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育主任论坛ppt课件

德育主任论坛ppt课件


谢谢!!!!
九、课题研究初始阶段出现的主要问题分析及调整办法
(一) 主要问题 1、 教师:没有充分重视此项研究工作,多数班级的教育活动处 于应付状态。或只完成学校布置的工作,或根本没有开展教育活 动。 2、 学生:原有的不良习惯依然存在,有些方面反而更加严重。 如:校园内的垃圾依然随处乱丢,学生不尊重职工的问题更加严 重。 (二) 原因分析及调整办法 自我诊断后,我们三位德育领导小组的同志经过分析,认为主要 原因:一是学校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应该端正,实际工作中根本不 重视教育工作。二是学校对德育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够健全,使教 师形成了认识上的误区。认为教学是硬任务,教育是软任务,做 不做没关系。 对于我校教师工作影响最大的是《教师考核评价制度》,这一评 价结果不但在精神上而且在物质上都对教师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 导向作用。其中对教学的奖惩力度远远强于教育工作。
(2)建立考核评价的监督机制。 在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中严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教 师中出现的不尊重学生的行为及时制止。每学期期末, 学校都要通过问卷调查、班级学生座谈等方式进行教师 师德情况的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 以家长素质的提高为重点,实施营造良好的家 庭环境
(1)
家长会是提高家长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校坚持每学期召开两次全校性的家长会,开学初向家长阐 明本学期教育工作的重点,并明确其意义、要求,结合我校家 长过分关注学生学习的问题,特别强调学会做人,从小培养学 生尊重他人对孩子今后一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教育实践阶段性成果: 1、学校教师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重视是关键。 2、有针对性地学习、培训、交流活动很重要。 3、对研究材料的积累在继续明理、导行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习 惯的养成。 理论上:总结、归纳、提升有关良好习惯培养或矫 治的方法、规律。
学校少先队: (1)“尊重他人,完善人格”课题启动仪式。 (2)“尊重他人”征文演讲活动。 (3)“尊重他人”主题班会展示活动。 (4)“尊重他人”主题教育交流活动
八、行为训练阶段
1、 明确尊重他人的正确行为标准 在形成了尊重他人的认识后,各班组织学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 讨论活动,针对班级中的主要问题明确了尊重他人应该怎么做。 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全校各班级、年级制定的标准的标准进行 整合,分“尊重父母我做到”、“尊重教职工我做到”等几个 板块把各项评价标准细化并张贴在学校的醒目位置上,使学生 能够经常对照标准检查自己。 2、 掌握尊重他人的具体行为方式 学生懂得了要尊重他人,但如何尊重他人呢?则需要我们对其 正确的行为方式进行具体的指导。 (1) 观看录像法。通过看录像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 (2) 小品的编排与表演法。 (3) 日常生活指导法。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及时指导正确 的行为方式的方法。
3、 家长的渴望: 我们向多位家长发放了“尊重他人”习惯方面的问卷,调查结 果显示:学生在尊重父母、尊重村民等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 题。最突出的是:待人没有礼貌,不会使用礼貌用语;与家长说 话不耐心,经常顶嘴、耍脾气;不体谅父母的辛苦,花钱大手大 脚,不能主动干家务;心中只有自己,好吃的自己吃,爱看的电 视自己看,不顾及别人;不珍惜别人的劳动,乱扔垃圾、随地吐 痰的现象非常严重┅┅全体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加强对学生培养 尊重他人的教育,并提出了大量的合理化的建议。 4、 地区发展的需要: 我校属农村校,本地区的居民素质较低,有的人从楼上仍西瓜 皮、投酒瓶、倒垃圾等,严重影响了村子的形象。社区领导迫切 希望学校对学生进行“尊重他人”的教育,并以自己的言行影响 家长,促进地区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
(2) 家长委员会是沟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 庭的重要纽带。 学校与家长委员会共同研究学校的专题教育工作, 使家长委员会成员能够了解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 并发挥向家长及社会的宣传作用,有的还根据自身 的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做出贡献。通 过家长委员会,我们还能够及时了解家庭教育中的 问题,学生在社区的生活习惯等问题,更有效地提 高了学校教育的针对性。
三、尊重他人养成教育的目标
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在如何做 人,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初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四、尊重他人养成教育的进展情况
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上半年主要是形成认识阶段,下 半年主要是行为训练阶段。
五、 以“尊重他人”为师德建设突破口,为实施营造 良好的校园环境。
十、教育理论研究及实践阶段性成果
(一)教育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老师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育方法,不同 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很多教师非常重视此项工 作,即使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教育工作效果同样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那种教育方法最好?哪类教师的工作效果最好呢?我们分别对低年 级、中年级、高年级教师的教师工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教育方法进 行了总结;并通过对学生的实际观察,个人与集体深入汇谈等,进 一步了解了各班学生在不同教师的不同的教育工作中所产生的效果。 得出的结论如下: 1、关于教育方法: 最有效的方法:体验与交流。 注意:体验与交流要适合不同阶段的孩子心理特点。 低年级:创设有针对性的适宜的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的体验。 中年级: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选择体验的内容,并用适合的方 式表达自己的体验成果。
