区域地理—中国农业ppt
(三) 南北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1、成因:南北气候条件的显著差异
2、表现:
项目
耕地类型 粮食作物
秦淮以北
秦淮以南
旱地 小麦 棉花、花生、甜菜 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 熟、东北一年一熟
水田 水稻 棉花、油菜、甘蔗 一年两熟到三熟
经济作物
耕作制度
(四)农业特色
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葛 尔盆地. 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谷地. 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
读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3 )① B地区位于雅鲁藏 ① A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 布江谷地, C位于青藏 城市化的发展,耕地面积 高原内部地区(藏北高 不断减少;②地价上升, 原) ,B海拔较C低,热量 劳动力价格上升;粮食生 条件限制; 产成本提高;③农业逐步 ②B受到来自印度洋 转向以蔬菜、花卉和乳畜 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 产品的生产为主,满足城 较C 多; 市居民的需要,获取更大 ③B位于雅鲁藏布江 的经济效益。 沿岸,灌溉水源充足
(1)影响图中不同地区农业生产潜力的主要区位因 素是 ___。 气候 (2)图中A地区农业生产潜力高,但近年来已不再是 我国商品粮的基地,为什么? (3)B、C两地都位于青藏高原,但农业生产潜力 差异较大,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练习:根据分析找出正确的一幅图
三、中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2.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 染等问题。
四、中国农业的发展思路
1、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2、调整农业业结构,积极发展多种经营
在稳定我国粮食生产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国自然条件 多样的特点,因地制宜、积极发展经济作物,大力发展畜 牧业、林业、水产业。
三、历年高考试题回顾
(2003年,广东、江 苏)根据我国农业部 2003年2月的《优势农 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四种农作物的优势生 产区域,如图7所示。 读图7回答20—22题。 20.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四种农作物依次为 ( D ) A.大豆、甘蔗、油菜、棉花 B.棉花、大豆、油菜、甘蔗 C.油菜、甘蔗、棉花、大豆 D.大豆、油菜、棉花、甘蔗 21.上述四种农作物优势产区确定的主要依据是 ( A、 D ) A.自然条件 B.交通条件 C.劳动力因素 D.产业化基础 22.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A、 C ) A.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B.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C.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 D.缩小地区差距
3、 水产业
水产业包括淡水水产业和海洋水产。根 据生产方式又可分天然捕捞和人工养殖两 大类。我国的水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影响我国东南部水产业分布的因素: 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 ②社会经济条件: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 的爱好;城市多,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水 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⑵牧区畜牧业:
①四大牧区:
⑴分类:①牧区畜牧业. ②农区畜牧业.
⑶农区畜牧业:
①分布:东部 季风气候区 新疆细毛羊 新疆牧区
青海牧区 西藏牧区 牦牛 三河马三河牛 内蒙古牧区 ②畜种:猪、 牛、鸡、鸭。 ③饲养方式: 圈养 ④地位:(主要) 是肉、禽、蛋的 主要来源。
②畜种
③饲养方式: 放养
④地位: 是皮毛、肉奶 的重要供应者
喜温、喜湿
喜温、喜光
冀中南、鲁西 北、豫北平原
南疆地区 黄淮平原
江汉平原
花生: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地 位
鲁、冀、豫
最重要的油料作物
山东产量最多
喜温、喜湿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地 位
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
黑、吉、内蒙 古(河套平 原)、新(中 温带)
40
o
喜凉、耐寒、耐 旱、耐碱、生长 期短
例7(08年全国文综)张某承包了O.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 化如图1。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B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3、科技兴农,发展优质、高效、高产农业 4、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推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 售一体化经营,提高农民收入 5、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历年高考试题回顾
(2003春季)11.右表是2001 省区 稻谷 小麦 甘蔗 甜菜 年我国a、b两个省区农作物播 a 242.4 1.5 57.5 种面积(万公顷),a、b省区 分别是( B ) b 156.7 42.3 18.2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2003年上海)12. 下列关于我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布的叙 述,正确的是( D ) A. 糖料作物基地集中在华南地区 B. 全国性商品棉基地集中在西北内陆 C. 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分散在各大农业区 D. 饮料作物--茶叶主要产区在南方丘陵山地
东南林区
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世界最大人工林
区
主要林业生态工程 ①“三北”防护林体系”: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降 低旱涝发生, 改善生态环境,改变社会经济状况。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 境。 ③沿海防护林体系:缓解台风、海啸、暴雨的侵袭。 ④平原绿化工程:保护农田。
2、畜牧业
台、粤、桂、闽、 川、云(热带、亚 热带)
喜温、喜湿、 需肥 多、生 长期长
(六)中国农业商品基地分布图
中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
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
江淮地区
江汉平原
成都平原
太湖平原 鄱阳湖平原
九大:四江三 湖一成松
洞庭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
商品粮基地
中国商品棉基地分布图
(五大)
冀中南、 鲁西北、 豫北平原 黄淮 平原 长江下 江汉 游滨海、 平原 沿江平 原
耕作业: 东部季风区
坝子农业:云贵高原
(五)中国主要种植业区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小麦 水稻 玉米 棉花 花生 大豆 油菜 甜菜 甘蔗 种植业区
我国小麦的分布
春小麦 :长城以北地区
冬小麦: 长城以南地区
习性:耐寒、耐 旱、适应性强
东北:春小麦——春播秋收 华北:冬小麦——秋播夏收
中国以冬小麦为主
我国水稻的分布
区域地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广 义的农业包括: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
在我国,种植业是农业的主体。
一、种植业
(一)农业区位因素
地形平坦; 自然条件 土壤深厚、肥沃; 水源丰富,灌溉便利;
气候适宜,雨热同期 社会经济: 市场 交通 科技 政策
(二)分布
主要分布在湿润、半 湿润的平原、盆地和 丘陵区。
南疆 绿洲 区
棉花:喜温好光作物
商品棉基地
三大农产品出口贸易基地
发展花卉、蔬菜、水果、鱼、禽畜生产, 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
太湖平原
闽南三 角地区
珠江三角洲
二、其他农业部门 1、 林业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具有 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重 要的环境效益。
东北林区
我国最大的 天然林区
我国第二 西 大天然林 南 林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