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答疑精选(一)

2015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答疑精选(一)

2015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答疑精选(一)目录现金周转期现金持有量与总成本的关系最佳资本结构利润分配多种产品保本分析的方法加速折旧固定资产变现的现金流量计算认股权证一、现金周转期【原题】:单项选择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下列各项中,可以加速现金周转的是()。

A.减少存货量B.减少应付账款C.放宽赊销信用期D.利用供应商提供的现金折扣正确答案:A知识点:现金收支日常管理答案解析现金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减少存货量会减少存货周转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减少现金周转期,即加速现金周转,所以选项A正确。

【学员提问】现金周转期是不是越短越好?现金周转期越短,就是表示现金周转越快?【东奥老师回答】尊敬的学员,您好:这里这样说过于绝对,当我们不留有现金,也就是现金周转期是最短的,那么当企业出现意外,企业一点资金都没有可以使用,那么就是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的,所以,不是现金周转期越小越好的。

只是适度就是可以的。

二、现金持有量与总成本的关系【原题】:单项选择题运用成本模型确定企业最佳现金持有量时,现金持有量与持有成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

A.现金持有量越小,总成本越大B.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大C.现金持有量越小,短缺成本越大D.现金持有量越大,管理总成本越大正确答案:BC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大,所以选项B正确;现金持有量越大,短缺成本越小。

所以选项C正确。

【学员提问】现金持有量越小,总成本越大为何错?【东奥老师回答】尊敬的学员,您好:现金持有量与总成本的关系是不确定的,当现金持有量大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现金持有量减少,总成本减少;当现金持有量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现金持有量减少,总成本是增加的。

因为最佳现金持有量对应的成本是最小的总成本的,在当现金持有量大于最佳现金持有量那部分的时候,现金持有量减少,往最佳现金持有量靠近,总成本也是往最小的总成本,所以总成本是降低的,所以选项A不对。

你再理解一下。

三、最佳资本结构【原题】:判断题最佳资本结构是使企业筹资能力最强、财务风险最小的资本结构。

()(2004年)正确答案:错知识点:资本结构答案解析:最佳资本结构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使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率最低、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学员提问】老师:实在抱歉!我已经很认真听着看着了,就是公式里的字母很难记得住,你能把这章的公式用中文字代替入公式里面,发给我呢?谢谢老师!我会记住你及把公式意思推广出去的。

【东奥老师回答】尊敬的学员,您好:其实公式需要我们来理解记忆的,您可以参照一下,如果不全,我们继续补充:1.转换比率=债券的面值/转换价格;2.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资金占用额)*(1+预期销售增加比率)*(1-预期资金周转率增加比率)3.外部融资需求量=(敏感资产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敏感负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留存收益(销售净利润*预期销售收入*利润留存率)4.负债资本成本计算的一般模式:资本成本=年资金占用费/筹资总额(1-筹资费用率),这里的年资金占用费也就是税后的利息,而筹资总额就是我们借款或发行债券的筹集资金部分。

5.贴现模式:筹资净额现值=未来资本清偿额现金流量现值。

筹资净额现值就是我们获得的筹资净额,而未来资本清偿现金流量现值一般就是本金、利息、或债券的面值,其实也就是现金的流出量=现金的流出量,折现率就是资本成本。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利息是可以抵税的。

6.融资租赁是只有贴现模式的,也就是设备的价款-损失的残值抵税现值=支付的租金现值,这里的损失残值抵税现值就是当残值不归属于承租人时损失的收益。

7.股利增长模型:资本成本=预期第一年的股利/现在股价(1-筹资率)+股利增长率(固定增长的情况),而零增长,那么股利增长率也就是为0,所以也就是不用再加的,而预期第一年的股利=基期的股利*(1+股利增长率)而留存收益是不考虑筹资费用的,也就是分母中的筹资率一定是为0的,8.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资本成本=无风险利率+该资产的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β*市场组合的风险收益率=无风险收益+β*(市场组合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9.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某筹资方式的资本成本*对应的筹资额所占总资产的比重,各个筹资方式的加权平均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负债的资本成本是考虑税后的。

10.息税前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销售量-固定成本=边际贡献-固定成本11.经营杠杆=基期边际贡献/基期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1+基期固定成本/基期息税前利润12.每股收益=净利润/股数,净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所得税=(息税前利润-利息)*(1-税率),(不考虑优先股的情况下,如果存在优先股,我们在计算每股收益时从净利润中减去的)财务杠杆=普通股盈余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润总额(息税前利润-利息)=1+基期利息/(基期息税前利润-基期利息)13.总杠杆=普通股盈余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基期税后边际贡献/基期税后利润14.每股收益无差别点的计算,其实就是计算两个方案的每股收益,然后使其相等,所以,每股收益=[(息税前利润-利息)*(1-税率)-优先股股利]/股数,就是将各个方案的数据代入,然后使其相等的。

