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工作篇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工作篇

安全知识竞赛题库(工作篇)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 A )灭火剂是扑救精密仪器火灾的最佳选择。

A. 二氧化碳灭火剂B. 干粉灭火剂C. 泡沫灭火剂2.公安消防队扑救火灾, ( A )向发生火灾的单位、个人收取费用。

A. 不得B. 可以C. 按照一定标准3.在公共娱乐场所,手提式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是( A )。

A. 20米B. 25米C. 30米D. 35米4.用灭火器灭火时,灭火器的喷射口应该对准火焰的( C )。

A. 上部B. 中部C. 根部5.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A. 每月B. 每星期C. 每季度6.发生火灾时,不得组织( B )扑救火灾。

A. 女青年B. 未成年人C. 军人7.下面( A )火灾用水扑救会使火势扩大。

A. 油类B. 森林C. 家具8.液体表面的蒸汽与空气形成可燃气体,遇到点火源时,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称为( C )。

A. 爆炸B. 蒸发C. 闪燃9.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库存物品要分类、分垛储存,垛与垛间距不小于( B )米。

A. 0.5B. 1.0C. 1.510. ( B )必须分间、分库储存。

A. 灭火方法相同的物品B. 容易相互发生化学反应的物品C. 以上两种答案都对11.单位在营业期间,下列( A )做法是错误的。

A. 遮挡消防安全疏散指示标志B. 在安全出口处设置疏散标志C. 当营业场所人数过多时,限制进入人数12.依据《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库房内的照明灯具的垂直下方与储存物品水平间距不得小于( C )米。

A. 0.3B. 0.4C. 0.513.下列( B )火灾不能用水扑灭?A. 棉布、家具B. 金属钾、钠C. 木材、纸张14.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职责,造成人身伤亡,尚不构成犯罪的,( B )。

A. 处500元罚款B. 处15日以下拘留C. 不对其做任何处理地方15.火灾初起阶段是扑救火灾( B )的阶段。

A. 最不利B. 最有利C. 较不利16.由于行为人的过失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构成( B )。

A. 纵火罪B. 失火罪C. 玩忽职守罪D. 重大责任事故罪17.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 A )监督管理。

A. 分级B. 分类C. 统一18.用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最佳位置是( B )A. 下风位置B. 上风或侧风位置C. 离起火点10米以上的位置D. 离起火点10米以下的位置19.火灾扑灭后,起火单位应( C )。

A. 速到现场抢救物资B. 尽快抢修设施争取复产C.予以保护现场D. 拨打11920.公共娱乐场所安全出口的疏散门应( B )。

A. 自由开启B. 向外开启C. 向内开启21.据统计,火灾中死亡的人有80%以上属于( B )A. 被火直接烧死B. 烟气窒息致死C. 跳楼或惊吓致死22.公共娱乐场所内应当设置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灯,照明供电时间不得少于( C )分钟。

A. 10B. 15C. 20D. 3023.公共性建筑和通廊式居住点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 B )。

A. 一个B. 两个C. 三个24.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场工作人员应( C )。

A. 迅速撤离B. 抢救贵重物品C. 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25.公共娱乐场所不允许设置在建筑内( C )。

A. 一层B. 地下一层C. 地下二层2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 B )米。

A. 3B. 4C. 52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设施、设备及其四周,设置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明显的( C )。

A. 安全宣传标语B. 安全宣教挂图C. 安全警示标志28.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并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考核合格,取得( A ),方可上岗作业。

A. 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B. 合格证书C. 毕业证书29.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中存在的( A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B.事故隐患C.设备缺陷30.尘毒防治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或者弃置,应当对其运行情况和尘毒浓度进行定期检测,检测结果( C )。

A. 无需向职工公布B.有选择性的向职工公布C. 需要向职工公布31.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 B )。

A. 特殊社会保障B. 特殊劳动保护C. 特殊劳动保险32.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系统的设备和装置进行( A )维护、保养、按规定检测,保证正常运转。

维护、保养、检测应当做好记录,并由有关责任人员签字。

A.经常性B.周期性C.不定期33.从业人员享有对危险因素和应急措施的( B ),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A.处理权 B.知情权C.监督权34.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C )。

