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典”亮生活,与法同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典”亮生活,与法同行》。
知法、学法、守法……生活处处有法。
那么,什么才是“法”呢? 法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受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
法律时刻提醒着我们,约束着我们,衡量着我们的行为。
法律是春,带给我们光明与希望;
法律是夏,带给我们保护和绿荫;
法律是秋,公平正义是它的准则;
法律是冬,铁面无私,毫不留情。
法律是正确规范人们行为的社会标准。
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应该思考: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法律约束不到我们。
但是,你可曾知道,因为不懂法,不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就像大海中迷失航向的一叶小舟,漫无目的的乱闯,遇到一点风雨,就很容易被大海吞没。
成都的一座高压电力输送塔突然拦腰倒塌,事故造成使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倒塌原因竟是电塔底部被人偷走了68块钢条,而下手的竟然是9个未成年的孩子!对!是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对法律的无知,才使他们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所以我们要遵纪守法,从我做起;遵纪守法,从现在做起。
遵纪守法,遵纪是基础。
从认真听课做起,从保证每一节自习课纪律开始。
从同学之间的互相监督,到能够做到严格自律。
从被动的受约束到主动的养成遵纪的习惯。
从杜绝抄袭作业开始到自觉抵制社会不良思想,与社会不良风气做斗争。
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
如果你认为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
请你快点打消这种念头吧!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会酿成将来一次大的失足。
何苦要等到体会到法律制裁的威严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起,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合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同学们,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请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起,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与法同行,让我们懂得岁月之短暂,生命之宝贵;与法同行,让我们摆脱冲动与鲁莽,拥有理智与稳重;与法同行,让我们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国旗下讲话】“典”亮生活,与法同行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典”亮生活,与法同行》。
在上学期的法律课上,老师告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已由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5月28日通过,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民法典》?这是一部怎样的法律?它与其他的法律有什么不同?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将我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包括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及附则。
如果说这个“典”字就是一栋楼,由很多“房间”组成,那么这些“房间”其实可以看成是各种现有的民事法律,民法典就是把这些法律整合在一起。
简单点说,之前查阅民事法律要看N部法律文本,如今只要一部《民法典》就够了,所以它堪称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是一部“民事权利的保障书”,体现了个人从生到死的基本权利要求。
比如胎儿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民法典规定了胎儿的继承权;同时也规定了死者姓名、肖像、名誉、隐私、遗体等人格权利、财产权利。
近些年,有人肆意诋毁英雄烈士,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这种诋毁均属违法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民法典确认了对生
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是真正的民事权利保护法典。
《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
惩治“霸座”、制裁校园欺凌、禁止高利贷、承认“虚拟货币”等,每个曾冲上网络热搜、引发众议的主题都能在民法典中获得回应。
禁止高空抛物、见义勇为免责、保护个人信息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痛点、难点问题都纳入典中……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民法典中充分彰显。
著名法学家王利明教授这样评价我国的《民法典》:“如果说1804年法国民法典是19世纪风车水磨时代民法典的代表, 1900年德国民法典是20世纪工业社会民法典的代表,那我国的民法典则应当成为21世纪互联网时代民法典的代表。
”这部集中国现代和传统智慧之大成的法典,将为全社会保驾护航。
同学们,民法典时代即将到来,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对未来都充满期待。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一起来学习《民法典》,护航新时代美好生活!我的讲话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