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篇一:《微观经济学》论文贵州大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姓名:丁超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财务管理学号:1020020010任课老师:胡鸣完稿时间:2011-6-11目录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 (3)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1,事件发生背景.................2,几种代表性观点...............3,本人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4,建议或处理措施...............5,主要参考文献.................5) 5) 5) 6) 7) 7)((((((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第一章:经济学导论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而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最大限度缓解这对矛盾的方法。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说明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

欲望是指人们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

根据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社会需要(如爱情、归属感等);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欲望或需要的层次来考察,较低层次的欲望或需要一旦相对地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欲望或需要。

资源的有限性,是说明针对人类的欲望而言,用来生产物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

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两种。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价格一数量”组合关系。

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

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因此,构成需求有两个条件:①有购买欲望;②有购买能力。

例如,某个城镇有10万户居民,居民对电冰箱的需要量是每户一台,但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只有1/10的居民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这样,该城市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就是1万台。

需求包括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

个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总和。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是稀缺性。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和资源总是有限的。

当然,稀缺性又是绝对存在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

人们都希望自己的欲望能够得到全部的满足,但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稀缺的,因此,人类无限的欲望与有限的经济物品和资源之间是互相矛盾的,人们通常把这个矛盾称为大炮与黄油的矛盾。

大炮代表武器,能满足国民安全的需要,黄油代表食物,能满足国民饥饿的需要,两者都是经济物品,需要消耗资源才能生产出来,在社会资源一定的情况下,多生产武器势必导致少生产食物,多生产食物则会导致少生产武器,这就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所说的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第四章:厂商理论厂商新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毛收入,即总收益,叫边际收益,也就是边际好处;而厂商增加这一单位产量必须付出的总成本,叫边际成本,也就是边际坏处。

?厂商决策的依据是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较,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这一单位产量就应该有,而且可以有下一单位产量;否则,这一单位产量就不应该要。

所以,厂商生产的最后一单位产量是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个。

边际收益容易理解,就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收益。

对边际成本的理解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边际成本虽然是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而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的和,但是边际成本跟固定成本没有任何关系,只与可变成本有关!?第五章:市场理论:竞争与垄断根据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垄断竞争均衡的根本特征是,该市场上的企业面临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与完全竞争者面临的平坦的需求曲线不同的是,这样的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因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接受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价格。

尽管中国的垄断均衡市场的市场力量的来源可能与之不同,但是在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和价格决定的问题上,传统垄断竞争理论能够成为说明中国垄断竞争市场均衡的基础。

与传统垄断竞争理论的根本不同有两方面,一是中国的垄断竞争企业的基本行为目标是收入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另一不同之处是,企业不能完全自由地进入市场,而存在一定程度的人为进入壁垒。

所以,市场本身的产品差别性以及制度造成的进入壁垒共同导致了企业具有某种程度的市场力量。

我们把这些特征引入到该市场均衡的一般模型中,便可得到中国的垄断竞争市场的均衡模型。

第六章:外部性,公共物品与政府市场失灵时市场机制不能按照人们的意愿有效地配置资源,正是由于市场经济无法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需要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

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完全。

外部性在现实经济中广泛存在。

无论是正的外部性还是负的外部性,都会导致市场失灵,影响市场对资源的配置。

由于外部性使得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参与者和公共部门都以各种方式对外部性进行治理,从而使资源配置达到或接近社会要求的最优水平。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案例分析1,事件发生背景:《我国彩电市场的价格博弈》1996年6月上旬,在中国几大新闻媒体,如《经济日报》、《中国电子报》等报刊上同时刊出一份深圳康佳电子集团的“宣言”,称康佳要“领先国内,赶超世界”,宣布说“谁升起,谁就是太阳”。

与此同时,康佳集团宣布:从6月6日起,康佳彩电从37cm(14英寸)至74cm(29英寸)所有的品种全部降价,让利幅度达20%,最高让利金额达1200元/台(2910A)。

一石激起千层浪,康佳这一举措使得1996年本不平静的彩电市场风云再起,形成自长虹率先宣布降价后的一次降价风潮。

1996年3月26日,中国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大幅度降低其主导产品彩电的销售价格,其规格由43~74cm 共76个品种,降价幅度从8%~18%,降价额由100~850元,由此引发了自1989年以来彩电市场的又一次降价风潮。