A.拥有技术熟练的员工B.资金充足C.具备安全生产条件35.下述不符合生产、经营、储存危险物品场所的条件的选项是( C )。

A.危险物品的车间、仓库应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B.员工宿舍设有紧急疏散的出口C.为了保证安全,晚间锁住员工宿舍和生产车间的门窗36.生产企业和商场、宾馆、餐饮、娱乐、学校、医院等公众聚集场所将疏散通道、疏散楼梯、安全出口占用和设置隔离栏的,将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改正,可并处( C )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

A. 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B. 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C. 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37.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于( B )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A. 半小时B. 1小时C. 2小时38.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 B )。

A. 可以毁灭部分证据B. 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记录C. 遗失现场重要物证39.事故发生单位的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在事故调查期间( C ),并应当随时接受事故调查组的询问,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A. 因特殊原因可以离开B. 应暂时回避C. 不得擅离职守40.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拒绝接受调查或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或在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处( C )罚款。

A. 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B. 1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C. 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41.发生一般事故的,对未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单位主要负责人处( C )的罚款。

A.上一年年收入10%B. 上一年年收入20%C. 上一年年收入30%42.对事故发生单位负有事故责任的有关人员,依法给予( A )处罚。

A. 依法暂停或撤销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B. 进行安全教育C. 责令下岗43.对从事有可能被转动机械绞辗伤害的作业人员,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不得穿裙装B. 佩饰物不得悬露C. 可以戴围巾44.生产性设备应当具备( B )条件后方能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①相应的安全附件②采取相应安全措施③擦拭干净A. ①②③B. ①②C. ①③45.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当按照技术标准采取安全保护措施。

可能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的电气设备和设施,应当按国家规定( A )。

①采用安全电压②装设漏电防护装置③使用防爆电器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③46.为了防止头部受到物体打击或撞击,作业人员应选用( A )作为防护用品。

A. 安全帽B. 防护头罩C. 一般防护帽47.安全色中( C )表示禁止、停止、危险等含义。

A. 黄色B. 兰色C. 红色48.进入有易燃、易爆物品的作业场所,下列哪种行为是错误的?( C )A. 穿着防静电服装B. 严禁使用任何火源C. 在防静电服上附加或佩戴金属物件49.从事高空作业不可使用( A )作为防护用品。

A. 带铁钉的鞋B. 安全帽C. 安全带50.有爆炸危险性的场所,必须使用( B )电器。

A. 普通电器B. 防爆电器C. 精密电器51.生产经营单位应该( A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

A. 免费B. 以成本价C. 有偿52.化学性质互相抵触或者灭火方法不同的物品,应该( A )。

A. 禁止混装B. 一起储存C. 随意摆放53.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应当具备可靠的消防措施,并按国家标准设置醒目的、能区分类别的( B )。

①信号装置②安全色标③警示标志A. ①②③B. ②③C. ①②54.扑救电器火灾,必须尽可能首先( B )。

A. 用灭火器扑救B. 将电源断开C. 用水浇灭55.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 A )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A. 停止作业B. 继续作业C. 停一会儿再干56.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首先要抢救受伤人员,并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还要( A ),给事故调查提供条件。

A. 保护现场B. 清理现场C. 停产整顿57.从业人员对单位负责人或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C )。

A. 可提出批评建议B. 不得拒绝执行C. 有权拒绝执行58.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年满( B )周岁,身体健康,经过培训、考核,取得操作证后,方准独立作业。

A. 16B. 18C. 2059.生产经营单位( C )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或减轻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A. 可以B. 通过协商,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可以C. 不得以任何形式60.对于工作岗位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生产单位应该( B )。

A. 不告诉作业人员,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惊慌B. 如实告知作业人员C. 有选择地告知作业人员61.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后,造成人员伤害需要抢救治疗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治疗并预付医疗救治费,事故救援、善后处理、险情处置等必要费用由( C )承担。

A. 政府有关部门B. 国家专项拨款C. 事故发生单位62.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或者未持证上岗作业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并处( B )以下罚款。

A. 100元B. 200元C. 300元63.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的,发生较大事故,处以( B )罚款。

A. 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B. 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C. 50万元以上200万元以下64.事故发生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谎报或者瞒报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上一年年收入( C )罚款。

A. 20%至50%B. 40%至80%C. 60%至100%65.事故发生单位有关责任人员有( C )行为之一的,处上一年年收入60%至100%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