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中期报告一、我对课题的理解和认识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情景: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不是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 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失望的叹气,而没有注意别人发言的内容,或者是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做自己的事;同学们在回答问题,他思绪飞扬,心早已飞出课堂;做作业,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他却根本没听进去,依然我行我素。
合作学习时,老师的要求还没有说完,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已经淹没在一片声浪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但是前提是学生的认真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教学交流的起点,没有倾听作为保障,交流只是一种空中楼阁,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效的。
没有倾听,教学表达就失去了交流中思维的碰撞,反思和融会的所有渠道,交流变成了声音的一种很可怕的事情。
我校吴雪霞教导提出的-------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能力课题就是要让我们教师重视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说话的良好习惯。
我作为课题组的一名成员就要努力在实践过程中寻找适合有效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方法,逐渐端正学生以往不良的习惯。
二、课题研究以来开展的工作1、精心做好试验前的调查问卷工作我有幸成为了我校吴雪霞教导开发的课题———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能力的研究的成员,因此,我所执教的一年级6班就成为了课题实验班。
听是人们获取知识、与人交往的主要途径之一。
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的前提。
为了具体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倾听表现及其原因和动机,帮助老师了解学生心理,为制定研究计划提供参考,让培养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我们一(6)班开展了问卷调查,并收回有效问卷31份,收回率100%。
二、统计和分析本次问卷调查是以倾听习惯方面、理解与反应方面和您对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建议三个部分来调查的。
一、倾听习惯方面:(请在您认为合适的一项处打“√”)1、当您叫孩子名字时,孩子能立即做出反应吗?(是否)有87%的孩子能立即作出反应,13%的孩子未能够立即作出反应。
2、您在和孩子交流时,他能自始至终地专心听吗?(是否)有45%的孩子能自始自终的专心倾听,而55%的孩子不能做到。
3、孩子能注意听您讲话,虽有分散但尚能主动继续听?(是否)有87%的孩子虽有分散但尚能主动继续听,13%的孩子注意力分散了,不在注意倾听家长的讲话。
4、孩子是否随意打断您与别人的谈话?(是否)有67%的孩子不会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有33%孩子这么做。
二、理解与反应方面:(请在您认为合适的一项处打“√”)1、您的孩子在听到您的指令后能:(A、立即按要求去做;B、需您再重复一遍再去做; C、不理会您的指令。
)选择A立即按要求去做的孩子有55%,选择B需要再重复一遍再去做的孩子45%。
2、在听完故事后您的孩子能:( A、讲述故事简单内容; B、听多遍故事能记住故事内容; C、记不住。
)选择A能讲述故事简单内容的孩子71%,选择听多遍故事能记住故事内容的孩子29%。
3、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 A、他每次都会当天告诉您; B、过几天告诉您; C、从不告诉您。
)选择A他每次都会当天告诉您的孩子97%,选择B过几天告诉您的孩子3%。
三、您对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建议:(请填写)在本道题中,许多家长都认真填写了自己对培养孩子良好倾听习惯的建议:如:家长一:1.是环境尽可能有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2.给孩子静的故事要新奇有趣。
3.及时强化孩子长时间的倾听能力。
家长二:1.家长应学会耐心的倾听孩子说话,做个好榜样。
2.经常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习惯将自己的事情讲给您听。
3.每天在最安静的时候(比如睡前)给孩子爱讲故事并提出问题让孩子回答。
家长三:请老师在课堂上多关注孩子,对其不良的倾听习惯应及时给予纠正,但尽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给予鼓励,少一些训斥,谢谢!家长三:1.培养孩子良好的文明礼貌行为,这样才有可能学会倾听。
2.平时多做些能集中注意力的事情和游戏。
家长四:1.尊重孩子们的话语权,孩子倾诉时,家长要认真倾听为孩子做榜样。
2.多花点时间与孩子们交流,多鼓励少指责,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
三、调查结论综合上述问卷调查情况和本班孩子们上课情况,我认为我们一年六班的倾听习惯是大多数孩子普遍存在的现象:一.有些孩子上课一点都不能集中注意力,从头到尾一刻不停,铅笔弄弄,橡皮玩玩,一节课不知在干什么,班上的陈儒鑫、伍凯琳等个别孩子就有这一现象。
有的学生在同学回答问题时,他们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认为这不关他的事,所以就干起了别的事情,还有的学生课堂上举手踊跃,“我……”“我……”声此起彼伏,站起来却一再重复别人的表达,甚至语无伦次、颠三倒四、答非所问。
二.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都会努力表现出一副专心听讲的样子: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当老师提问他时,他一句也答不上来,我们班的韦佳同学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例子。
三. 我们常说的“左耳进,右耳出”这一现象,在班里较为普遍,当你在课堂上看到有虽然说这是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因为儿童的记忆力虽然很强,但他们的遗忘率也是很高的,但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尽量避免这一现象频繁性,不是更好吗?四、调查分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状?分析原因我认为有三条:其一,学生自身的原因: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都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顾及别人,不懂得尊重理解别人,也不会吸纳别人的意见。