如果说自上一次彩电降价后,几年来彩电市场的竞争还是比较温文尔雅的话,那么,此次长虹又一次率先大规模降价,则使竞争局面变得表面化、白热化。

2,几种代表性观点:甲的观点:从市场经营角度看,产品降价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竞争性降价,主要是为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其二是常规性降价,将原有过时或过季的老产品清仓销售。

乙的观点:综观今年长虹与康佳降价举措,既有扩大市场份额之意图,又有清仓甩卖之效果,而扩大市场份额则是首要之举。

在国产彩电的售价中,51~74cm这一范围内,长虹的零售价是偏高的,尤其是64cm(25英寸)以上的产品。

而长虹彩电的年产量已于1995年达到300万台,市场占有率达到23%。

1996年长虹产量将达400万台,康佳为200万台,而1996年全国市场需求量为1 500万台。

这样一个竞争格局,一旦市场上有风吹草动,势必会造成上述两大彩电企业的产品积压。

同时,国内年产量50万台以下的彩电企业仍有数十家,依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据统计,长虹与康佳两家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加起来为30%,另有50%被进口彩电所占有。

此番长虹率先降价,无疑其竞争对象首先主要是国产彩电企业,因为降价后长虹大屏幕彩电价格并未与进口彩电价格拉开多大的档次。

康佳集团总经理陈伟荣表示,降价后康佳29英寸(2910A)的零售价为5 000多元,与进口篇二:微观经济学论文“双十一”网购火爆背后的经济学思考摘要:一方面,“双十一”网络购物节引发消费狂潮,带来突增的高额销售额;另一方面,网店店主大多获利微薄。

本文通过分析网购火爆的原因、商家普遍遭遇利润困境的内在机理,以及网购平台最终需要面对的销售瓶颈,提出了使电商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途径。

关键词:双十一供需理论缺陷博弈途径“双十一”是自2009年以来淘宝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发起的大规模打折促销活动,是名副其实的购物狂欢节。

2013年“双十一”,淘宝系交易额突破350亿元,同比增长83%,包裹数高达1.5亿个,是去年同期的二倍1。

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同样业绩斐然。

商家与消费者共同创造了一场网购盛宴,这其中蕴含着大量经济学原理。

“双十一”实际上是库存商品的甩货季。

大多数衣物都是一年两季的上市周期,新品刚上市时高价出售,吸引紧随潮流、需求价格弹性低的高端客户。

然后进入促销期,通过折扣来吸引价格敏感的客户,从而实现了价格歧视,将同一件商品卖出不同价格,从而增加了利益。

另外,“双十一”正值年底,是企业清理库存、回笼资金的关键时期,顺利清货有利于资金的周转。

以上为“双十一”产生的两个原因。

同时,“双十一”巨大的销量离不开消费者的抢购行为。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这一原理,解释了“双十一”火爆的部分缘由。

“双十一”期间全场五折的大幅优惠无疑是对消费者的巨大激励。

电商们不仅仅采用了传统的价格激励,还非常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激励。

简单来说,无非就是类似“把谈恋爱的钱用来给自己买件像样的衣服”这样的宣传。

与实体购物相比,网购本身就会使消费者的机会成本降低,不仅时间成本小,而且购买价格低,这导致了均衡点沿着需求线的右移。

双十一的大幅降价更是导致了需求量的骤增。

除此之外,需求的变动也是导致均衡数量增加的重要因素。

具体表现为: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为网购销售额的骤增奠定了经济基础。

对于正常商1《经济日报》 2013年11月12日品而言,其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也就是消费者收入增加会加大对此类商品的购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人均收入实现了稳步的增长,因此,收入的增加带动需求也是产生“双十一”现象的客观原因。

二,预期的影响。

大多数网购者相信“双十一”结束后商品价格会由促销价恢复为原价,因此决定在打折期间增加购买。

三,嗜好增强。

主要通过大量广告宣传来实现。

另外,消费者的喜好、反馈可以迅速通过网络来反映,卖家能够有针对性地提供商品,从而增强消费者嗜好。

四,买者数量的影响。

网民数量的增长扩大了网购的消费群体。

另外,供给也是影响销售量的因素。

表现为:一,网络销售使销售成本得到最大压缩,相当于要素价格下降,供给增加。

不需在热门地段开设店面,有效控制了投资成本;不需过多营销人员,降低了人力成本;没有库存压力,资金得到高效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