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积极心理学的最好案例
一个加拿大埃德蒙顿一所小学的老师布置了拼图作业。
孩子们带来了自己的作品,老师将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他们的成果。
老师用赞赏的目光浏览了孩子们的作品,然后请大家谈谈拼图作业的体会和感受。
学生:我拼图的时候,先看一下包装上的图画,心中有一个轮廓,然后把外框拼好,再从外向内,这种方法拼得比较快。
老师:很好。
认识一个问题从总的概貌入手,然后去了解细节,就像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用一张地图,比一条街一条街去走要快得多。
学生:我拼了很长时间也拼不好,所以请爸爸妈妈和奶奶帮忙完成了拼图。
老师:很好。
这是一种team work(团队合作),记住:如果你遇到自己一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求助别人,大家共同完成。
学生:我最高兴的时刻是把最后一片放进拼图的时候。
老师:很好。
享受成功是一种非常愉悦的感觉。
学生:我面前是一大堆杂乱不章的拼图片,我根本找不出它们的规律,我试了很多次也无法拼出图案,我心情很急躁、烦闷,干脆把它装起来,再也没有打开。
老师:很好。
有时放弃也是一种选择。
人各有长处,你一定有另外的专长。
学生:我拼了一部分,拼不下去了,看着剩下的200多片图片,我再也不想拼了,不过,我觉得包装纸上的图画很漂亮。
老师:很好。
谁也不可能事事都成功。
你没有亲手拼成,但你懂得去欣赏别人的成果,这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
学生:我拼的时候很气恼,有时候刚拼好这一块,一不小心碰着了另一块,图画就又乱了。
老师:很好。
你拼的每一块图与周围的图都是和谐默契的,这说明成功与你周围的环境因素是分不开的。
就如同你们小朋友间要处好关系。
和谐是福。
……
可以看出,每一个孩子都在真实表达自己的喜悦、无奈、失望……而老师总能从孩子的经历中,找出值得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珍惜和体会的哲理。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妈妈在马路上跪求她的女儿用功。
据说那妈妈跪了十几分钟,女儿都不理,最后还是外人看不过去,把妈妈搀起来。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看过的另一则画面──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因为妈妈不买他要的东西,居然在马路上狠狠掐住妈妈的脖子。
更严重的则是,成年孩子要钱,父母不给,居然弒亲。
当你看到这样的新闻,你觉得匪夷所思吗?
没良心的猴子
让我先举个养小动物的例子吧!
今天你养了一只小猴子,把牠关在笼子里,喂牠好吃好喝,偶尔牵牠出去玩,从来没教牠自己找食物。
小猴子一天天长大,你养不动了,也想牠应该回归自然,于是把牠放到野外。
起先牠兴奋极了,一溜烟跑不见。
但是因为过去跟同类没有相处的机会,无法合群,甚至被欺侮。
加上牠不会觅食,几天后你再去看,牠已经瘦得不成样子。
你只好继续喂牠,隔两天就带食物过去。
只是你想来想去,认为小猴子还是应该独立,所以你渐渐不喂,牠就算抓着你、拉着你、又叫又跳地要吃,你也说:「没有!我不能再给了。
」接着把牠推开。
突然,小猴子抓狂了,牠跳上你身,掏你口袋、扯你衣服,最后狠狠咬你一口。
孩子为什么抓狂
听这故事,你也觉得不可思议吗?
不会吧!你八成会谅解小猴子,牠从小被宠到大,不懂觅食,当然会找主人要。
主人不给,牠又渴又饿,当然急。
小猴子会想,你过去给我吃好住好,为什么今天把我赶出去?你不管我了吗?你不爱我了吗?只怕下面还有:「你既然有一天会不爱我,过去为什么对我那么好?」
如果你能谅解小猴子,为什么不谅解孩子?当父母溺爱得孩子都难呼吸了,有一天突然放手不管,孩子抓狂又有什么稀奇?
是谁造成悲剧
今天在中国,无论家庭或学校,都有个同样的问题,就是跟社会脱节。
孩子在学校,只教他读书,不教他了解社会。
关起校门教的全是圣人贤人,打开校门展示的可能是一堆坏人。
家里也一样,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一羣人宠一个宝,只要他好好读书,要什么有什么。
至于做家事,太浪费宝贵时间了!哪里需要孩子动手?更别说烧饭了,只怕连水怎样是开了,孩子都不懂。
当有一天,孩子入了大学、进了社会,怎么办?
有能力的父母照办,他们甚至住到学校旁边叮孩子读书、给孩子作饭、洗衣、打扫。
好!成功了!孩子大学毕业了,还申请到国外的学校。
这时候,作父母的又怎么办?
可能因为经济问题,没办法了,也可能听说别人孩子留学都自己打工,于是不管了。
你怎不想想,就像那小猴子,牠从没出去过,可能兴奋得一溜烟,消失在森林深处,从此不知生死,没了消息。
再不然,孩子果然去打工,但是连热水都没烧过的他,进入餐厅厨房,猛力端起一锅油,才发现是滚烫的。
请问,出了悲剧,要怪谁?
怪他自己不小心,还是怪父母没教?
孩子为什么嗑药
你确实可以说,既然别人宠大的孩子,出国就能半工半读,你家的孩子为什么不行?
没错!大部分的孩子经历一段挣扎,确实能撑过来,但是也有多少孩子,一个学期都念不完,就跑回家了。
再不然,那孩子虽然没回家,却因为受不了诱惑而走歪路;因为受不了压力而酗酒嗑药。
这种事情很多,但家丑不外扬,那些孩子的家长不会说,许多把孩子宠大的父母,没看到别家的教训,也就继续同样的戏码。
给他鱼也给他网
再回到养小动物这件事吧!
你知道把一只长期豢养的动物,放回野地有多难吗?
我曾经看过一个小熊的纪录片:收养小熊的人,为了放小熊回归自然,居然制作捕兽夹,故意把小熊夹伤。
为了怕小熊太相信人类,甚至假装攻击小熊。
又为了教小熊觅食,把肉挂在树上,教小熊自己去发现、一步步学着独立。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学校和家庭是不是也该在孩子进入社会之前,教导他们谋生的技能?人生百忌,忌溺爱!
如果你已经溺爱了,趁孩子还在身边,开始转向吧!一步一步转、一点一点教,让他去吃一点小亏、受一点小苦、上一点小当。
告诉他:「爸爸妈妈不能跟你一辈子,所以给你鱼,也
给你网,下面的鱼,你得自己捕!」也告诉他:「我们的爱虽然无限,但是能力有限,有一天帮不上你,别怨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