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埋地用聚乙烯燃气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2)2 工程竣工验收........................................... ..... ..... .. (11)1埋地用聚乙烯燃气管道施工技术要求1.1 聚乙烯SDR11系列管道,设计压力≤0.4MPa (0<t≤20℃)。
仅适用于埋地安装,不得作明设或架空,严禁用作室内地上管道。
1.2 遵循的标准和规范1.2.1《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1.2.2《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
1.2.3《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95。
1.2.4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GB15558.1-2003。
1.2.5《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件》GB15558.2-1995。
1.2.6《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4-98。
1.3 承接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的单位,必须具有建设主管部门批准或认可的相应资质。
1.4 管材及管件1.4.1 燃气工程所用聚乙烯管材、管件应符合《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GB15558.1-2003和《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件》GB15558.2-1995的规定。
1.4.2 管材、管件必须具有质量检验部门的产品质量检验报告和生产厂的合格证、说明书;在使用前应核对其规格、材质、型号。
1.4.3 管材、管件从生产到使用之间的存放期不宜超过一年。
1.5 管道连接1.5.1 聚乙烯燃气管道施工的操作工人上岗前,应经过专门培训,经考试和技术评定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1.5.2 聚乙烯燃气管道施工前,施工技术人员应认真学习《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63-95,以便正确指导现场施工人员严格按规程施工。
1.5.3 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应采用电熔连接或热熔连接,不得采用螺纹连接和粘接。
de63以下管材、管件(含de63)采用电熔连接。
对不同级别、不同熔体流动速率的聚乙烯原料制造的管材或者管件,不同标准尺寸比(SDR值)的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时,必须采用电熔连接。
施工前应进行试验,判定试验连接质量合格后,方可进行电熔连接。
所有新、旧管线接管处均应采用电熔连接。
de90以上的管材、管件采用热熔连接。
聚乙烯燃气管道与金属管道的连接,必须采用钢塑过渡接头连接。
1.5.4 聚乙烯燃气管道采用不同形式连接,应采用对应的专用连接工具或管件,连接时不得采用明火加热。
1.5.5 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应采用同种牌号、材质的管材和管件。
不同牌号、材质的管材、管件之间的连接,需先试验验证合格后方可连接。
1.5.6 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前应清扫干净,然后再进行连接。
连接时管端应刮除氧化层,每次收工时管口应临时封堵。
1.5.7 聚乙烯燃气管道连接结束后,应进行接头外观质量检查,不合格者必须返工,返工后重新进行接头外观质量检查。
1.5.8 钢塑转换接头钢管端与钢管焊接时,钢管端应采取降温措施。
1.5.9 钢塑转换接头钢管端与金属管道连接应符合相应的钢管焊接、法兰连接或机械连接的规定。
1.6 防腐聚乙烯燃气管道不作防腐处理,钢塑转换接头钢管端采用胶粘带防腐,执行《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14-98的相关规定。
1.7 管沟开挖及管道敷设1.7.1 管沟开挖其沟底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A 单管沟边组装敷设:a=D+0.3B 双管同沟敷设:a=D1+D2+S+c式中:a为沟底宽度(m);D为管道公称外径(m);D1为第一条管道公称外径(m);D2为第二条管道公称外径(m);S为两管之间设计净距(m),一般取0.4m;c为工作宽度,在沟边组装时,c=0.3m;在沟底组装时,c=0.6m。
1.7.2 沟槽底部应平整密实,若沟底遇有废旧构筑物、硬石、木头和垃圾等杂物时,则必须清除,然后敷设一层厚度不小于0.15m的细砂或细土,并整平夯实。
如遇非均匀湿润性黄土或软土基,则必须换土并夯实沟底。
1.7.3 聚乙烯燃气管道埋设深度要求为: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宜小于1.2m;埋设在非车行道下时不宜小于0.8m;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宜小于0.8m。
1.7.4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的水平净距应符合表1要求:表1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的水平净距(m)1.7.5 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的垂直净距应符合表2要求:表2 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的垂直净距( m )1.7.6 聚乙烯燃气管道在管沟中宜呈蜿蜒状敷设,并可随地形弯曲敷设,其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A、管段上无承插接头时,应满足表3:表3B、管段上有承插接头时,不应小于125D。
1.7.7 聚乙烯燃气管道的地基宜为无尖硬土石和无盐类的原土层,否则应铺设细沙和细土;凡可能引起管道不均匀沉降的地段,其地基应进行处理或采取其他防沉降的措施。
1.7.8 管沟回填回填土横断面示意图如图1:(1)、对(Ⅰ)、(Ⅱ)区部位,密实度不小应小于90%;(2)、对(Ⅲ)区部位,密实度应符合相应地面对密实度的要求。
A、沟槽的回填应用细土先填实管底,再同时投填管道两侧,然后回填至管顶以上0.5m处。
如沟内有积水,必须全部排尽后再回填。
