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质量分析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质量分析
二、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
三、重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过程
数学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为此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能否记住一些概念,一些公式和一些法
则等,而要结合实际背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概念、公式和法则
等掌握的情况进行评价,要更多地关注对知识本身意义的理解和在
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的评价。
如应用题的第4题:有一个棱长为
5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现在把它锻造成一个高是15厘米的圆锥体零件。
这个零件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这道题并非简单地让学生
死记圆锥体体积的概念,而是检测学生能否运用数学的转化思想对
圆锥体体积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情况。
四、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生活化
本次命题设计没有局限于现成的本本,而是拓展思路,扩大视野,将一些现实的题材改编成有新意的试题,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
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价值,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
和动机。
简而言之,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
如,填空的第1小题:地球上每年都有15000400公顷的森林被
毁掉,这个数读作()公顷,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万
公顷。
还有“活用知识、解决问题”(即应用题)2、3、5等题,
融知识与实际生活之中,注重现实的实践体验,变传统的“书本中
学数学”为“生活中做数学”。
五、加强了实践操作性
《课标》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
动手操作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
为此,命题时有意识地设计了
操作实践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感悟和体验。
如第五大题的操作与实践的第1小题按要求作图、填空。
题目要求是:(1)量出已知圆上的直径;(2)以A为圆心,画出一个与
已知圆同样大的圆;(3)画出这两个圆所组成的新图形的所有对称
轴等。
这类试题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使其在实践操
作中所学知识获得真正的理解。
本次检测的基本情况(主要从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进行对照)。
一、城区四校总评
二、农村中小总平
实测人数431人,及格率87.94%,优秀率53.60%,平均成绩
77.76分,满分人数13人。
其鸾凤中小:173人,及格率87.28%,
优秀率47.98%,平均成绩76.6分,满分2人;崇仁中小:26人,
及格率100%,优秀率69.23%,平均成绩85.94,满分2人;寨里中小:52人,及格率86.54%,优秀率55.77%,平均成绩78.11,满分
3人;司前中小:38人,及格率86.84%,优秀率60.55%,平均成绩80.97,满分6人。
止马中小:71人,及格率87.32%,优秀率
57.75%,平均成绩78.47分。
华桥中小:39人,及格率87.18%,优
秀率53.85%,平均成绩77.6分。
李坊中小:32人,及格率87.18%,优秀率53.85%,平均成绩77.6。
三、农村村小总平
实测人数981人,及格率79.41%,优秀率44.04%,平均成绩
71.50分,满分人数13人。
其鸾凤:127人,及格率85.04%,优秀
率60.63%,平均成绩77.69分;崇仁:106人,及格率75.47%,优
秀率38.68%,平均成绩69.4,满分2人;寨里:121人,及格率
85.95%,优秀率49.59%,平均成绩75.79;司前:205人,及格率79.02%,优秀率37.56%,平均成绩70.5;止马:115人,及格率
79.13%,优秀率48.70%,平均成绩73.36分;华桥:203人,及格
率76.85%,优秀率41.87%,平均成绩71.24分;李坊:104人,及
格率75%,优秀率34.62%,平均成绩62.27。
三、存在问题
从这次阅卷情况汇总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是学生认真作业、仔细检查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末落到实处。
一方面是书写格式不规范,如求未知数x,从抽查一袋30份试
卷中,竟有18人没有写“解”;二是学生对所写的作业,认真检查
的习惯差,比如计算符号,数字抄错,如原式是“+”,到第二步
就写成“×”,数字17到第二步就写成27等等,本应不该出现的
错误,竟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失误。
2、是对概念理解不深,或灵活应用性差。
如判断题的第4小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4:7,
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多数学生判错,此题学生只要根据
三角形的内和的概念,再按比例分配问题,求出其最大的一个角,
就可作出正确的判断。
再如选择题的第3、4小题错误率也较高。
还
有填空题的第6小题,多数学生对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模糊不清,如
写成:2×13×3=78、78=2×13×3×1、或2×13×3等。
再如填空
的第七小题:如果(a、b不为零),那么a:b的最简整数比是():()。
多数学生填写错误,说明学生对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不够。
3、学生对题目要求不明,动手能力较弱。
如实践操作题的第1题:按要求作图、填空,第(1)小题:量
一量已知圆上的直径是()厘米。
多数学生没有按题目要求取整厘
米数。
第(2)小题有部分学生所画的圆不是已知圆同样大的圆,或
不是以A点为圆心等。
第(3)小题部分学生未能按题意画出两个圆
所组成的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有的只画出一条,或乱画一通。
第
2题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填空,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有相当一部分
学生制成条形统计图。
以上足以说明有些学生在认真审题、规范作答等良好习惯有待加强。
4、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如填空题的第10小题:把一个长方体分成两个小长方体,然后
再把这两个小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
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此题填写正确的学
生为数不多。
说明学生的几何形体的空间观念不强,而此题学生只
要动手画一画、或用学具摆一摆、叠一叠,就不难发现原长方体的
两个侧面分别是正方体一个面的一半,前、后面各相当于一个正方形,上、下面各相当于2个正方形。
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就相当
于拼成的正方体的7个正方形。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96÷6=16(平
方厘米),所以原长方体的表面积=16×7=112(平方厘米)。
2、是对概念理解不深,或灵活应用性差。
如判断题的第4小题: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是3:4:7,
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多数学生判错,此题学生只要根据
三角形的内和的概念,再按比例分配问题,求出其最大的一个角,
就可作出正确的判断。
再如选择题的第3、4小题错误率也较高。
还
有填空题的第6小题,多数学生对分解质因数的概念模糊不清,如
写成:2×13×3=78、78=2×13×3×1、或2×13×3等。
再如填空
的第七小题:如果(a、b不为零),那么a:b的最简整数比是():()。
多数学生填写错误,说明学生对比例性质的灵活运用不够。
3、学生对题目要求不明,动手能力较弱。
如实践操作题的第1题:按要求作图、填空,第(1)小题:量
一量已知圆上的直径是()厘米。
多数学生没有按题目要求取整厘
米数。
第(2)小题有部分学生所画的圆不是已知圆同样大的圆,或
不是以A点为圆心等。
第(3)小题部分学生未能按题意画出两个圆
所组成的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有的只画出一条,或乱画一通。
第
2题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填空,并制成折线统计图。
有相当一部分
学生制成条形统计图。
以上足以说明有些学生在认真审题、规范作答等良好习惯有待加强。
4、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不强。
如填空题的第10小题:把一个长方体分成两个小长方体,然后再把这两个小长方体拼成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此题填写正确的学生为数不多。
说明学生的几何形体的空间观念不强,而此题学生只要动手画一画、或用学具摆一摆、叠一叠,就不难发现原长方体的两个侧面分别是正方体一个面的一半,前、后面各相当于一个正方形,上、下面各相当于2个正方形。
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就相当于拼成的正方体的7个正方形。
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96÷6=16(平方厘米),所以原长方体的表面积=16×7=112(平方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