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文练习题------《邓稼先》复习进程

课文练习题------《邓稼先》复习进程

课文练习题------《邓稼先》课文练习题------《邓稼先》满分150分做卷时间1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1. 选出下列句子中与原文衔接连贯顺畅的一项是()如果这几天你踏入杭州植物园桃花园,会发现那片小小的树林变成了一个天然画廊。

;在两棵相距较远的大树中间,用树枝和有机玻璃架起了别致的“橱窗”,画家笔下的“松鼠”在其间悠闲地啃着果子。

这个绝妙的创意来自78岁高龄的著名画家曾宓。

昨天上午这场名为《林间》的画展开幕的时候,老人还特意安排了雅乐。

,曾宓的外孙现场弹起了古典奏鸣曲。

在来客赏画的时候,小提琴也盈盈响起,更有美丽动人的礼仪小姐穿梭现场为观众服务。

一场画展做得如此别开生面,着实用尽了心思。

A. 每颗树上都挂着一幅小小的水墨画/纯白的三角钢琴架在小树林里B. 一幅小小的水墨画挂在每棵树上/小树林里架起纯白的三角钢琴C. 每颗树上都挂着一幅小小的水墨画/小树林里架起纯白的三角钢琴D. 一幅小小的水墨画挂在每棵树上/纯白的三角钢琴架在小树林里2. 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

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A. 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可歌可泣⑤家喻户晓B. ①当之无愧②任人宰割③家喻户晓④鲜为人知⑤可歌可泣C. ①鲜为人知②任人宰割③当之无愧④家喻户晓⑤可歌可泣D. ①可歌可泣②家喻户晓③任人宰割④鲜为人知⑤当之无愧二、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0分)3. 从《邓稼先》文中找出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圈出其中的关键词语。

让我们聚焦一首歌--《中国男儿》,它是杨振宁对邓稼先的人格最富诗意的评价与总结,也是全文情感的高潮与爆发点。

(1)朗读这首歌词,应读出______的气概和______的情感。

(2)这首歌赞颂了中国男儿______的精神。

(3)品析歌中的一个词:奇丈夫的“奇”。

邓稼先“奇”在何处?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可见,他不是一个普通人物,而是一位历史性人物,可谓______奇。

第二部分,赞扬了邓稼先的卓越贡献和光辉人生,可见______奇。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突出他的忠厚平实,不引人注目,可见______奇。

第四部分,一封短信竟使作者一时热泪盈眶,是为邓稼先而骄傲,是为民族而自豪,可见,邓稼先的奇还在他的______奇。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如此荒凉恶劣,在层出不穷的问题前,他总是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可见他______奇。

4. 《邓稼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______,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______。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______,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______。

5. 阅读《邓稼先•我不能走》,完成下题。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

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

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1)选文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的作用是什么?(2)依据选文内容,你认为邓稼先的手是否会颤抖?请说明理由。

(3)“我不能走。

”简短的话语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7小题,共76分)6. 读《邓稼先》精析三个语言点。

(1)作者在文中写道:“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如果你是邓稼先,这时候你会有什么心情呢?(2)“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想一想,邓稼先的手会不会颤抖?(3)……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如何朗读“我不能走”?7. 阐释两句话。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8. 简述“‘两弹’元勋”这个小标题的表达作用。

9. 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使上下文自然顺畅。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质量;人生的意义______,而在于______。

10.理解下面语句的含义,然后仿写两个句子例句:金钱可以买来华贵的房屋,但买不来温馨的家。

仿写:(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修改下面的病句(1)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

改正:(2)他那认真刻苦学习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同学效尤。

改正:12.作文: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物,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500字课文练习题------《邓稼先》【答案】1. C2. A3. 豪壮;热情歌颂;顶天立地、不怕牺牲、献身祖国;背景;功勋;人品;民族气节;拼搏精神4. 邓稼先的杰出贡献和高尚人格;小引;总结;生平经历和贡献;补充;延伸;扩展;具体化5. (1)本题考查文章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解答此题要从写作的目的与诗文内容来分析。

引用的《吊古战场文》描写的是古战场阴森悲凉的气象,属于环境描写;我们再考虑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的描写首先渲染了XX的氛围,为下文的XX做铺垫,表现了XX的XX.从全文看,作者的写作目的是怀念邓稼先,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

(2)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的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回答“没有颤抖”,说明理由可以根据上文“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此题答案不唯一。

(3)本题考查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概括。

言为心声,结合当时的环境,分析他觉得自己为什么不能走的原因,便可以得出答案。

表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答案:(1)表现环境极其恶劣,显示邓稼先工作的艰辛。

(2)示例一:不会颤抖。

因为邓稼先作为科学家,他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示例二:会颤抖。

因为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3)表现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执着、勇敢、无私。

6. (1)本题考查揣摩人物心理。

作答本题时,需联系人物在文本当中的处境,结合自己的情感体悟具体分析即可。

邓稼先亲手埋葬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心中的悲痛再所难免。

但想到同事与自己未竟的事业,还是要把这份悲痛埋在心里,为了事业继续努力吧。

(2)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的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可以回答“没有颤抖”,说明理由可以根据上文“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此题答案不唯一。

(3)本题考查朗读技巧。

言为心声,结合当时的环境,分析他觉得自己为什么不能走的原因,便可以得出答案。

表现了邓稼先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所以在朗读此句时,应用一种坚定的语气。

答案:(1)既有悲痛,也有一定要把战友未竟的事业完成的决心。

(2)①不会颤抖。

因为邓稼先作为科学家,他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②会颤抖。

因为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

(3)用坚定的语气朗读。

7. (1)结合文章内容,可知这时作者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性格对比得出的结论,在这部分内容中,作者介绍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从没有小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这些都是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影响的结果。

我们可以理解句中的“最高奉献精神”,指的就是为国家,为人民,付出一切。

这个句子实则表明,我们从邓稼先所具有的精神,从他的身上,看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结晶。

(2)阅读句子,可以看出作者以假设的句子,表现了邓稼先对工作的痴迷与热爱,也表现了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案:(1)这句话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从没有小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吸取了其中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2)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他愿意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

这样的人生道路,是他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因此,如果再次选择人生,他还会这么走。

8. 全文围绕邓稼先这位为中国国防作出了不朽贡献的核心人物,记录了他感人言行和动人的故事。

热情讴歌了为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表现了他不畏艰苦、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答案:这个标题高度概括了邓稼先一生的辉煌成就。

9. 不在于索取;奉献10.(1)金钱可以买来药品,但买不来健康。

(2)金钱可以买来书本,但买不来知识。

11.(1)把“改善”改为“提高”(2)“效尤”是学坏样子,应改为“学习”。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的能力。

解答衔接类题目一般答题方法:一看陈述对象是否一致;二看句式结构是否一致;三看行文前后是否照应;四看情境是否和谐一致;五看事理是否相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