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测试题A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测试题A卷(含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测试题
A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55分)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为之强.(jiānɡ)庞.然大物(pánɡ)
B、遽.契其舟(jù)遂.不
得履(suì)
C、自度.其足(duó)而忘持度.(dù)
D、梵.天寺木塔(fén)其喙.有
钳(huì)
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反.归取之()(2)是.吾剑之所坠()
(3)徐.喷以烟()(4)哀转久绝.()
3.刘禹锡《秋词》中“,”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
的原因;“,”直抒赞秋胸臆。

(4分)
4.《论语》八则中许多句子言简意赅,耐人寻味。

请按要求写出相关句子。

(共6分)
(1)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 。

(2)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3)语文老师在我们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不急于告诉我们结果,总是用
“,”的方法来施教。

5.中国是个诗的国度。

唐代的诗坛上更是群星闪耀,人才辈出。

从本学期的诵读材料中,
我们知道的唐代诗人就有、、、、等人。

(5分)
6.在唐代诗人中,有两对并称为“李杜”的诗人。

他们是被后人称的李白和被后
人称为“诗圣”的,另一对是李商隐和。

(又称为“小李杜”)。

(2分)7.“月”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床前明月光”等,你知道的有哪些?请再写出四
个写“月”的诗句。

(4分)
(1)(2)
(3)(4)
8.苏轼,字子瞻,号,北宋著名的,。

他和父亲、
弟弟以文章齐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5分)
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的作品。

“西江月”属于,“夜行黄沙道中”属于。

“,”两句,在夏夜中靠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鲜明而深刻的印象,还有巧妙地运用数字入诗写景的句子“,”更叫人拍案叫绝。

(8分)10.《迢迢牵牛星》是《》中的一首,借用了天上的神话故事,表达人间的悲情。

诗中用了许多的叠字句,如:“,。

”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增加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4分)
1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湾的《》,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蕴含自然的理趣。

(2分)12.“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这两句诗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明月”“清风”点明夏夜天气的;“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环境。

(4分)13.我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常常衍生一种居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请写出不同朝代的居主导地位的文学体裁。

(6分)
(1)先秦(2)两汉(3)唐朝(4)宋朝
(5)元朝(6)明清
二、诗词欣赏(共45分)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5.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分)
16.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
(二)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朱阁,绮户,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词中横线上依次应填上的词是【】(4分)
A、照转低
B、低照转
C、转照低
D、转低照
18.对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4分)
A、不胜:忍受不住,承受不了。

B、清影:水中的影子。

C、何事:为什么。

D、但愿:只希望
1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3分)
A、今夕/是/何年
B、又恐/琼楼玉宇
C、我欲/乘风/归去
D、何事长/向别时圆
20.这首词上片写是,下片写的是;上片问,下片问,但归根到底是问。

(5分)
21.词中对月抒怀,道尽千载离人心声的名句是,;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哲理是,,;想象奇丽,描绘仙界气象空灵的名句
是,,。

(8分)22.作者在词中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望,这个愿望是(用原句回答)
,。

(2分)
23.“不应有恨”是不是没有“恨”?怎样才能没有“恨”?(5分)
24.“阙”在词中读,“琼”在词中读,“绮”在词中读。

(3分)25.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A、“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一句,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思想。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作者由幻境回到了现实,表达了对人间生活的赞美。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
想。

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测试题参考答案
A卷
一、1.D 2.(1)同“返”,返回。

(2)这儿(3)慢慢(4)消失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4.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王湾、杜牧、王建、孟浩然、李白、杜甫(选择填)。

6.诗仙、杜甫、杜牧。

7.(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3)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东坡居士。

文学家、书画家。

苏洵、苏辙。

9.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

词牌。

题目。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10.《古诗十九首》。

牛郎织女。

“纤纤”等。

11.《次北固山下》。

时光的流逝。

12.对偶。

美好。

幽静。

13.(1)先秦散文(2)两汉赋(3)唐诗(4)宋词(5)元曲(6)明清小说
二、(一)14. D 15.示例:①“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接描写了春潮涨涌,江水浩渺,
水面开阔,较之“失”气势恢弘阔大,且声调更响亮。

②“失”字更好,因为它夸张地描摹了
春潮高涨而岸水平齐,江岸似乎消失,较之“阔”主观视觉更为强烈。

16.思念故乡(二)17.D 18.B 19.D 20.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下片写
词人“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

(大意对即可。

)天、月、人生。

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2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长娟。

23.24.略。

25.D。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