(5) 专题辩论活动 如:高年级结合学生随地扔垃圾,并不知道捡拾的问题召开了 “地上的纸该不该捡”专题辩论活动。辩论中暴露了令教师意 想不到的思想问题:“学校有明确的卫生分工,这些事都应该 有各班值日生去做,而不是我们”。“又不是我扔的,我干嘛 要捡?”“捡了很丢人,不好意思!让别人看见会笑话的!” 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在激烈的辩论 中,正确的思想不破而立,错误的思想得到驳斥,大家的意见 逐步得到统一,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6) 搜集信息活动 如:搜集名人尊重教师、尊重父母的活动等。
(1) 学习与交流活动。随着尊重他人养成教育活动的进行,我 们又先后组织教师开展了“尊重学生之我见”、“尊重家长之 我见”等系列讨论交流活动,并进一步完善了“教师行为规 范”。 教师尊重学生的重点: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特别是在对学生 进行教育的时候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强调耐心与细心。二是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民主、平等、 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尊重学生的原有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 探究活动。
给“我”一点阳光还你一片灿烂的天空
------学会尊重他人,做文明学生
曹王镇第三小学 孙华波
一、学会尊重他人,做文明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的背景
1、 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切实增强 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小学从行为习惯养成 入手。” 2、 学生的实际: 现在的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优越的条件下,在父母、 老师的呵护下长大,不懂得体谅他人,心中只有自己,利己、自 私的思想非常严重,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学生随地乱扔垃圾、不尊重村民,长辈,侮辱同学、顶撞父母等 不尊重他人的现象非常普遍,总不能得到解决。
七、 以学校少先队活动为龙头,以班 级工作为重点,在系列活动中提高学生 的认识水平
各班级活动: (1) 系列体验活动 如:我们在三至五年级开展了“尊重父母”的系列体验教育活动: A “翻照片、忆成长,感受父母爱”活动,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相片 中“我”和父母的变化,选出一组或几组自己与父母过去和现在的 照片进行对比,并写下自己的心灵感言。讲一个你与父母发生的故 事或者瞬间。使学生从整体上感受到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父母付出的 心血、父母的爱。 B “做一日小保姆”活动,使学生在“带小弟弟、小妹妹”等实践活 动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将自己养大的艰辛,发自内心的体会到: 太不容易了! C “今日我当家”活动,使学生在一天的“卖菜、做饭、理财、做家 务”等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了父母当家的辛苦,反思自己平时的 言语、行为,心智得到改善。 D “掌握一样家庭本领”活动,学生选择一项“家庭小岗位”,在岗 位练兵中,把尊重父母的思想落实到行为中,不断提高实践本领。
(2) 主题采访活动 如:采访父母、教师、职工、村民等,记录他们生活和工作中的点 点滴滴。 采访后各班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有的将采访材料进行整 理办成展板,有的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交流,有的联系实际写日记进 行反思等。 (3) 专题讨论活动 如:有关“尊重教师”的专题讨论——为什么要尊重教师?(我们 开展了老师的一天跟踪记录活动)怎样尊重教师?在日常的行为表 现中哪些是尊重教师的?哪些是不尊重教师的表现?结合实际讨论 制定本班尊重教师的尊重教师的行为准则(评价标准)等。 (4) 主题班队活动 学校每周安排一节的主题班队会活动时间要求教师不但要做到专时 专用,而且要以尊重他人的养成教育为主线,结合班级情况开展有 针对性的系列教育活动。 在第一阶段的形成认识中,通过实施以活动为主、以讨论为辅的教 育,使学生对尊重他人的认识的不是停留在表面的肤浅的认识,而 是形成了触及心灵内心深处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5、 学校发展的需要: 学校办学目标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首先要做一个“尊重他人”的人为我校落实教育目标的 突破口。
二、尊重他人养成教育基本理念:
1、尊重他人养成教育选择的基本理念:以解决学校问题为本,促 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尊重他人养成教育实践的基本理念:“生活即教育” 、“社会 即学校”、“自然教育”。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手段上,就是 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 需获得所需要的。
效益最低的方法:单纯的说教。 例:某年级班主任为一名老教师,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采用 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每天都结合实际问题提出明确要求,然 后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是时刻盯紧学生。学生感到很敬畏她,只 要她在学生都表现特别好,但是几乎所有的科任老师反映:他 们班学生最不懂得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各种习惯最不好。但 只要有班主任在,他们班又是最好的。 2、 关于教师与工作效果: * 教育效果最好的教师特点:与学生的关系民主和谐,善于最大 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教育效果最不好的教师特点:师生关系冷漠,教师对学生严格 要求、一丝不苟,老师在场,学生习惯良好,但一旦离开了教 师的视线,学生便原形毕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