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溶解度曲线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
A. 蔗糖
B.面粉
C.植物油
D.钡餐
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 .糖水B.牛奶C.米粥D.豆浆3、根据图4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A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t 1 C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同
C. 将t 2C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到t仁C ,有晶体析出
D . t 2 C时,80g硝酸钾溶于100g水中可制得饱和溶液
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A.t1 C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 r , A 、B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 要从A 溶液中得到A ,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5、下列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6下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在冬天气温为 5r 时配制的氢氧化钙饱和
溶液,在夏天气温为38r 时(水的蒸发忽 略不计,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Was

A.溶液变浑浊
B.溶液变为不饱和
C.溶液质量变小
D.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i r 时
,
7、(1汽油与酒精分别加入蒸馏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2白糖固体放入口中有清凉感 觉。

请从溶解现象推测其可能原因是
▲ 0
(3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①当温度低于20r 时,溶解度:a ▲ b
(选填“ > ”或“ ” ”
②t C 时,将a 、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均加热至 40r
(a 、b 不分解,水分未蒸发,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 ▲
b 选填“ > ”或< ”0
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 2r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
(3分析t 1 r 时,将iog 乙物质放入ioog 水中,
充分溶解后
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欲使
t 2C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任填一种方法。

9、现有30°C的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①水的质量;②溶液中溶质KNO 3的质量;③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④3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⑤溶液的质量。

用序号填空:
I.在该不饱和溶液中加少量硝酸钾至饱和,不变的量有
n.将该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至饱和,不变的量有在粗盐提纯的基本步聚
是、、。

中间这一步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将氯化钠溶液蒸发至有时停止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利用将余下溶液蒸发至干。

10、下图是小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I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上图中的玻璃仪器分别是广口瓶、量筒、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在此操作中的作用
是。

(2指出图②中的一处错误..
操作。

(3通过计算确定需要水的质量是g,配制时应选择(填10、50或100 mL 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4用上述图示的序号.. 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11、控制变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
有的溶解
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

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
呢? 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
实验进行探究:
度Cc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
(g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①影响因素:
②实施方案: ③通过实验得出。

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
是。

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
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
乙的固体存在。

现将温度由80C降到20r。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淋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
B •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
C •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
D •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13、现有M 、N 两物质在室温下的饱和溶液,升温后,M 溶液有晶体析出,
而N
溶液还可以再溶解N
晶体,则能正确表示
M 、N 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j M i M f M f I
14、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 15
C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 30C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 .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
....的甲溶液变为饱和..
15、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 1C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 2C。

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 . t 1 C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 . t「C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 . t 2C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 . t 2C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
16、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
图示回答问题:
(2将t2C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 C ,析出晶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状态最不稳定的是
17. 25C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26.5%的NaCI饱和溶液中加入5gNaCI粉末,溶液中NaCI的质量分数将(
A •增大B.不变C •减小D .无法判断18.现有W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A 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30%,可采取的方法有(
A •蒸发掉溶剂的二分之一B.蒸发掉0.5Wg溶剂
(1 t「C时,a物质的溶解度b物质的溶解度(填“ >、“ <或“ =。

体最多的是物质。

C .加入0.15WgA D.加入3gA
19.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中,再加入5 g氯化钠和95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 . 5%
B . 15% C. 20% D.无法判断
20.将100 g不饱和食盐水恒温蒸发水,直到有少量的晶体析出,在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下列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21要使w g 10%的NaCl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A .再加入10g固体NaCl B.蒸发浓缩成2g NaCl溶液
C .蒸发掉一半溶剂D.再加入2w g 25%的NaCI溶液
22.分别取等质量80r的甲、乙两种化合物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r后,所析出的甲的质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无结
晶水。

下列关于甲、乙的溶解度的叙述中肯定正确的是
A . 20r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 80C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C .温度对乙的溶解度影响较大D.温度对甲的溶解度影响较大
23.右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图,则P点表示
0温度/r
0温度/r
0温度r c
0温度/c
A .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
C . M未完全溶解D.无法配制
24、右图表示X、丫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图示,判
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X、丫都是易溶物质
(Bt C时,X、丫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 度 a
质的(C将t 1 “时X、丫的饱和溶液均分别降温到t C, X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质量的多
(D当X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丫时,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X
25、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

现将两试管分别装入甲、乙两种物
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B乙溶液中剩余的固体减少
C试管里甲、乙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试管里甲、乙两溶液中的溶质都减少
26、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t 3 C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顺序为A>B>C
B. t l C 时,A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C. t 3C 时,C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2C 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D. t 「C 时,A 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3C 时有晶体析出 27、(1右图为a 、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根据该图可知:b 的溶解度小于a 的溶解度的温度范围
(2冬天,人们可在皮肤上搽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

当甘油溶液中溶质的
质量分数为80%时护肤效果最佳。

欲配制50g80%的甘油溶液。

需甘油的质量 g,水的质量g 。

乙溶解 度(g。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