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西方婚礼文化比较论文(完成版)

中西方婚礼文化比较论文(完成版)

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的浪漫婚礼课程名称:授课老师:班级:学号:姓名:1+1=3?目录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因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色调、婚俗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 3关键字:婚礼文化差异比较婚俗分析------------------------------------------------ 3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 3婚礼举行地点比较------------------------------------------------------------------ 3 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

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

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

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 3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 3 婚礼服饰及色调比较---------------------------------------------------------------- 3 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

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则是穿着笔挺的西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

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

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代表圣洁和忠贞。

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 3 结婚仪式比较---------------------------------------------------------------------- 4 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

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

(聘书:订亲之书。

纳吉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

纳征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

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 4二、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分析 --------------------------------------------------------- 5中西方人性格不同------------------------------------------------------------------ 5 西方人虽然历史积淀不如中国深厚,但随着时间的累积,逐渐的西方人的性格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们崇尚自由,不受礼节规定的影响,更加注重本心的想法,随心而动,更为讲究感觉。

所以在婚礼中他们的礼节显然不如中国的复杂,而婚礼中新人是焦点,大家都注视他们,一切活动有讲究一对新人之间的新婚感觉,例如亲吻。

------------------------------------------------------------------- 5 中西方人信仰不同------------------------------------------------------------------ 5 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但更多人相信无神论,在中国人的心中祭神是一种仪式,人们相信神鬼精灵,比如龙凤的推崇。

但是现如今婚礼婚俗中的拜神等讲究多半是由于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们只是去沿用,而其在的,发明这些仪式的最初对神的崇敬之情则有所减少。

----------------------------------- 5中西方的浪漫婚礼摘要:婚礼作为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仪式之一,它在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熏下也逐渐的呈现出了不同的婚俗习惯,因而这些差异也明显的体现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本文旨在对中西方婚礼的举行地点、服饰、色调、婚俗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造成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浅谈中西方不同的婚礼文化。

关键字:婚礼文化差异比较婚俗分析婚礼,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词,它是情侣步入婚姻的大门,也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婚礼是一个开始,从此夫妻之间要相互鼓励、相互搀扶,相守一生,因而,各种美好的祝愿也都在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日子变得更加有意义、更加的珍贵。

当然,随着祝福而来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婚俗,人们愿意将每一种仪式都赋予它特殊的意义,充满了浪漫和美好的气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这些婚礼中的仪式和习俗在时间的累积中也渐渐有了差异,虽然随着经济和交流的全球化,许多的中西方的婚俗进行了混合,但是中西方的婚俗始终有不可替代的差异,下面就两个方面对中西方浪漫婚礼的差异进行分析。

一、中西方婚礼差异比较婚礼举行地点比较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

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

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

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12么热闹。

2百度一下你就知道!3●婚礼服饰及色调比较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

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则是穿着笔挺的西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

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象征着激情的火焰。

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代表圣洁和忠贞。

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所谓“中国红”,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象征着吉祥如意,也祝愿着希望新婚的夫妇生活能够红红火火。

在传统婚礼中,女子还要穿凤冠霞披,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

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

在中国人的心中龙凤是神圣而美好的,也是最好的婚配,所以古代女子的服饰上会绣凤,而在被褥上也会有龙凤绣。

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门两边要贴红色的对联,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

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礼服。

●结婚仪式比较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

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

(聘书:订亲之书。

纳吉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

纳征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3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

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4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

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并非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 )、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