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院系: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控制工程年级: 2014级学生姓名:陈小宁课程 : 自然辩证法学号: 2014704061指导教师:樊勇时间: 2015年4月论高校专业硕士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如何培养“与先进制造技术相适应”的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之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是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首要问题。
本文针对目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培养思路。
关键词: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应用型复合型人才;Abstract:Study on how to cultivate the "fit"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of full-tim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mprove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o be applied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alents is the primary problem in full-time Master of engineering degree in postgraduate trai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of full-time graduate professional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on how to put forward the new train of thought.Keywords: Full-time engineering graduate master degree;Innovation ability;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0 引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快速进步,对特定职业领域的技术与要求越来越高,针对社会的发展、变化与需要,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且具有创造性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成为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为此,国家制定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战略目标:到2015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转变;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并重。
但是,就目前各大高校对专业硕士扩招趋势,专业硕士的培养存在很多潜在问题亟待改善与提高。
1 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复合人才[1-3]。
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其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和应用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学生,主要是从事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的工作[3-5]。
但就目前专业硕士的扩招,就目前的专业硕士的培养,普遍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1 课程设置欠突出在课程设置方面,基础理论课与核心专业课和学术型研究生相同基本相同,选修课除专业实习与实践外,其他学习环节基本是从已有的工学硕士的培养体系中简单的移植过来,在课程设置上没有从根本上把偏重理论性的学术型硕士课程调整到偏重实践性的工程型硕士课程上来,没有突出专业实验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在课程教学上,担任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教师,尤其是资历较浅的青年教师,虽然理论知识比较强,但由于工作时间短,缺乏实际工程实践经验,在课堂上无法突出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和实践,使其教学内容就无法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1.2 导师配置欠严谨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基本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与企业的导师共同指导,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其一,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导师的配置问题。
目前大多学校对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校导师的配置没有特殊要求和限定,新生开学入学时学生与导师之间双方选择,选定后即为该硕士研究生的校内导师。
至于校内导师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否与研究生培养类型相匹配一般不作严格要求,尤其是全日工程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校导师,虽然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但很少考虑其是否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如果导师没有工程实践经验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在指导全El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过程中将无法解决学生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实践性较强的问题,难以实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其二,企业导师的作用问题。
企业导师一般都是企业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通过长时间的从事企业具体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等问题的研究,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目前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企业导师大多都是企业中的骨干人员,很难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给学生做指导和培训工作,这使得企业导师的作用很难充分发挥。
其三,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及学生这三者之间的沟通问题。
“双导师”制的目的是将高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与共享,集理论、实践与创新能力为一体,突出联合培养的优势,有利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拓宽知识面、提高工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而目前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与学校导师的交流,学生与企业导师的交流一般比较容易实现,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与学生三方面的交流就比较难于实现,很难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作用,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不利。
1.3 实践实训欠明确专业实践实训环节未落到实处。
有目的且针对性强的专业性实践是培养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环节。
诸多方面的原因,一些学生的专业性实践环节并没有真正走进企业,学生处于一种自由状态,一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没有明确的课题和任务,只是做些辅助工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校内导师也没有布置具体的任务和明确的要求,学生处于真空管理状态;三是没有校企合作的校内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仍然按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式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实验性工作,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实训主要是依赖于导师与企业的项目合作,没有从制度上建立起相应的长期合作机制,这样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所要求的专业实践环节就无法落实与有效保证。
实践实训基地不足。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面对不断扩大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实践实训基地数量已远不能满足需要。
2. 改善策略及措施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之间结构的调整,不应该仅是一个名称变化,而应该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包括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目标、理念、模式、内容、手段和标准等的定位。
在目前的发展趋势下,高校各类型、各层次研究生的比例如何优化,培养模式如何改革,课程如何设置,如何更好地既满足科学研究对学术型人才的需求,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都需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做好前瞻性的谋划和布局[6]。
因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改善建议。
2.1 明确目标与准确定位全日制硕士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夯实的工程领域的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扎实的工程应用能力,能够承担相关工程领域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人才[7]。
全日制硕士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坚持“三个面向”:面向学科前沿要求全日制硕士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立足学科前沿,把握学科方向;面向企业要求全日制硕士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立足企业需求,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面向市场要求全日制硕士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掌握企业产品性能与适应领域,能研发适应市场需要和发展的新产品,并顺应市场需求能设计、改变产品组成和加工过程。
2.2 科学的设置课程课程设置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集中体现,是为人才提供所需知识结构的重要环节。
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是同一层次不同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应该建立一套平行于工学硕士生的面向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指导意见中要求“课程设置要侧重于实际应用、要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所以,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注重基础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三方面的统一与结合;并且要求涵盖范围广,突出多元化的特点[8]。
2.2.1 加强基础理论教育是前提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必要前提。
这些课程的设立为专业学位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也是培养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必要条件之一。
2.2.2 设立适合课程体系是关键伴随着我们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应加强高校与企业界的合作,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挂钩,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并要求承担教学的教师必须围绕专业发展来构建职业所需的知识体系,这些课程的设立着力培养和提高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实训的操作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2.3 建立复合型知识体系很必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专业化程度高的职业对劳动者有更加严格的职业要求,要求从业者必须是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
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各学科、各领域的前沿讲座、活动及选修课程,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成为应用型和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创造必要条件。
2.3 合理的导师配置2.3.1 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可以说,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培养学生的质量,因此,加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首先,规范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的选聘制度,大力引进优秀人才。
其次,职责明确,分工细致,基础理论选聘有经验的资深教师担任,社会需求明确的专业课程,选聘与企业有长期项目合作的有企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
同时,对应用和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定期轮岗将其选派到企业实践锻炼。
2.3.2 设立双导师负责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为保证培养出工程创新研究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首先,根据推荐或自荐并提供被推荐人或自荐人的相关资料,学院根据资料对被推荐人或自荐人的知识背景、能力等相关方面进行考察,对符合条件的进行面谈交流,达成一致双方签订协议(目的、责任、任务、报酬等);其次,对选聘的企业导师进行开课前的集中辅导,明确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对企业导师提出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