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设计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教学设计

5.1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一一新中国初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的外交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设计【课标要求】
(1)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和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3)感受新中国为建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的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和自豪感。

2过程和方法设计(1)学习建国初期外交三大政策和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比较,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

(2)通过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这一段历史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历史事件。

(3)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学会在活动中与同学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设计(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

(2)通过中美建交史实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3)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外交适应了国际形势的发展和国内建设的需要,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为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本节重点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本节的另一重点是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难点分析本节难点是对新中国初期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原因的分析,以及对此方针的评价。

要正确理解“一边倒”的方针,必须分析建国之初国内外复杂的形势。

高一的学生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比较缺乏,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了解建国后的外交形势有利形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出现;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不利形势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充满敌意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孤立.包围。

2.思考分析(提问法)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3.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的三项基本方针(列表法)(学生自学,填表)方针含义意义“另起炉灶”不承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首先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一边倒”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3.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国建立友好关系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

苏联是
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
第一个条约。

思考
1.为什么首先与苏联建交(学生选择)A美国与一系列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不与中国建交;B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愿同中国建交并互派大使;C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2.与苏联结盟有何重大意义A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
合作;B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目的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经过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

2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
本准则。

思考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同桌讨论,学
生自主回答,讨论法)教师总结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参加日内瓦会议同学们思考(以讨论为主,小组活动)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的怎样的作用中国参加日内
瓦会议有何意义1背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
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结果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4特点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5意义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3成果周恩来鲜明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4影响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思考分析
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
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什么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3.“求同存异”中的“同”应如何理解“存异”的“异”指的是什么同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任务和要求。

异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政治体制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同异共同经历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共同任务反殖.反帝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共同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4.万隆会议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万隆精神是什么
四.小结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中国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就与一大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基础薄弱,从学习习惯上,学生习惯于知识的记忆和教师的讲解,不能深入探究事物的因果关系和理解事物的本质;从思维角度,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需要培养;从学习目标,学生需从一维目标到三维目标的拓展。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课堂完成情况,认识到需要培养学生探讨历史概念和历史现象的内涵和外延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辩证关系;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多用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设计要直观,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体现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本课顺利完成,仍有不足,反思后再以后纠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