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__橡胶的老化
屈挠龟裂:机械力参与的氧化作用 臭氧龟裂:机械力参与的臭氧化作用 疲劳老化过程实质上是由 机械力、氧化、臭氧化三种因 素的综合作用而产生的
• 二.疲劳老化的机理 • 1.应力引发(机械破坏理论) • 当橡胶受到机械力作用时,由于橡胶网络结构的 不均匀性,导致产生应力分布不均匀的现象,使 局部产生应力集中,结果造成局部的分子链被扯 断。这种情况尤其当橡胶处于周期性的变形时更 为突出。因为这时橡胶分子链来不及松弛,应变 对应力有一滞后角,在分子链中总是保持着一定 的应力梯度,从而使分子链容易发生断裂,当分 子链被扯断后,生成游离基,引发产生氧化链反 应。
• 温度高、振幅小、频率低、氧的浓度大的条 件下,以应力活化为主,反之以应力引发为 主。
• 四.疲劳老化的防护 • 防护疲劳老化防老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橡 胶疲劳过程结构变化的稳定性,特别是在 高温条件下,防老剂有力地阻碍了机械活 化氧化反应的进行。
§4.4 橡胶的臭氧老化及防护
一.臭氧老化的特征
物理防老剂:防护蜡、氯磺胶涂料等
防老剂发展方向: 减少高温挥发,表面迁移及被溶剂抽出,努力提高防 护效能和持久性。
一、胺类防老剂(分子结构中均有氨基)
防AW:抗臭氧、热及疲劳老化。 特别适于动态条件下的制品。 用量:1~2份 防RD:抗热氧效果良好 ,用于静 态条件下使用的制品 。 用量:0.5~2份 防BLE:对热、氧、疲劳老化均 有效。可作粘合剂。 用量:1~2份
• 3.结构变化 • 分子间产生交联,分子量增大;外观表现 变硬变脆。 • 分子链降解(断裂),分子量降低,外观 表现变软变粘。 • 分子结构上发生其他变化:主链或侧链的 改性,侧基脱落弱键断裂(发生在特种橡 胶中)。
• • • • • •
•
•
三.橡胶老化的原因: 1.内因: ①橡胶的分子结构 化学结构(或链节结构):橡胶的基本结构如天然橡胶的 单元异戊二烯,存在双键及活泼氢原子,所以易参与反应。 分子链结构:橡胶大分子链的弱键,薄弱环节越多越易老 化。 不饱和碳链橡胶容易发生老化,饱和碳链橡胶的氧化反 应能力与其化学结构有关,如支化的大分子比线型的大分 子更容易氧化。就氧化稳定性来说,各种取代基团按下列 顺序排列: CH<CH2<CH3。 硫化胶交联结构:交联键有—S—、—S2—、—Sx—、— C—C—,交联键结构不同,硫化胶耐老化性不同,— Sx—最差。 ②橡胶配合组分及杂质:橡胶中常存在变价金属,如Ca、 Fe、Co、Ni等,若超过3ppm就会大大加快橡胶的老化。
1.酮胺类
CH3 CH3
C
H
N
• 配方例子:斜交轮胎胎面胶配方 NR 100 炭黑 45 氧化锌 3 硬脂酸 3 防老剂H 1 防老剂BLE 1 防老剂 AW 1.5 松焦油 5 促进剂CZ 0.5 硫黄 2.5
2.醛胺类
防AH :优良的抗热氧作用, 可作NBR的增塑增粘剂。 用量:0.5~1.5份,作NBR的 增塑增粘剂时1.5~10份 防AP:抗热氧性能良好 。 用量:NR中:0.4~0.5份 、 合成胶中:1~2.5份
产生臭氧龟裂的两个因素:形变、臭氧
• 二.影响橡胶臭氧老化的因素
– 橡胶双键含量 – 双键碳原子上的取代基团为供电子基团时,可 加快与臭氧反应。 – 臭氧浓度 – 应力及应变
• 当施加橡胶上的力超过临界应力或伸长超过临界伸 长时才产生臭氧龟裂。
– 温度
• 三.臭氧老化的防护 • 1.物理防护法 覆盖或涂刷橡胶表面
• • • •
2.外因: 物理因素:热电光机械力高能辐射等。 化学因素:氧臭氧,空气中的水汽酸碱盐等。 生物因素:微生物:细菌真菌 昆虫:白蚁蟑螂会蛀食高分子材料。 海生物:牡蛎石灰虫海藻海草等 • 最常见的、影响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因素是:热、 氧、光氧、机械力、臭氧.