B、管道两侧及管顶以上0.5m内的回填土,不得含有碎石、砖块、垃圾等杂物,不得用冻土回填。
C、回填土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0.2-0.3m,管顶两侧及管顶以上0.5m内的回填土必须人工夯实,当回填土超出管顶0.5m时,可使用小型机械夯实,每层松土厚度为0.25-0.4m。
D、在管道试压前,管顶以上回填土高度不应小于0.5m,以防试压时管道产生位移。
1.7.9 聚乙烯燃气管道下沟时,应防止划伤、扭曲或过大的拉伸和弯曲。
1.8 踪迹警示带的设置管道上方应设置踪迹警示带,踪迹警示带距管顶距离不小于0.30m。
踪迹警示带上应注明管道所属单位、管道性质、联系电话、联系人。
踪迹警示带宽度不小于150mm,为金黄色,材质为PE。
1.9 管道吹扫1.9.1 聚乙烯燃气管道系统安装完毕,在外观检查合格后,应对全系统进行分段吹扫。
吹扫合格后,方可进行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
1.9.2 吹扫与试验介质采用压缩空气,其温度不得超过40℃。
1.9.3 吹扫压力不得大于管道的设计压力,且不应大于0.3MPa,吹扫长度每段不宜超过500m。
1.9.4 吹扫口应设在开阔地带并加固。
1.9.5 吹扫及试压时压缩机出口端应安装分离器和过滤器,防止有害物质进入聚乙烯燃气管道。
1.9.6 调压设备不得与管道同时进行吹扫。
1.10 压力试验 1.10.1 强度试验A 、试验介质为压缩空气,温度应尽量接近管道的环境温度,不得超过40℃。
B 、试验用压力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其量程不得大于试验压力的两倍,精度不得低于0.4级。
C 、 聚乙烯燃气管道的强度试验压力为管道设计压力的1.5倍,最低不得小于0.3MPa 。
进行强度试验时,应缓缓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应稳压1h ,无降压为合格。
在强度试验时,使用洗涤剂或肥皂液检查接头是否漏气,检验完毕后,应及时用水冲去检漏的洗涤剂或肥皂液。
1.10.2 严密性试验严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介质采用压缩空气.A 、 设计压力≥5kPa ,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且不小于0.1MPa 。
设计压力<5kPa ,其试验压力应为20kPa 。
B 、在严密性试验开始前,应将管内空气压力保持一定时间,达到温度,压力稳定。
C 、严密性试验时间应为24h ,每小时记录不应少于1次,当修正压力降小于133Pa 为合格。
修正压力降应按下式确定:'∆P =(11B H +)-(22B H +)21273273t t ++式中: '∆P --修正压力降(Pa)H1、H2 --为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压力计读数(Pa)B1、B2 --为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气压计读数(Pa)t1、t 2--为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管内介质温度(℃)1.11 置换1.11.1 供气管道投运前应进行气体置换。
1.11.1.1 先用氮气置换管道内的空气;1.11.1.2 再用天然气置换管道内的氮气;1.11.1.3 置换的管道内气体流速不大于5m/s。
1.11.2 置换放空口应设置在宽广的地带,放空区周围严禁火源及静电火花产生。
1.11.3 非本工程人员和各种车辆应远离放空区,放空立管口应固定牢靠。
1.11.4 放空口的气体必须符合下列要求才为合格:1.11.4.1 氮气置换空气:放空气体测定的含氧量小于2%。
1.11.4.2 天然气置换氮气:放空气体测定CH4的含量大于80%或达到进口天然气CH4含量的90%。
2 工程竣工验收2.1 工程竣工验收应以批准的设计文件、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施工承包合同、工程施工许可文件和CJJ33-2005为依据。
2.2 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 完成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2 施工单位在工程完工后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并提出《工程竣工报告》。
3 工程资料齐全。
4 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
5 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工程质量自检结果予以确认并提出《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6 工程施工中,工程质量检验合格,检验记录完整。
2.3 竣工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应与工程建设过程同步,工程完工后应及时做好整理和移交工作。
整体工程资料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依据文件:1)工程项目建议书、申请报告及审批文件、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文件、施工图和其他建设文件;2)工程项目建设合同文件、招投标文件、设计变更通知单、工程量清单等;3)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注册文件、报建审核书、报建图、竣工测量验收合格证、工程质量评估报告。
2 交工技术文件:1)施工资质证书;2)图纸会审记录、技术交底记录、工程变更单(图)、施工组织设计等;3)开工报告、工程竣工报告、工程保修书等;4)重大质量事故分析、处理报告;5)材料、设备、仪表等的出厂的合格证明,材质书或检验报告;6)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焊接记录、管道吹扫记录、强度和严密性试验记录、阀门试验记录、电气仪表工程的安装调试记录等;7)竣工图纸:竣工图应反映隐蔽工程、实际安装定位、设计中未包含的项目、燃气管道与其他市政设施特殊处理的位置等。
3 检验合格记录1)测量记录;2)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沟槽及回填合格记录;4)防腐绝缘合格记录;5)焊接外观检查记录和无损探伤检查记录;6)管道吹扫合格记录;7)强度和严密性试验合格记录;8)设备安装合格记录;9)储配与调压各项工程的程序验收及整体验收合格记录;10)电气、仪表安装测试合格记录;11)在施工中受检的其他合格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