也有的学生对学习缺乏自信心,自己的学习基础薄弱,有时自己努力认真在听了,听完之后还是一头雾水,这样反复几次之后,学生就失去信心,害怕去学。
其二,教师方面的原因:在平常的听课中,总能发现老师不能倾听学生的发言:有的是学生刚刚说出一部分内容,老师就立刻顺着学生的话说下去;有的是学生发言不够流畅,老师为了赶时间,就打断学生,让其他学生回答,或自己说出答案。
其三: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注重让孩子思考、表达,忽视对学生倾听的要求和方法上的指导,与孩子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孩子既不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因此不会与人合作,不会与人交往。
五、个人今后整改方向1. 由于学生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的表现欲望比较强,总喜欢自己说,或是和别人抢着说。
我们要引导学生,善听者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并且要教给学生一些倾听的方法。
如:耐心细致地听完同伴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嘲笑;补充同伴的意见要举手。
2.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求学生倾听,学生并不买账。
教师只有要求明确,孩子才会有目标地听。
每个教学环节要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带着任务,才会做到用心倾听,去思考别人发言的内容,在听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激起思维的火花。
3.小学生模仿性强,老师要求学生学会倾听的同时,自己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耐心听完学生的回答,并及时指导、评点,让学生感受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4. 及时恰当评价学生和采取激励措施。
及时地、正确地、适当地评价学生的倾听表现,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如:在小星星评比栏里增设一个倾听奖,对于善于倾听者给与加星,以此保持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同时也激励那些还需要提高的学生更加努力。
5. 家校合作。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也要与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注意观察学生在家里的倾听情况,及时纠正不良习惯。
2、有条不紊地进行课堂观察及反思(1)五月份学生课堂倾听观察记录情况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能力——实验班级课堂观察记录表(一)授课内容:15 放小鸟(2)培养学生倾听能力课堂观察综合分析:在班级课堂观察中,我们主要从倾听兴趣、倾听注意力、记忆力与思维方法、倾听后的表达三大项进行观察、了解学生在倾听训练过程中的习惯养成情况。
而倾听兴趣又分为浓厚、一般两小项;倾听注意力分为集中、分散两小项;记忆力与思维方法分为良好、一般两小项;倾听后的表达分为清楚、含糊、错误三小项。
从我们班的数据中不难看出,我们班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跳跃性大,自我约束能力差,并且对课的内容、形式以及同学回答的问题不感兴趣,很难做到长时间的集中倾听。
另外,孩子们不管是上什么课,都会有时不听讲的这一现象。
三、课题研究中班级学生取得的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和引导,我们班的孩子有了不少的进步,记得训练刚开始时,显得有些困难,开始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跟着教师走,比较认真地听,并积极地回答问题。
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因为能力稍欠,在听的过程中,不是每次都听清,就是听清楚了,口头表达也有一定的问题。
另外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则是根本就达不到专注,更不要提耐心、细心了。
但是越往后,情况就好多了。
许多学生慢慢地可以听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后能静下心来参与到倾听的训练当中来。
如:1.铃声一响,学生就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上课。
眼睛要正视,两手自然地放在桌子上。
2. 当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大部分孩子能够认真的倾听那位同学的发言,之后能清楚的复述一遍。
3.部分会走神的孩子也在努力的让自己上好每一堂课,学会倾听老师或者同学的讲话。
四、我的做法1.强化学生听课的要求。
铃声一响,学生就要端正地坐在位子上等待老师上课。
眼睛要正视,两手自然地放在桌子上。
课堂上我对学生听的姿势给予明确要求。
听老师或同学读书时,眼睛要看着书,而不是东张西望。
听老师讲话时,要看着老师的眼睛。
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答表示认可或赞同。
如果有不同意见,先不要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耐心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在这时要给学生明确目标,这部分学生应该干什么,“听”也是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
当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听”的重要性后,还应该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其“听”的能力。
只有学生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使他们认真听。
2. 和孩子眼神的交流。
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低头做小动作的概率,另一方面我们可以从孩子的眼神中判断他是否在专心听课,有没有听懂。
3. 复述同学或老师的话。
这是形式上的“听”,适用于“听”过程中不专注的学生。
听发言之前就明确的告诉学生“过会儿要请同学们重复”,听发言后对同学们的“听”的习惯作出评价。
3.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学生听讲情绪。
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以练促讲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