• 四.橡胶老化的防护
(1)选用耐老化性能好的生胶品种 (2)选用耐老化性能好的硫化体系 (3)加入防护助剂(防老剂) • 物理防护法:尽量避免橡胶与老化因素相互作用的方法。 如:在橡胶中加入石蜡,橡塑共混,电镀,涂上涂料等。 • 化学防护法:通过化学反应延缓橡胶老化反应继续进行。 如:加入化学防老剂。
•
•
A阶段开始时吸氧速度很高,但很快降到一个非 常小的恒定值而进入B阶段,A阶段的影响因素 很复杂,其吸氧量与全过程的吸氧量相比很小, 对橡胶性质的变化来说影响也不大。 B阶段为恒速阶段,A-B可合称为诱导期,以比 较小的恒定速度吸收氧化。
RH ROOH R H RO OH
•
在此期间橡胶的性能虽有所下降,但不显著, 是橡胶的使用期。
橡塑共混; 在橡胶中加入蜡
• 2.化学防护法 • 在橡胶中加入化学抗臭氧剂
§4.5
防老剂的品种和类型
防老剂又称抗降解剂。在合成过程中加入到聚合物中的 防老剂称为稳定剂。 按防护功能分:抗氧剂、抗臭氧剂、抗 化学 疲劳剂、有害金属抑制剂、 防老剂 及抗紫外线剂等 按化学结构分:胺类、酚类、 防老剂 杂环和其它类、反应性防老剂
• 3.金属离子钝化剂(辅助防老剂) • 这些金属离子钝化剂的作用特点是:
– 能以最大配位数强烈地络合重金属离子; – 能降低重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电位; – 所生成的新络合物必须难溶于橡胶; – 有大的位阻效应。
§4.3 橡胶的疲劳老化与防护
• 一.疲劳老化的概念 • 在交变应力或应变作用下,使橡胶的物理机械性 能逐渐变坏,以致最后完全丧失使用价值的现象。 由机械力作用而导致出现 橡胶老化的现象。 疲劳老化
静态 条件
动态 条件
O3与橡胶反应 在表面上形成
银白色臭氧化薄膜
破坏了橡胶表面的臭氧化薄膜 加速了O3向内层扩散
出现裂纹
O3连续与橡胶表面裂的裂纹方向垂直于受力方向。
橡胶臭氧老化的过程——Criegee机理 + O3
橡胶分子双键
加成反应
橡胶臭氧化物 无外力
分解 羰基化合物 两性离子 异臭氧化物
• 3.温度的影响 • 4.硫化的影响
• 三.橡胶热氧老化的防护
– 橡胶的热氧老化是一种自由基链式反应,并且 是一种由ROOH引起的自动催化氧化反应或由 重金属离子引起的催化氧化反应。如果能设法 阻止这种链反应的进行,或阻止催化氧化作用, 就能延缓橡胶的老化。为此,人们研制出了链 终止型防老剂、破坏氢过氧化物型防老剂、重 金属离子钝化剂等。
– 橡胶热氧老化过程中的性能变化
• 二.影响橡胶热氧老化的因素 • 1.橡胶种类的影响
– 橡胶分子链中随双键含量的增多耐热氧老化性 降低。 – 双键上连有推电子取代基时,易产生氧化反应。 – 饱和链段上取代基的影响 – 橡胶的耐热氧老化性随着结晶度及密度的提高 而增大。
• 2.氧的影响
– 对纯碳氢化合物,氧浓度对热氧老化的影响不 大。 – 加有防老剂,易受氧浓度的影响。
