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3D打印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是学院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依据。
1.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3D打印技术)(专业代码560101)2.学制及招生对象2.1学制:全日制三年。
2.2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三校生。
3.编制依据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件精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和“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制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指导意见”(辽教发〔2001〕67号)文件精神,结合辽宁省区域经济和机械行业发展的人才需要及我院已有实验实训条件、教学团队情况,制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高职教育规律,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的质量观、教育观、发展观、人才观,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全面设计、整体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运用科学发展观学习成果,反映最新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突出高职教育特色。
5.设计思路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以工学紧密结合为主线,以“优者成才,能者成功,人人成长”为目标,按产品由图纸到成品的过程,遵循学生能力培养的原则,校企合作确立校企合作制定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课、岗、证”相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机床操作能力、工艺编制、机械装配、机械零件设计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与德国专家、企业专家、行业专家共同制定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课、岗、证”相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设计等核心能力;把机械加工能力的“课、岗、证”相融合,即零件车加工课程→车工岗位→车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5.1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岗位为载体,按照高职学生成长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和行业生产经营规律,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课程、专业能力课程和专业能力拓展课程3部分。
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课程主要包括军训与国防教育、思想道德系列、身心健康系列、就业创业系列、基础知识系列、人文类选修课和创新创业学分等项目。
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转岗能力。
专业能力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主要工作岗位为载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进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以机械加工、装配、设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根据调研铁岭及周边地区制造行业人才需求,以3D打印操作工岗位为主线,将各岗位主要工作划分成若干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技能点,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让学生领会工作过程的技能序列与教师教授的针对性理论知识自然融合,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通过努力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专业能力拓展课程是建立在专业能力学习领域基础上的专业选修课,是对专业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进一步外延和拓展。
主要是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
机械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专业能力课程体系框架5.2创新创业学分制专业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专业性质、专业特长及爱好从事专业学习和创新活动而取得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成果,经学院认定后被授予的学分。
主要是为鼓励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分配专业选修课学分和创新学分的比例(总学分达到6分即可)。
专业创新学分主要包括学习专业选修课、获得专利、参加技能竞赛、发表专业相关论文、科研立项、与专业有关的创业项目等所获得的学分。
6.调研分析依据机械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和深入企业调研、网上查询机械人才的需求信息等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社会各行业对机械人员的需求情况,并通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邀请不同行业专家(机械协会行业专家、高级工程师、同行教育专家等)对机械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讨,归纳出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经过校内专家和专业教师的教学研讨,形成获得这些岗位能力和素质的学习领域课程,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
