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铅锌矿

XX铅锌矿

XX铅锌矿优化选矿工艺提高铅锌回收率工艺试验研究摘要:针对XX铅锌矿原矿嵌布粒度致密复杂、对选矿回收率及精矿质量影响较大的特点,对磨矿溢流细度、药剂方案进行了试验考察,对MQG2200×3000球磨机进行了筒体衬板改造,找出了适宜该矿矿石性质的选矿工艺参数、工艺条件,使铅、锌综合回收率分别从以前的88.32%、93.17%提高到了93.64%、96.73,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选别指标。

关健词:嵌布粒度;磨矿溢流细度;药剂方案;试验考察;回收率XX铅锌矿是一个铅、锌多金属矿,该矿选矿厂自2005年11月底开始试车到2006年3月份,设备及人员、生产已基本调试正常,但在浮选上还存在指标不稳、波动较大等问题,主要是铅、锌精矿中的互含较高,这对产品质量及回收率影响较大。

试车期间的综合选矿指标见表1。

表1 试生产期间的综合选矿指标(%)生产量150T/d~200T/dPb、Zn 原矿铅精矿锌精矿回收率Pb 6.50 64.55 8.45 88.32Zn 1.35 9.67 58.68 93.17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XX铅锌矿的矿石粒度嵌布性质比较复杂,其粒度性质是属于细粒、致密复杂嵌布性质,在试生产阶段,磨矿细度难以控制、掌握,浮选指标波动大,铅、锌精矿中互含较高(铅精矿中含锌9.67%,锌精矿中含铅8.45%),Pb回收率仅在88%左右,Zn 回收率仅在93%左右。

对铅、锌精矿进作了砂光片镜下鉴定、分析,得出铅精矿总的粒度范围<0.35mm,铅精矿中闪锌矿单体占30%,连生体占70%,锌精矿中无铅的单体,主要是锌矿物与铅等矿物的连生体。

这说明,铅、锌精矿互含高、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还是磨矿细度达不到浮选工艺要求,铅、锌未能充分单体解离。

通过几个月的试生产,目前还未能找出磨矿细度、产量、浮选指标及综合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参数。

其次是试车时,球磨机筒体衬板用的是橡胶衬板,生产量与磨矿细度之间的变化很明显,其均衡点不易控制;另外,在选矿药剂方面,还是沿用以前二里河铅锌矿的药剂方案,从试车情况看,此药剂方案不适合XX矿的矿石性质,必须通过药剂试验来找出合适本矿矿石性质的药剂方案。

因此,很有必要要进行选矿生产规模级的试验,找出适合的生产工艺及生产参数,来有效地指导XX矿选厂的生产。

1矿石性质矿石矿物成份简单,金属矿物有10种,均为原生金属矿物,主要金属矿物有: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次为黄铜矿、菱铁矿、黝铜矿、软锰矿、赤铁矿等含少量毒砂、硫锑铅矿。

非金属矿物有10种为:方解石、铁白云石、白云石、石英,少量的伊利石、绢云母、石墨、绿泥石、蒙脱石、有机炭等。

1.1主要金属矿物1.1.1 闪锌矿:黄棕、红棕和暗褐色,半金属或金刚光泽,条痕淡褐色,镜下呈灰白微带蓝色,内反射色为红棕、褐黄、黄白色。

均质性。

粒度大于0.074mm的占80-90%。

在矿石中平均含量10%。

呈5种状态产出:(1)粒状集合体、块状、浸染状、斑点状。

交代黄铁矿、石英、铁白云石。

占总量3-5%。

(2)它形粒状,散布于脉石矿物中,含量少。

(3)脉状、网脉状,交代黄铁矿,又被方铅矿、黄铜矿交代,主要见于脉状铅锌矿石中,含量10%~40%。

(4)草莓状、不规则状,仅见于浸染状铅锌矿石中,罕见。

(5)它形粒状沿缝合线分布。

1.1.2 方铅矿:铅灰色,强金属光泽,立方体解理发育,晶面常弯曲,呈阶梯状或参差状断口。

镜下为纯白色,反射率36.0-40.7%,无内反射和双反射多色性,呈均质性。

显微硬度69.3-84.8kn/mm2。

常见擦纹、解理形成的典型三角坑。

其形态为它形、粒状或脉状、网脉状,与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黝铜矿共生,构成连晶,并有相互包裹现象。

