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月 正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份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月月
表 1 五输穴与脏腑阴阳五行配合 表
阳经六输
五输穴 脏腑
井金 荥水 输木 原 经火 合土
阴经五输
五输穴 脏腑
井木 荥火 输土 经金 合水
胆(水)
窍阴
侠溪 临泣
丘墟 阳辅
阳陵 泉
小肠(火) 少泽 前谷 后溪 腕骨 阳谷 小海
胃(土)
厉兑
内庭 陷谷
冲阳 解溪
足三 里
大肠(金) 商阳 二间 三间 合谷 阳溪 曲池
五输穴歌
❖ 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可及。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见。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经。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 中冲劳宫心包经,大陵间使曲泽应。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绕。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
2000年~2019年正月干支表
2000正月戊寅
2001正月庚寅 2002正月壬寅 2003正月甲寅
2004正月丙寅 2008正月甲寅 2012正月壬寅
2005正月戊寅 2006正月庚寅 2007正月壬寅 2009正月丙寅 2010正月戊寅 2011正月庚寅 2013正月甲寅 2014正月丙寅 2015正月戊寅
2016正月庚寅
2017正月壬寅 2018正月甲寅 2019正月丙
求2000年3月的干支。
❖ 2000年正月干支为戊寅,依六十环周表顺次推算,本年的2月 干支为己卯,3月干支即为庚辰。 月天干公式(基数8+当年天干代表数)÷10=……余数。 求2000年正月的干支。查2000年为庚辰年,庚为7。 (8+7)÷10=……余5 5是戊的代表数。 2000年的正月天干为戊,正月干支必为戊寅(正月建寅) 。其它各月的干支按六十环周表依次推算。如2000年各月干支 如下:
三、年月日时干支的推算
❖ 子午流注针法以时间为基础,首先推算当时 的年月日时的干支,再结合阴阳、五行、脏 腑,按时选取五输穴进行针刺治疗。推算方 法简述如下。
(一)年干支计算方法
❖ 《素问·六微旨大论》指出"天气始于甲,地气 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 可与期。"年的干支始于甲子,年的干支天干从 甲开始顺序排列,年的地支从子顺序向下排列 。一般用六十环周表查出当年的干支。
❖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指出:“天气始于甲、 地气始于乙、子甲相合,命曰岁立。”甲与子 配合,就成了甲子,乙丑、丙寅、丁卯…… 依次排列,从第一个甲子,轮到下一个甲子 ,须要 60 次。这就是 60 环周法,也称作 60 花甲子。它是古人计算年、月、日、时的必 用符号。如甲子可表示甲子年、甲子月、甲 子日、甲子时等。在“子午流注针法”中,必须 掌握干支以下五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为推算 运用打下基础。
❖ 在干支中,天干属阳,地支属阴。单数为阳 、双数为阴。这是不变的。即天干中,甲、 丙、戊、庚、壬属阳,乙、丁、已、辛、癸 为阴。地支中,子、寅、辰、午、申、戌属 阳,丑、卯、巳、未、酉、亥属阴。
❖ 我国统一标准时间为北京时间。即平太阳经 过东经120度地方的子午线时的时间。在子午 流注针法中要求当地时间,应计算两地的时 差,深圳(东经114度)为(120-114)×4 分钟/度=24分钟。
二、天干地支
❖ 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壬、癸 10 个字,等于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0 个数,又称 十天干。
❖ 地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 12 个字,等于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2 个数,又称十二地支。
子午流注的基本组成
❖ 子午流注针法包括有天干、地支、阴阳、五 行、脏腑、经络及五输穴等内容,可概括为 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配合脏腑 时辰两大部分,分别介绍如下:
(一)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
❖ 《灵枢·本输》记载五输穴的部位,并符合“阴 井木,阳井金”的阴阳五行配合关系。《难经 》、《千金要方》、《玉龙歌》都重视五输 穴在针灸治疗的重要作用。五输穴与五行配 合关系见表 1 。
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 ,日入为秋,夜半为冬。"如果生病,也会因时空变 化对人体的影响而产生“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的病情变化。
❖ 子午流注针法,即根据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 影响,运用干支配合脏腑、干支计年计月计 日计时推算每天气血运行盛衰与经穴开合时 间,取用相应的值时开穴,进行针灸治疗。
❖ 《灵枢·本输》应用了阴经井穴属木,阳经井穴属金 的五行刚柔原则。
❖ 《难经》对"阴井木、阳井金"做了具体全面的阐述 。
❖ 《灵枢·卫气行篇》认为,"谨候其时,病可与期, 失时反候者,百病不治。故曰:刺实者,刺其来也 ;刺虚者,刺其去也。此言气存亡之时,以候虚实 而刺之,是故谨候气之所在而刺之,是谓逢时,病 在于三阳,必候其气在于阳分而刺之,病在于三阴 ,必候其气在阴分而刺之。"
歌诀如下
❖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午从小未中,申膀酉 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五行与干支脏腑相配表
五 行

