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页和第10页两个红点的内容、自主练习第11页1——4题。
教学目标: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理解“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的意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获得与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体验。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概念,理解单位“1”的内涵。
教学难点: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个苹果、每人9个圆片或三角形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信息窗1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信息窗中提供的信息,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1)每个同学分到多少个船模?
(2)每个同学分得的船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3)一小队和二小队的每组各放飞多少架飞机?
(4)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教师把本节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每个同学分得的船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2)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师:我们今天要借助解决这两个问题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出示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2)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3)能够运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出示自学指导
师: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需要同学们的努力自学探究,下面请看自学指导。
(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第9、10页的内容,重点看黄底色和紫底色部分,借助学具摆一摆,并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分一分。
思考:
①把5只船模平均分给5个同学时,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1只船模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2只呢?
②一小队4架飞机平均分成2组放飞,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③二小队6架飞机平均分成3组放飞,把谁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2份呢?
③什么是单位“1”?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单位是什么?
5分钟后,比一比谁汇报得最清楚。
师指名读自学指导。
师:自学竞赛开始,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努力自学,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谁的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自学情况,适当提示学生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调查
师:看完的同学请举手,看会的请把手放下。
2.小组交流。
把自己做题情况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情况,并特别关注学困生。
3.全班汇报:
(1)汇报问题一:每个同学分得的船模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师引导:哪个小组说一说你们组的研究。
①学生上台边用学具5个圆片摆一摆边讲解:(师配合课件演示)
生汇报:每个同学分得的1只船模占总数5只船模的。
这里是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一只船模就是一份占这个整体的。
②学生质疑:那么2只船模占船模总数的几分之几呢?3只、4只呢?
③学生释疑:因为这里是把5只船模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那么2只船模就是2份,是2个,占总数5只船模的五分之二。
3只船模就是3份,是3个,占总数5只船模的五分之三。
同理4只船模就是4份,是4个,占总数5只船模的五分之四。
④师评价点拨:汇报得非常精彩!在这里,把所有的船模看作了一个整体,再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5份,一个船模就是一份,那么1份就是五分之一,2份就是五分之二……把5只船模这个整体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
(2)汇报问题二: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几分之几?二小队呢?
学生上台边用学具4个三角形片摆一摆边讲解:(师配合课件演示)
一小队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占本小队飞机总数的二分之一,这题是把4架飞机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2份,每组放飞的飞机架数就是1份,每一份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
1.师:同学们学会了吗?下面老师就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题目教材第11页自主练习1)
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分一分,涂一涂。
(小黑板出示教材第11页自主练习2)
3.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自主练习3)
指三名“学困生”上台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教师台下巡视,收集典型错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师生评议。
4.小结:想一想,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内容?
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汇报。
5.练一练
师:下面咱们就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一比谁做题最认真、最细心、书写最整洁!
作业:《同步探究》中的相关练习题。
练习:课本第11页“自主练习”第3题和12页第5题。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与分数单位
单位“1”: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分数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中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让学生借助学具操作,经历“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画一画”、“说一说”这些学习活动,自主探究新知,避免概念教学的枯燥。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到及时点拨总结概念,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图例、图示加以概括,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注重以下几点:
(1)联系实际、设障导入,诱发探究的激情。
本节课开头创设生活情境,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唤醒学生对“平均分”的感悟,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2)分层探究、注重操作,感悟知识的生成。
学生的学习不仅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借助学具进行分一分、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让枯燥的概念教学趣味盎然。
把知识点分散、重难点细化,先是弄清“什么是一个整体”,接着认识单位“1”,再继续理解“分数的意义”,最后建立“分数单位”这一概念。
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充分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并感悟、体验这一过程。
(3)质疑释疑、思维碰撞,创造智慧的火花。
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质疑、释疑,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想法,及时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掌握了难点,弄清了易错点,扫除了思维的盲点,产生创新的火花。
(4)解决问题、形成技能,体验学习的价值。
这节课根据学生学习过程,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紧扣,逐步提高,形成技能。
第一题巩固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的知识。
第二题是在理解分数意义基础上的实际运用。
第三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学生运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了“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都能获得所必需的练习,不同的人在练习中得到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