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年春《公共政策分析》期末考试复习题☆注意事项:本复习题满分共:4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中主要承担断的重要任务的系统是()。
A.行政决策信息系统B.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C.行政决策控制审批系统D.行政决策研究系统答案:A2、“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B.伊斯顿C.戴伊D.安德森答案:B3、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A.立法决策B.行政决策C.司法决策D.政党政策答案:D4、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A.政策执行B.政策研究C.政策制定D.政策分析答案:A5、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A.沟通功能B.管制功能C.监督功能D.平衡功能答案:B6、下列不能归入政策终始对象的选项是()。
A.政府B.功能C.组织D.政策答案:A7、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政策评估,即建立在评估基础上的一种权力行为,这指的是()。
A.正式评估B.内部评估C.政策监控D.非正式评估答案:CA.政策均衡B.政策终结C.政策持续D.政策调整答案:D9、以下说法中错误的说法是()。
A.不采取行动也是一种政策B.法律是一种公共政策C.公共政策制定的唯一主体就是政府机关D.公共政策涉及社会价值的分配答案:C10、所谓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社会问题既包括私人问题,也包括()问题。
A.公共B.集体C.跨区域D.群体答案:A11、()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A.行政效率B.行政组织C.行政职能D.行政技术答案:A12、集权制与分权制划分的依据是()。
A.行政领导体制B.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关系C.经济体制属性D.国家结构属性答案:B13、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A.渐进主义模型B.理性主义模型C.规范最佳模型D.政治系统模型答案:A14、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A.功能取向B.过程取向C.结构取向D.目标取向答案:D15、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A.政策效率B.政策效益C.政策效能D.国应的充分性答案:D16、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A.阶段性周期B.功能性周期C.反复性周期D.结构性周期答案:CA.学校B.工会C.行政机构D.妇联答案:C18、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A.脚本写作B.头脑风暴法C.博弈论D.个人判断法答案:C19、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A.政策评估B.政策制定C.政策执行D.政策终结答案:B20、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B.利益综合C.政策制定D.政策执行答案:C21、行政评估工作要本着()的原则进行。
A.实事求是B.靠近群众C.以事为主D.以人为主答案:A22、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
A.硬技术B.软技术C.韧技术D.高新技术答案:C23、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A.外在创始模型B.动员模型C.内在创始模型D.自发模型答案:B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A.合议制B.合议、三权分立制C.民主集中制D.合议、民主集中制答案:D25、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A.拟定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确定政策目标D.择定政策方案答案:C26、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A.林德布洛姆B.西蒙C.德洛尔D.戴伊27、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政策问题的认定B.政策目标的认定C.政策方案的认定D.社会问题的认定答案:A28、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A.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B.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C.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D.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答案:B29、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
A.系统议程B.政府议程C.公众议程D.社会议程答案:B30、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
A.政策制定B.政策宣传C.政策延续D.政策评估答案:D31、在政策执行过程附加了不恰当的内容的“土政策”,是哪种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A. 象征性执行B. 附加性执行C. 选择性执行D. 替代性政策执行答案:B32、在政策执行中,“断章取义,为我所用”是哪种执行偏差的典型表现?A. 象征性执行B. 附加性执行C. 残缺性执行D. 替代性政策执行答案:C33、在政策执行中,“挂羊头、卖狗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哪一种执行偏差?A.象征性执行B.附加性执行C.残缺性执行D.替代性政策执行答案:D34、邓小平同志的“一国两制”构想是()的范例。
A. 政策变通B. 政策创新C. 理想化政策模型D. 政策执行再决策答案:A35、公共政策一旦(),便意味着它取得了政治系统的承认,获得了正式的公共性和权威性。
A. 可行B. 合法化C. 合理化D. 系统化答案:B36、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
A.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B.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C. 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D. 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37、从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地位来看,公共政策评估可分为()。
A. 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B. 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C. 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D. 执行评估和非执行评估答案:B38、政策执行后对政策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称为()。