天干 甲 乙



土 戊己
金 庚
脏 腑


小肠 三 心 包



脾 大肠
肺 膀胱 肾
经脉 胆经 肝经 小三肠焦经经 心经包 胃经 脾经 大经肠 肺经 膀经胱 肾经
膀胱(水) 至阴 通谷 束骨 京骨 昆仑 委中
三焦(相 火)
关冲 液门 中渚 阳池 支沟 天井
胆(木) 大敦 行间 太冲 中封 曲泉
心(火) 少冲 少府 神门 灵道 少海
脾(土)
隐白
大都
太白 商丘
阴陵 泉
肺(金) 少商 鱼际 太渊 经渠 尺泽
肾(水) 涌泉 然谷 太溪 复溜 阴谷
心包(相 火)
中冲
劳宫 大陵 间使 曲泽
(一)干支配合六十环周
❖ 干支配合成六十环周,是干支纪年、月、日 、时的必用符号。列表如下:
干支配合六十环周表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应熟记口诀:
❖ 甲胆乙肝丙小肠, ❖ 丁心戊胃己脾乡。 ❖ 庚属大肠辛属肺, ❖ 壬属膀胱癸肾脏。 ❖ 三焦阳府须归丙, ❖ 包络从阴丁火旁。 ❖ 阳干宜纳阳之府, ❖ 脏配阴干理自当。
地支配脏腑
❖ 十二地支与脏腑相配,是纳支法的基础,以 十二时辰代表十二经来取穴。这个流注,是 从中焦开始,经肺、大肠、胃、脾、心、小 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至肺。 子配胆、丑配肝、寅配肺、卯配大肠、辰配 胃、巳配脾、午配心、未配小肠、申配膀胱 、酉配肾、戌配心包、亥配三焦。十二脏腑 相应十二经脉。
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子午流注针法
❖ 子午流注针法是以五输穴配合阴阳五行,运 用干支以推算经气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取穴 的治疗方法,是我国时间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 《内经》有天人相应、气血流注、候气逢时针刺的 思想。这是子午流注针法的理论基础。《素问·八正 神明论》说,"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 气,气定乃刺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认 为,人与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对人体气血运行有 直接影响,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
(三)五行与天干、地支、脏腑 的配合
❖ 在子午流注针法中,根据刚柔相济之理,干 支脏腑按五行相生排列。
天干配脏腑。
❖ 十天干配合十二脏腑,是纳干法的基础,如 甲配胆、乙配肝、丙配小肠与三焦,丁配心 与心胞、戊配胃、己配脾、庚配大肠、辛配 肺、壬配膀胱、癸配肾。十二脏腑归属相应 的十二经脉。在逐日开穴时,按照井荥俞经 合的流注次序、根据当日的天干时辰,依次 取所属脏腑的腧穴。
❖ 《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 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
❖ 《素问·刺法论》已经有待时取穴的经验:"木欲发 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发郁,亦 须待时,君火相火,当刺包络之荥……土欲发郁, 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发郁,亦须待 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 刺足少阴之合,"
❖ 计算年干支的方法,取当年的公元数减去3, 得出的数值除以60,余数是该年的干支顺序 数。如求2000年的年干支。
❖ (2000-3)÷60=……余17 查六十环周表,顺序17位在庚辰,故
2000年是庚辰年。
(二)月干支计算方法
❖ 计算月干支以农历计。一年有12月,配十二地支,固定不变 。正月建寅,每年正月是寅,2月是卯,3月是辰,4月是巳 ,5月是午,6月是未,7月是申,8月是酉,9月是戌,10月 是亥,11月是子,12月是丑。可记住歌诀来推算。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年庚寅上, 丁壬壬寅顺行流,若言戊癸何方起,甲寅之上去寻求。 歌诀是说甲年、己年正月必是丙寅,乙年庚年正月必是 戊寅,丙年辛年正月必是庚寅,丁年壬年正月必是壬寅,戊 年癸年正月必是甲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