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家长沟通之道
幼儿教师与家长 沟通之道
家长几大类型?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第六 第七 第八
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 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 存在不同教育误区的家长沟通 不同年级幼儿家长沟通 有特殊要求的幼儿家长沟通 难以沟通的家长沟通 家长沟通的多种途径
第一 不同类型的家长沟通
(1)向不管型爸爸宣传父亲参与早教的意义
(2)帮助严管型爸爸树立亲和的父亲形象
(3)帮助溺爱型爸爸尊重儿童的独立性
(4)让伙伴型爸爸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三.与祖辈家长沟通的侧重点
1.祖辈家长培养孩子的三大特点: (1)给家庭和孩子带来很多益处 (2)各代教育的矛盾比较突出 (3)在教育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3.让孩子适度做一些体育活动
4.妥善调理孩子的饮食
多动的普通孩子和患有多动症孩子应少吃淀粉,焦糖较多的食物:土豆,南瓜等。多食含蛋白 质较多的食物:牛奶,鸡蛋等。此外,含有色素,添加剂,防腐剂,辛辣调味品和油炸食品, 也都有可能诱发多动行为,或加重孩子的多动症。
四.与单亲家庭的家长如何让沟通?
2.与妈妈沟通的侧重点
与年轻妈妈沟通有以下五个侧重点: (1)建立平等,开放,智慧的沟通交流关系 (2)坚持主流教育思想,积极引导非主流教育观念
(3)引导年轻妈妈把个性化教育与社会性教育相结合 (4)提醒妈妈与祖辈家长平等的探讨教育观念与方法 (5)提醒妈妈与保姆建立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的关系
(1)不但让家长之道孩子的问题,还要指导教育方法 (2)帮助家长改善自己的言行 (3)发现和培养“家长老师”,激发家长教育孩子的信心与潜力
四.与全职在家的家长沟通
1.与全职在家的家长特点,两类型:
(1)文化高,重视孩子早期教育
(2)文化低,期望高。
2.与家长沟通策略 (1)尊重家长的选择,对家长全职照看孩子持鼓励态度 (2)提醒家长教育孩子不要率性而为,应尊重孩子的个性与成长规律 (3)发展全职家长做家长志愿者,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六.与钻牛角尖的家长沟通
1.了解家长特点
2.与家长沟通的策略 (1)倾听家长的描述,梳理关键知识点 (2)提高专业沟通能力
第三 不同从业背景的家长沟通
一.从事经商活动的家长特点
1.经商活动的家长 忙,没固定时间,和孩子沟通少,相对的给孩子物质需求。
2.与家长沟通策略
(1)为沟通预热并营造放松的沟通环境 (2)提醒家长在忙也不要忘记孩子的教育 (3)帮助家长正确理解孩子对金钱的需求 二.从事管理工作类的家长沟通
2.走出过度关注的误区
重点是让家长理解适度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关注,并帮助他们掌握 关注孩子的具体方法:
(1)关注孩子能力较弱和行为习惯较差的孩子 (2)培养孩子乐于助人为他人喝彩 (3)正面鼓励孩子,不要一味哄劝孩子 (4)不助长孩子争强好胜,唯我独尊的心理
四.与过度忽视孩子的家长沟通
第四 存在不同教育误区的家长沟通
一.包办代替型的家长
1.了解形成原因
2.分析包办代替形式 (1)衣食住行 (2)思维:遇困难就帮助 (3)情绪:不高兴就满足
3.避免方法 (1)鼓励孩子做,宽容孩子做得不好的地方 (2)经常启发孩子“试一试”“想一想” (3)家长做一半孩子做一半
离婚后孩子特点?
1.提醒家长经常对孩子表现爱与关心
2.离婚后以平常心对待孩子
3.提醒家长多带孩子与他人交往
一.便执型 敏感多疑,心胸狭窄对别人成就荣誉紧张不安,甚至背后说风凉话,公开
抱怨,指着别人,自以为是。 1.宽容家长偏激言行 2.及时征求家长意见 二.冷漠型 1.通过孩子了解家长冷漠原因 2.用渐近策略温暖家长的心
“温和”表示家长尊重孩子犯错的权利。
“坚定”则是让孩子明确是非,明白的规矩是不可动摇的,培养孩子尊重规则与权 意识。
威的
“严肃”说明家长态度是认真的,但语气,语调不“严厉”。
(3)帮助家长调整与孩子交流的语气与句式 (4)教育孩子应以表扬鼓励为主,以批评惩戒为辅
第五
小班:
不同年级幼儿家长沟通
第六 有特殊要求的幼儿家长沟通
一.与肥胖儿的家长如何让沟通? 1.采取共同层次通过对象逐层推进的方式了解肥胖原因,及肥胖危害 2.阐述观念案例为主,不让家长感觉危言耸听 3.膳食平衡 4.适当运动与家务 二.与龋齿儿的家长如何让沟通? 1.控制吃糖,检查龋齿形成原因 2.学习正确刷牙方法,鼓励孩子正确刷牙
二.与攀比好强的家长沟通
1.了解家长特点
虚荣,攀比,等。容易让孩子自卑,沮丧,嫉妒等。
2.与家长沟通策略
(1)帮助家长正确引导孩子喜欢模仿比较的心理
(2)提醒家长不要流露攀比好强的言行
例子:好:比好习惯,好品质,积极力量
缺:买蛋糕
三.与孩子气的家长沟通
四. 与容易冲动的家长沟通
1.了解家长特点
脾气火爆,遇事欠商量,刨根问底,追究孩子说的每一件事。
2.与家长沟通策略
有的家长容易冲动,与他们沟通的关键在于教师要保持冷静,善 于调查和解释事实,帮助家长消除误解,平复他们的激动情绪。
(1)平时经常向家长说说孩子撒谎的事情 (2)借助孩子之力平复家长的冲动情绪 (3)与孩子的另一位家长坦诚交流
五.与不识大体的家长沟通
1.了解家长特点
如:换床,留早餐等。教师要表示理解,然后在开导家长(坚持原则,维持大局)。
2.与家长沟通策略
(1)直接拒绝与暂缓之计结合
(2)了解并帮助家长打消顾虑
了解家长担心问题——教师在解释防护措施——帮助家长打消顾虑
(3)通过孩子引导家长识大体
(4)教师平时待人要公平
2.与祖辈沟通侧重点 (1)向祖辈家长宣传“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观念 (2)传授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二
