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复习题(本科A、B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仅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近年来企业界非常流行的一种绩效考评和综合控制方法是( A )A.平衡计分卡 B.损益控制法C.投资报酬率控制法D.盈亏平衡法2.管理的载体是( A )A.组织B.组织中的人C.管理者D.管理文化3.满意决策中“满意”标准的提出者是( B )A.泰罗 B.西蒙C.孔茨D.韦伯4.管理者的知识结构应该是“T”形的,这是要求管理这的知识( D )A.越准确越好 B.越广泛越好C.越深刻越好D.越深刻、越广泛越好5.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是( A )A.科学管理 B.行为科学 C.一般管理理论 D.管理科学6.管理是一种技术,这是强调管理的( B )A.一般性B.实践性 C.多样性 D.历史性7.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发挥首要性、主导性的职能是 ( A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8.管理的主体是 ( A ) A.管理者 B.组织 C.员工 D.领导9.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上升为科学的理论是 ( A )A.科学管理B.行为科学C.一般管理理论D.管理科学10.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者是( D )A.法约尔 B.西蒙 C.梅约 D.泰罗11.根据组织内外部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达到的目的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是指( D )A.组织工作B.领导工作C.控制工作D.计划工作12.德鲁克认为管理者的第一个责任是( B )A.管理管理者B.管理一个组织C. 管理管理工作D.管理组织的员工13.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 B )A.没有历史包袱B.能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D.具有广告效应14.信息沟通是—过程,沟通过程取得成效的三个关键环节是 ( C )A.编码、译码、反馈B.沟通主体、编码、译码C.编码、译码、沟通渠道D.沟通主体、沟通渠道、接收者15.某企业规定,员工上班迟到一次,扣发当月50%的奖金,自此规定出台之后,员工迟到现象基本消除,这属于哪一种强化方式? ( B )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C.惩罚D.忽视16.近年来企业界非常流行的一种绩效考评和综合控制方法是 ( A )A.平衡计分卡B.损益控制法C.投资报酬率控制法D.盈亏平衡法17.菲德勒认为影响领导者工作的第二个因素是( B )A.职位权力B.任务结构C.上下级关系D.职权分工18.我国的一些高等院校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每年要举办许多短期的进修班或研讨会,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学习新知识,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对参加培训的企业而言,这体现的是人员配备中的( D )A.公开竞争原理 B.用人所长原理 C.责权利一致原理D.不断培养原理19.职能型组织结构最大的缺陷是( D )A.集权B. 缺少灵活性C.横向联系差D.多头领导、妨碍了统一指挥20.四分图理论从两个维度研究领导行为。
它们是()A .关心职位、关心权力 B.关心职责、关心职权C.关心制度、关心政策D.关心组织、关心人21.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条,这体现的是( B )A.灵活性原理 B.限定因素原理C.改变航道原理D.许诺原理22.管理宽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 B )A.正比 B.反比C.等比D.无关系23.在管理活动过程中发挥首要性、主导性的职能是( A )A.计划 B.组织C.领导D.控制24.近年来企业界非常流行的一种绩效考评和综合控制方法是( A )A.平衡计分卡 B.损益控制法C.投资报酬率控制法D.盈亏平衡法25.从管理学的角度看,激励就是指激发人的 ( C ) A.需要 B.积极性C.动机D.行为26.厂长拥有对车间主任发号施令的权力属于( B )A.直线职权 B.参谋职权 C.职能职权 D.辅助职权27.业务决策,如物资采购等属于( D )A.程序化决策B.风险型决策C.确定型决策D.不确定型决策28.管理中要遵循系统原则,就是 ( A )A.注重事物的整体效应B.注重信息收集C.追求高效率与高效果D.注重时效性29.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呈( A )A.反比变化B.正比变化C.等比变化D.非相关变化30. 我国一些高等院校除了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每年要举办许多短期的进修班或研讨会,以帮助各种企业的管理者学习新知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对参加培训的企业而言,这体现的是人员配备中的( D )A.公开竞争原理B.用人所长原理C.责权利一致原理D.不断培养原理31.团队领导者通常从团队成员中选出,且成员可以轮流担当的团队是 ( C )A.过程改进团队B.工作团队C.自我管理团队D.其他团队32.当团队已经成熟为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群体,这表明团队发展进入 ( D )A.形成阶段B.震荡阶段C.规范阶段D.执行阶段33.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D )A.人和物的因素B.信息与环境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34.强调领导方式具有开放系统的性质的领导理论是( A )A.领导连续流理论B.四分图理论C.管理方格理论D.领导权变理论35.决策学派的创始人是( C )A.孔茨 B.德鲁克 C.西蒙 D.法约尔36.人员配备的工作包括( B )A.制定工作规范,选配、培训组织成员B.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培训组织成员C.确定人员结构、选配、培训组织成员D.确定人员需用量、选配、考核、晋升组织成员37.将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模仿别人的感情、意见和价值观念考虑问题指的是领导修养中的( C )A.授权艺术B.客观公正C.移情作用D.自知之明38.在“复杂人”假设基础上提出的新理论是( B)A.“X理论”B.“Y理论”C.“超Y理论”D.“Z理论”39.“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卫生。