• 2.性能变化(最关键的变化) • 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比重、导热系数、玻璃化 温度、熔点、折光率、溶解性、熔胀性、流变性、 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耐热、耐寒、透气、透水、 透光等性能的变化。 • 物理机械性能的变化:拉伸强度、伸长率、冲击 强度、弯曲强度、剪切强度、疲劳强度、弹性、 耐磨性都下降。 • 电性能的变化:绝缘电阻、介电常数、介电损耗、 击穿电压等电性能的变化、电绝缘性下降。 • 外观变化、性能变化产生的原因是结构变化。
• 五.本章内容与要求 • 1.掌握橡胶烃及硫化胶的热氧老化机理及 防护措施。 • 2.掌握橡胶的臭氧老化机理及防护方法。 • 3.掌握橡胶的疲劳老化机理及防护方法。
• 六.主要参考书 • 1.高分子材料的老化与防老化, 化工部合 成材料老化研究所编 • 2.聚合物的稳定化,[美] W.L.霍金斯著, 吕世光译。 • 3.橡胶化学与物理 朱敏主编 化工出版 社
4.二苯胺类
5.对苯二胺类 防4010(CPPD): “全能的防老剂”;
用量:0.15~1份 防4010NA(IPPD):在抗屈挠龟裂方 面几乎最好 。用量:1~4份
防H(DPPD或PPD):抗疲劳及日光 龟裂 。用量:0.2~0.3份 防DNP(防DNPD):效能全面,对热及有害 金属防护最佳。用量:0.2~1份
§4.2 橡胶的热氧老化与防护
• 一.橡胶烃的热氧化 • 1.热氧化机理 • 研究发现,橡胶热氧老化是一种链式的自由基反应。自由 基链式反应过程如下:
引发 RH RH O2 RO ROO ROOH 2 ROOH R H R HOO OH RO H2O
活性中心
增长
R ROO RO
O2 RH RH
R R
• 1。链终止型防老剂 • 这类防老剂的作用主要是与链增长自由基 R· 或RO2· 反应,以终止链增长过程来减缓 氧化反应,该防老剂为主要防老剂。 • 根据这类防老剂与自由基的作用方式不同 又分为三类:自由基捕捉体、电子给予体 和氢给予体。
• 2.破坏氢化过氧化物性防老剂 • 从橡胶的自动氧化机理可以看到,大分子的氢过 氧化物是引发氧化的游离基的主要来源。所以只 要能够破坏氢过氧化物,使它们不生成活性游离 基,也能延缓自动催化的引发过程,能起到这种 作用的化合物又称为氢过氧化物分解剂。又因为 这类防老剂要等到氢过氧化物生成后才能发挥作 用,所以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与酚类等抗氧剂 并用,因此称为辅助防老剂。
ROO ROOH ROH R R
自动催化氧化过程
终止
R R ROO ROO ROO RO RO R
非自由基稳定产物 ROOR ROR
交联,结构化,变硬,变脆
• 2.吸氧曲线与自催化 氧化 (1)橡胶热氧老化的 吸氧过程 A段—反应最初期发生 B段—恒速反应期 A—B段称为诱导期, 为橡胶的使用期 C段—加速反应期 D段—橡胶的吸氧速度 转入恒定
• 小结: • 对苯二胺类防老剂的防护效能与取代基的关系 ①取代基均为烷基时,以3~8个碳原子效果大 ②取代基均为芳香基时,有优异的防护效果, 但因在R中溶解度太小。 ③取代基一边是芳香基,一边是烷基时,有优 异的防护效果。 • 因此,在选择抗臭氧、抗疲劳防护剂时, 首选对苯二胺类,尤以带异丙基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