15.公司价值=股权的价值+债务的价值,股权的价值=净利润/股权的资本成本=(息税前利润-利息)*(1-税率)/股权的资本成本,而这里资本成本的计算就是根据前面计算得来的。

三、利润分配【学员提问】最后6套题第1套,滴7页,综合题第1题,第3小问,答案中计算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时,把提取的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都扣除了,是这两个公积金只能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不能用于利润分配吗?两个公积金的用途有哪些?【东奥老师回答】尊敬的学员,您好:是的,对于利润分配,我们是按照这个顺序来计算的:先弥补亏损,再计提各种公积金,然后才可以分配的。

所以,对于计提的公积金我们是不能利润分配的。

但是这里的公积金是可以在企业的内部使用的,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

只是不能对外分配的。

所以,这里我们是要扣除的。

四、多种产品保本分析的方法【学员提问】老师,请问量本利分析是不是就是求保本量和保本额的过程?如例8-5这类似的题,请问它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我看例子看得懂,但自己做题不知从何下手。

另外,在253页顺序分析表中(升序)中固定成本补偿额是怎么来的?【东奥老师回答】尊敬的学员,您好:1.求保本量和保本额只是量本利分析中的一种。

加权平均法:思路就是先计算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然后计算保本销售额,再分别乘以销售量的比重,求出各个产品的保本销售额。

联合单位法:主要就是看成一个联合产品,计算出联合产量,联合单价等,求出联合产品的保本销售量,然后根据销售量的比例,求出各个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分算法:主要是将固定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求出分配率,然后再乘以各个产品的分配标准,求出各个产品的固定成本,然后再求出各个产品的保本销售量。

顺序法:主要是按照边际贡献率的顺序补偿固定成本。

2.固定成本一共是180000元,而A产品的边际贡献是120000元,因此A产品只能补偿120000元的固定成本,剩余固定成本60000元。

B产品的边际贡献是120000元,够补偿剩余的固定成本,所以补偿的固定成本是60000元。

你再理解一下。

五、加速折旧【学员提问】加速折旧有两种方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分别是什么?如何计算?考试会考吗?【东奥老师回答】尊敬的学员,您好:1.年数总和法又称总和年限法、年限合计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的一种。

它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确定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计算折旧方法: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相关计算公式如下: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2.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计算方法:(4)新设备每年税后营运付现成本和折旧抵税;(5)新设备残值收益;(6)是否更新设备。

正确答案:(1)旧设备折旧额=15000×(1-10%)/6=2250(元)旧设备目前账面价值=15000-2250×3=8250(元)目前旧设备变现收益=8000+(8250-8000)×25%=8062.5(元)(2)旧设备每年税后付现营运成本=1250×(1-25%)=937.5(元)旧设备每年折旧抵税=2250×25%=562.5(元)(3)旧设备残值收益=500+(15000×10%-500)×25%=750(元)(4)新设备每年税后营运付现成本=780×(1-25%)=585(元)新设备每年折旧抵税=13000×(1-10%)/6×25%=487.5(元)(5)新设备残值收益=800+(13000×10%-800)×25%=925(元)(6)因为使用的年限不同,所以,应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平均年成本来比较: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量总现值=8062.5+937.5×(P/A,10%,5)-562.5×(P/A,10%,3)-750×(P/F,10%,5)=8062.5+937.5×3.7908-562.5×2.4869-750×0.6209=9751.82(元)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年金成本为9751.82/(P/A,10%,5)=2572.50(元)使用新设备的现金流出量总现值=13000+585×(P/A,10%,6)-487.5×(P/A,10%,6)-925×(P/F,10%,6)=13000+585×4.3553-487.5×4.3553-925×0.5645=12902.48(元)使用新设备的年金成本为12902.48/(P/A,10%,6)=2962.48(元)由于旧设备的使用年金成本低于新设备的年金成本,所以,我们应继续使用旧设备。

【学员提问】1)什么叫变现的收益,是否就是我不变现而得到的收益与变现的收益差额,也就是(8250-8000)*0.25+8000,在加上8000是什么意思,同理在算残值收益的时候为什么也要+5002)为什么变现收益要考虑所得税,是否是这个变现收益是要抵税的3)在算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我是这样计算的,旧设备=-15000+NCF1-5(净利润-937.5+折旧抵税562.5)(P/A,10%,5)+终结点的NCF(回收残值500+税法与账面收益的抵税250)(p/f,10%,5)新设备=-13000+NCF1-6(净利润-585+折旧抵税487.5)(p/a,10%,6)+终结点的ncf(回收的残值800+税法与账面的收益抵税125)(p/f,10%,6)以上老师想想解答一下是否正确,如不正确,理解上哪里有问题【东奥老师回答】尊敬的学员,您好:1、变现损益包括变现损失和变现收益,变现收益指的是变现净收入大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即变现收益=变现净收入-账面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