其粒径大于0.074mm者占60-85%,平均含量2.2%±。

据单矿物分析资料,含有Fe、Ag、Sb、As、Cd等。

1.1.3 黄铁矿:淡黄铜色,强金属光泽,镜下为淡黄色,反射率高,均质性。

以自形、半自形晶、五角十二面体为主,草莓状及微球粒状少见。

晶面上有晶纹、参差状断口。

粒径0.0001-2mm。

平均含量5.5%。

部分黄铁矿中含微量Au等。

1.1.4 毒砂:略带暗黄色的锡白色,金属光泽,镜下为亮白色,反射率大于50%,双反射与反射多色性弱,非均质性。

具菱形切面和完好的菱柱状。

长条状自形晶。

星散分布,含量少。

粒径0.01-1.0mm。

主要分布于浸染状黄铁矿石中,含量可高达20%。

含有Au。

1.1.5菱铁矿:灰-灰白色,风化后为黄褐色。

它形粒状。

透射光下为带浅黄色的灰白色、深灰色,内反射色为米黄色。

波状消光,干涉色高级白,负延性,负光性。

反射率低,约8%。

双反射和反射多色性及非均性显著。

粒径0.1-0.5mm,平均含量15%±。

呈不规则的块状或脉状。

与铁白云石共生构成连晶,交代穿插硅质岩。

常被金属硫化物和伊利石、绿泥石交代。

主要分布于铅锌矿石中,沿长轴方向解理发育,表面常析出铁质物。

1.1.6、黝铜矿(3Cu2 S·Sb 2S3.):钢灰-铁黑色,金属光泽,条痕铁黑色。

反光镜下为微带蓝绿的灰色,反射率30%。

微弱的非均质性。

擦痕中可见褐红的反射色。

显微硬度153.2kg/mm2,摩氏硬度3.6。

它形粒状,粒径0.01-0.3mm,一般0.05-0.1mm。

常与黄铜矿连生,与毒砂共生,有的呈单体。

1.2 主要非金属矿物特征1.2.1 方解石:白色,它形粒状,粒径0.01-6mm。

与石英和其它碳酸盐矿物共生。

平均含量20%±。

1.2.2 白云石:灰白色,风化后黄白色。

它形、自形粒状,粒径0.01-1.5mm。

含碳质物与菱铁矿、方解石、石英、方铅矿共生。

平均含量5%±。

1.2.3 石英:它形、自形粒状,粒径粗者1.15-2.3mm,细粒0.035-0.23mm。

微晶石英中偶见化石假像,硅化石英呈眼球状、梳状定向分布,常构成闪锌矿的压力影。

平均含量30%±,与其它碳酸盐矿物及闪锌矿、方铅矿共生。

2 试验方法2.1 总体目标:通过磨矿细度试验,找出一个磨矿细度、生产量、浮选指标、综合经济效益之间均衡的生产工艺参数;对球磨机的筒体衬板进行改造,使其能满足生产及其工艺要求;同时通过选矿药剂试验,找出经济的、适合本矿矿石性质的药剂方案。

进而有效地知道生产指数变化的过程,建立起优化合理的选矿工艺模式,提高回收率和经济效益。

2.2 研究内容:通过原矿显微镜测试分析,总结研究出原矿嵌布粒度规律,再进行磨矿细度试验。

具体在生产现场:从-200目占55%的细度开始做试验,每增加5%做一次,每批次细度做够三天的原班,每天变化一次处理量,同时对浮选每阶段作业的指标进行化验分析和粒度分布分析,找出不同细度下,铅、锌及脉石等走向,绘制变化曲线,找出其均衡点;球磨机筒体衬板改造,主要考虑更换一套锰钢板,通过矿量和磨矿细度试验,与橡胶衬板的指数进行对比,找出合适的方案;选矿药剂试验,主要石对捕收剂和抑制剂的种类及用量进行试验,捕收剂主要是对乙硫氮、丁黄药进行单独用药及混合用药实验,抑制剂主要是对硫酸锌、石灰、重铬酸钾、黄血盐等进行实验,最终找出适合本矿矿石选别的最佳药剂方案。