”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 B )A.分散控制 B. 前馈控制 C.反馈控制 D.现场控制40.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公函来往、组织内部的文件传达、上下级之间定期情报交换等是( A )A.正式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集群连锁沟通 D.密语连锁沟通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面试中常见的偏差有(ABCD )A.第一印象 B.面试官支配与诱导 C.个人好恶与偏见 D.相对标准2.构成领导自身影响力的因素有(ACD )A.品德 B.水平 C.知识 D.情感3.管理学的特点有( ABCD )A.一般性B.多科性C.历史性D.实践性4.霍桑试验的结论是( ACD )A.职工是“社会人”B.职工是“经济人”C.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D.领导者应具有新型的领导能力5.控制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ABC )A.确立标准 B.衡量成效 C.纠正偏差 D.改变计划6. 分权制组织的特点包括 ( ACD )A.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 B.下级决策前后要经过上级审核C.在统一规划下可独立经营 D.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财务支配权7.预测的类型有( ABD )A.社会和政治预测 B.科学与技术预测C.环境预测 D.经济预测8.控制工作的基本步骤包括( BCD )A.发现问题 B.拟定标准 C.衡量成效 D.纠正偏差9. 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承担的基本职能有( ABD )A.计划 B.组织 C.人员配备D.领导10.组织结构的类型有(BCD )A.直线一体化 B.垂直一体化 C.矩阵制 D.网络制三、简答题1、简述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a.主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b.下级人员的素质和能力c.沟通的程度d.授权的程度e. 计划的完善程度f. 组织的稳定性程度g.管理层次的高低(与管理幅度成反比)2、简述控制工作的要求。
a.应切合主管人员的个别情况b.应确立客观标准c.应具有灵活性d.应讲究经济效益e.应有纠正措施f.应具有全局观点g.应面向未来3、组织设计应该遵守哪些原则?(1)有效性原则;(2)部门化原则;(3)管理幅度原则;(4)权责对等原则;(5)统一指挥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
4、领导工作的实质是对他人施加影响力,其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领导影响力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类:(一)、正式的权力或职位的权力:1、奖赏权力2、强制的权力3、合法的权力(二)、个人的权力或非职位的权力:1、专家的权力2、榜样的权力5、简述计划的程序。
1)描述、理解、沟通组织的使命和宗旨。
2)评估组织的当前状况。
3)制定计划目标。
4)目标分解与结构分析。
5)预测未来情况。
6)综合平衡。
7)编制并下达执行计划。
6、简述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得不够;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各级管理人员讲清楚;3)目标难以确定;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5)不灵活的危险。
7、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细分为几个阶段。
共5个阶段,分别是A.古代管理阶段b.奠基阶段c.建立阶段D。
发展阶段E。
成熟阶段8、简述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地进行管理。
(4)有利于控制。
9、简述控制工作的基本原理。
①适时控制的原理②重点控制的原理③例外控制的原理④经济控制的原理⑤同组织文化相适应的原理⑥客观控制的原理⑦弹性控制的原理10、授权与分权的区别是什么?①授权是将属于上级的权利授予下级,是一个短期性质的行为.而分权则是某一部分权力本来就较多地放在下级那里,是一个长期性质的行为②授权是上级决定的,而分权是组织权责制度规定的。
一个企业只有经常地授权,才能知道下属处理问题的能力如何,如果令人满意,才能长期地进行分权。
四、论述题1、请结合实际分析如何正确处理直线和参谋的关系。
直线人员和参谋人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身份及相互之间的职权关系。
直线人员要注意正确地运用参谋职权,并使之正确地发挥作用:首先,直线人员要认识清楚运用参谋时容易产生的各种问题。
其次,直线人员要注意善于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
2、如何理解人本原理?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来进行的。
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现代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
因此,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这就是现管理的人本原理。
人是管理的中心,人是管理的目的,民主管理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最佳途径,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出现的,具体做法为:先民主,再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