初稿后,经过校内专家的多轮修改、校外专家的审查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最终修订形成切实可行的机械设计与制造(3D打印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7.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铁岭及周边区域(地区)的制造业及相关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具备机械加工、机械装配、机械产品设计能力,掌握机床操作(主要包括普通车床和数控车床的手工编程等)、工艺编制、机械装配技术、机械产品设计等知识,就业初期能够胜任3D打印操作工、机械装配工、质检员等岗位工作,之后可以从事设计员、工艺员及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8.就业岗位群与人才培养规格8.1就业岗位群8.2人才培养规格8.2.1能力要求(加粗为核心能力)①具备获取分析、使用信息的能力;②具有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具有终身学习和岗位迁移能力;④具备计算机二维和三维绘图能力;⑤具备工程材料的选择能力;⑥具备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操作能力;⑦具备工艺规程制订能力;⑧具备常见的液压与气动元件的使用维护能力;⑨具备装配操作、综合调试与检测能力;⑩具备加工质量分析能力。
8.2.2知识要求①掌握必须的文化课基础理论知识②掌握计算机基础应用方面的基本知识③掌握识图、公差与配合和常用金属材料知识;④机械加工基础知识;⑤掌握机械加工的常规工艺知识;⑥掌握数控机床操作及编程方面的知识;⑦钳工基础知识;⑧液压、装配技术知识;⑨质量管理知识;8.2.3素质要求①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②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③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④工作认真负责,团结合作;⑤爱护设备及工具、夹具、刀具、量具;⑥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⑦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9.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10.职业行动领域11.专业课程体系12.教学安排表一教学活动周计划表二教学进程表说明:考试用▲表示,考查用△,过程考核用★。
13.毕业条件13.1学分修满156学分,其中人文素养与职业素质课程44学分(其中素质选修课6学分),专业能力课程106学分,专业能力拓展课程6学分(含4学分创新学分),企业顶岗实训、就业实习(含企业主修课、毕业论文)42学分。
13.2计算机能力要求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或以上证书。
13.3外语能力要求通过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等级考试,获得B 级或以上证书。
13.4职业资格证书要求14.必要说明(一)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配置要求要完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学团队中所有成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熟悉生产现场的整套工艺流程、具备一定的现场工程实践经验及较强的现场事故处理能力,还要有严谨治学、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能够锐意改革、不断学习和创新。
(二)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主要满足专业课程学习情境教学,按每个场地一次容纳一个班40名学生进行配置。
(三)校外实训基地要求本专业应建立五个以上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
15.培养方案论证意见附件116.课程简介学习目标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②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形势。
③运用基本政治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④遵守基本的法律法规。
⑤通过自身锻炼保持身心健康。
⑥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阅读一般英文资料。
⑦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
学习内容①思想道德系列。
②身心健康系列。
③就业创业系列。
④基础知识系列。
⑤人文类选修。
学习课程2:机械制图第一学期参考学分:6学分学习目标①能识读、绘制复杂零件图,装配图。
②能绘制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
学习内容①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
②中等复杂装配图绘制。
③复杂零件图测绘。
学习课程3:金属材料第一学期参考学分:3学分学习目标①会合理选择零件使用材料。
②会正确的设计热处理技术。
③会正确选择材料检测方法。
④会合理安排热加工工艺路线。
学习内容①金属学基础及热处理。
②常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
③金属材料的性能。
学习课程4:零件钳加工初级第一、二学期参考学分:5学分学习目标①能够识读钳加工中简单的零件图纸。
②掌握钳工基本技能操作。
③能正确使用台钻钻孔等。
④能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合理的测量和质量分析。
学习内容①能正确使用手锯、锉刀、虎钳等钳工工具。
②掌握钳工基本技能操作。
③孔加工。
学习课程5: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二学期参考学分:3学分学习目标①具有正确使用各种检具、量具、妥善维护和保养。
②能够严格按照产品图样,工艺文件、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及质量检验计划的要求检查验收零部件。
学习内容①了解互换性的知识,能正确理解图样上所标注公差配合代号的含义。
②形位公差基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方法。
③表面粗糙度基本理论、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
④键与花键公差基本理论及其测量方法。
⑤螺纹公差的基本理论及其测量方法。
⑥齿轮公差基本理论及齿轮测量方法。
⑦量规设计原理与方法。
学习目标①掌握常见机构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②具有机械设备总体规划设计、传动部分、支撑部分、联接部分、润滑部分设计能力。
学习内容①平面连杆机构。
②凸轮机构。
③齿轮机构、轮系。
④键连接,螺纹连接。
⑤带传动,链传动。
⑥轴承。
学习课程7:零件车加工初级第二学期参考学分:3学分学习目标①具有独立操作机床加工零件(单一零件)的能力。
②具有简单零件工艺分析、参数设置、设备选择的能力。
③具备零件检测与误差分析能力。
学习内容①能够简单地使用、调整、维护和保养车床。
②能加工回转体工件的端面、台阶面,进行车槽和切断操作。
③能正确使用工、夹、刀、量具,能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和切削液。
学习课程8:零件钳加工第三、四学期参考学分:18学分学习目标①能识读零件图纸,能分析材料的基本性能。
②能分析典型零件的钳加工工艺性而设计加工工艺路线,并且能够合理选择加工时使用的各种工具、量具。
③能正确使用台钻钻孔等。
④能对加工后的零件进行合理的测量和质量分析。
学习内容①能正确使用手锯、锉刀、虎钳等钳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