A. 政策输出B. 政策效果C. 政策目标D. 政策反馈答案:B39、评估政策的主要依据和前提是()。
A.价值标准B.政策方案C.政策目标D.事实标准答案:C40、政策评估的价值分析对象确定的总原则是()。
A.实事求是B.有利于提高政策方案的价值C.便于操作D.有利于政策实施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影响行政效率的因素有()。
A.环境因素B.体制因素C.人员因素D.决策因素E.法制因素答案:ABCDE2、行政政策执行的方式包括()。
A.政策执行B.行政措施C.法律措施D.行政命令E.行政处罚答案:ABDE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策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A.人大决定B.基本法律C.一般法律D.地方性法规E.宪法答案:ABCE4、政策依其涉及的社会内容的不同可以分成以下类型()。
A.政治政策B.文化政策C.经济政策D.基本政策E.元政策答案:ABC5、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有()。
A.选民B.立法机关C.利益集团D.行政机关E.领袖人物答案:BDE6、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包括()。
A.完善行政管理体制B.建设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C.努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D.健全行政法制E.改善行政环境答案:ABCDE7、关于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行政效率是衡量行政管理活动优劣的综合指标B.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C.行政效率是行政改革的准绳D.行政效率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准绳E.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学研究的主题和宗旨答案:ABCE8、公共政策个案研究的步骤一般包括()。
A.明确个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B.制定研究计划C.整理分析材料,形成结论D.申请研究经费E.起草研究报告答案:ABCE9、理性主义政策过程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的特征是()。
A.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B.他的公正、客观和理性是极为有限的C.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D.他拥有的知识、获得的信息都是有限的E.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答案:ACE10、就政策系统本身来说,促成政策稳定的动力因素包括()。
A.政策评估机构的稳定B.政策本身的稳定C.政策环境的稳定D.政策主体的稳定E.政策网络的稳定答案:BDE11、关于公共政策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下列哪些论述是正确的?()A.公共政策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没有公共政策就没有行政管理B.公共政策是从行政管理目标到结果的桥梁C.公共政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首要环节D.公共政策是现代行政管理保持生机和活力的关键E.公共政策是实现各种目标的必要保障答案:ABCD12、关于行政效率的特征,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A.行政效率是定性与定量的统一B.行政效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C.行政效率是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的统一D.行政效率是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的统一E.行政效率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答案:ABCDEA.行政命令B.行政指挥C.行政控制D.行政沟通E.行政协调答案:BCDE14、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
A.关联性B.主观性C.单一性D.静态性E.动态性答案:ABE15、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
A.政治环境B.自然灾害C.经济环境D.社会心理环境E.生态环境答案:ACD16、制定政策执行计划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A. 客观性原则B.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C. 全面性原则D. 一致性原则E. 适应性原则答案:ACDE17、政策执行资源主要包括哪几方面?()A. 经费和人力B. 信息C. 权威D. 社会人际关系E. 执行保护答案:ABCE18、政策执行的行政手段有哪些特点?()A.权威性B.间接性C.对象的有限性和时效性D.强制性E.规范性答案:ACD19、政策执行的法律手段有哪些特点?()A. 权威性B. 稳定性C. 有偿性D. 规范性E. 强制性答案:ACDE20、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有哪些特点?()A.间接性B.权威性C.关联性D.强制性E.有偿性答案:ACE三、判断“对/错”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政策问题的认定。
()答案:对2、健全完善的政策制定体制构成:信息系统、咨询系统、中枢系统、执行系统、反馈系统。
()答案:对3、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决定政策去向的最有效方式是政策评估。
()答案:对4、行政效率是衡量整个行政管理活动成果的重要标准。
()答案:对5、公共政策本身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系统,这些要素包括: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
()答案:对6、现代公共政策制定技术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应用“韧”技术。
()答案:对7、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程序:问题诊断、目标确定、定方案、方案验证、宣布公共政策。
()答案:对8、第二代公共政策学家德洛尔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政策系统”的概念。
()答案:对9、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拉斯韦尔,是政治学行为主义学派的先驱者和重要代表从物之一,他的代表性著作是:《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