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面面观教学设计
姓名
王美婷
班级
14级思想政治教育
片段题目
《传统文化面面观》
重点展示技能
导入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传统文化的含义
识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地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教学技能要素
2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分钟
1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那些是我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分析得出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而总结出传统文化的概念.
进入情景一,通过讨论肖奈和贝微微中秋节要不要回家,得出传统文化的第一个表现形式——传统习俗
进入情景二,通过展示肖奈与贝微微旅游的照片(窑洞,蒙古包,土楼,围屋)得出传统文化的第二种表现——传统建筑
进入情景三,通过肖爸爸吟诵古诗和展示王献之的《中秋帖》和齐白石的《丹桂双兔》得出传统文化的第三个表现形式——传统文艺
进入情景四,通过展示孙中山手书《大同书》和探讨对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句话的理解得出传统文化的第四种表现形式——传统思想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布置作业,情感升华。
学生结合课本回答
学生分析和老师一起归纳第一种表现形式
学生分析和老师一起归纳第二种表现形式
学生分析和老师一起归纳第三种表现形式
学生分析和老师一起归纳第三种表现形式
一起进行课堂小结
记下老师所留作业
导入技能
情景创设技能
情景创设技能
情景创设技能
情景创设技能
总结技能
设计思路说明
本堂课通过影视剧中人物的情景,探究传统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这样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