不同性格的家长沟通
一.与敏感多疑的家长沟通
家长的性格也会影响孩子,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表现出来,并经由孩子的理解,吸 收与模仿而转化为孩子个性的一部份,正如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1)入园准备“生活”“语言”“交往”“心理”
(2)焦虑情绪“家长,孩子”
(3)出勤
中班:
(1)提高交往能力,动手能力
(2)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班:
(1)注重幼小衔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而不是强行灌输,指导家长利用暑假做好入学准备。
(2)了解孩子入学要面临的变化:同学,老师,学习性质,行为规范,学习方式。
一.与妈妈沟通的侧重点 1.当代妈妈年轻妈妈的特点 理解当代年轻妈妈的社会背景,把握他们的生活习惯,
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有助于增强与她们沟通的针对性。 当代妈妈五个新特点: (1)以第一代独生子女为主体 (2)涌现出很多“网络达人” (3)有追求个性化育儿的影响 (4)与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方法明显不一致 (5)与保姆的关系对孩子成长产生影响
三.与好动儿的家长如何让沟通?
好动儿特点: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冲动,生理方面(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其脑部机能有障碍,所以不易 矫正痊愈)
1.根据多动情况区别对待
2.逐步延长注意力持续时间
多动的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持续比较短。这里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是指有意注意时间,即孩子不管 喜不喜欢注意对象,为了完成任务,遵守要求而控制自己的注意时间,这种时间的长短受身体机能的限制,不 能无限延长。
七.与过度批评和惩罚的孩子家长沟通
1.与过度批评和惩罚的孩子危害? 说谎 胆怯 孤僻 固执
2.如何适当使用批评教育方法? (1)批评和惩罚之前先控制自己的情绪 (2)用温和而坚定,严肃而不严厉的态度要求孩子
当孩子违反规则时,过于松软和过于强硬的态度都不利于孩子的发展,适应的态度是温和而不 是坚定,严肃而不严厉。
二.与爸爸沟通的侧重点
1.当代年轻爸爸群体的主要类型
由于每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位父亲的角色意识不 同,所以年轻爸爸群体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四大类型:
(1)不管型爸爸(2)严管型爸爸(3)溺爱型爸爸 (4)伙伴型爸爸
2.与爸爸沟通的侧重点
每一类的年轻爸爸对家庭的重视程度和对孩子的教育方 式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与他们沟通交流的时候需要因人 而异:
六.与过度表扬孩子的家长沟通 一味赞扬满足孩子——产生依赖——孩子奔跑不是为了目标,而是身后的喝彩——失去身后 喝彩——孩子迷茫,失落,失去跑下去的信心
1.如何表扬孩子? (1)表扬具体 (2)表扬针对孩子的努力 (3)表扬以精神为主,不宜物质 (4)迁就和妥协是对孩子所犯错误的无言支持
二.与崇尚孩子自由的家长沟通 1.了解家长的认识误区 不科学放养,自由过度的教养培养的孩子是任性而不是良好的个性。
三.过度关注孩子的家长沟通
1.分析过度关注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过多关注孩子,干预孩子会减少孩子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创造力等。孩子 不被过度关注反而能获得更大的自由空间,能够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在 平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静悄悄地成长”是孩子形成独特风格与个性所 必须的。
三.敷衍型
与家长分形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快乐,以孩子入手。
四.易受影响型
1.用严谨的保教工作为自己“辟谣” 2.为家长提供畅所欲言的渠道 3.探讨谣言出现的原因
五.护短型
护短原因主要两种:一是维护家长的面子和孩子自尊。二是护短情形出自责任扩散现象。
1.用木桶远离向家长传播全面发展孩子的教育理念 2.照顾家长的好面子,委婉的教育孩子 3.避免家长产生教师在告状的抵触心理
七.积怨型
积怨型家长特点:脾气暴躁,不听解释,泛化不良印象等。
一般情况下:5 ~ 7 岁 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为15分钟
7 ~ 10岁 20分钟
10 ~ 12岁 25分钟
12 ~ 岁以上可达到30分钟
当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所调动的是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时间要远远超过有意注意时间。因此,家 长可以以半分钟或一分钟为进度延长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当孩子达到一个目标以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再提 出新的目标,而不要以为进度越快,时间越长就对孩子越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