2.3 技术路线:采用生产、试验、检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总结研究成果,指定现场调试方案,反复推广运行,最终找出最佳的选矿工艺。

3 选矿试验研究3.1 选矿试验研究的磨矿工艺流程和浮选工艺流程分别见图1、图2。

图1 磨矿工艺流程图3.2 磨矿细度及磨机筒体衬板改造试验铅锌矿物单体充分解离是铅锌分离、提高铅锌精矿质量和回收率的基本条件。

铅锌质量、回收率与磨矿细度之间关系的试验数据见表2。

表2磨矿细度试验结果/%细度-200目(%)55 60 65 70 75 80铅精矿Pb 60.47 63.72 66.43 69.01 70.12 66.12 Zn 10.85 8.71 5.72 3.26 4.12 4.78锌精矿Pb 5.73 3.27 2.34 0.66 0.75 0.98 Zn 56.45 57.34 59.17 61.77 60.15 58.45回收率Pb 83.18 85.20 87.42 92.16 91.63 91.01 由表2数据分析可知,当磨矿细度控制在70%~75%之间时,可以得到相对最佳的选别指标,当磨矿细度大于75%到80%左右时,因大量脉石泥化,反而使精矿质量下降,同时相对增加了选矿成本。

在实际生产控制合理的产量、质量是至为重要的。

在生产现场通过对磨机筒体衬板的改造,来寻求产、质量的均衡点。

表3为橡胶、锰钢两种筒体衬板生产量与溢流细度试验对比。

表3磨机两种筒体衬板处理量与溢流细度试验结果/-200目%处理量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橡胶衬板75 70 65 60 55 45 35锰钢衬板85 85 80 78 75 72 70 由表3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使用锰钢衬板后,生产量维持在400~450T/d是比较合理的。

3.3 药剂方案试验在铅锌优先浮选流程中,选好铅是控制整个浮选作业的前提,本次药剂试验主要针对铅浮选作业用药进行,锌作业按常规药剂制度执行。

本次试验原矿综合品位为Pb1.65%、Zn7.68%3.3.1 铅作业抑制剂方案试验在铅锌浮选中,控制好铅浮选是整个浮选作业中的关健,铅选不好,将影响整体的选别指标。

在铅浮选中抑制锌上浮的抑制剂又是重中之重,本次试验对常用的硫酸锌、石灰、赤血盐钾进行了单一、联合用药试验,其试验结果见表4。

方案药剂及用量(g/T)Pb Zn Pb Zn石灰+Znso4 石灰Znso460008065.45 5.73 90.45 95.12石灰+赤血盐钾石灰赤血盐钾6000863.18 4.23 91.25 95.86石灰+Znso4+赤血盐钾石灰Znso4赤血盐钾600060469.45 3.02 93.15 96.75由表4数分析可以看出,石灰+Znso4+赤血盐钾的抑制方案的相对选别指标是最佳的。

3.3.2 铅捕收剂方案试验铅捕收剂试验,选用丁药药、乙硫氮,进行单一用药、联合用药试验。

在单一用药时乙硫氮、黄药的加入点是铅粗选、铅扫选Ⅰ及扫Ⅱ,联合用药时,乙硫氮加于铅粗选、扫选Ⅰ,丁黄药加于铅扫选Ⅱ,其试验数据见表5。

表5铅捕收剂方案试验结果/%方案药剂及用量(g/T)铅精矿回收率Pb Zn Pb Zn1 丁黄药300 60.23 7.23 91.23 95.542 乙硫氮100 62.43 4.21 90.47 96.013 丁黄药乙硫氮706068.87 3.12 93.15 96.13由表5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联合用药要比单一用药选别指标好,且药剂用量下降幅度大。

两种药剂混合使用,有利于提高铅回收率,并使铅精矿质量有了较好的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