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3

环境监测站环境监测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设方案3

第3章系统平台应用系统设计3.1 总体设计本次建设要求,根据17025-2005 的25项要素,实现环境监测业务流程自动运行、各项事务规范管理、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降低检测成本;保证实验室的最终产品(所有的检测数据、管理数据和信息)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规范;实现实验室出具结果的权威性及国际标准化,符合国际优良实验室规范(GLP),符合最新版本ISO/IEC 17025-2005的要求。

本系统设计原则:面向检测,关注流程,强调标准,突出质量。

实现数据传递自动化、技术积累数字化、管理流程透明化、知识管理即时化的系统目标。

本系统要求以监测任务的检测项目为驱动、以检测实体(室、组)质量管理为核心,展开全方位信息化管理。

包括样品登录、任务分配、流程管理、资源管理、查询统计、报表管理、质量管理、系统管理等为一体,实现环境监测业务与质量的全程规范管理。

系统以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监测分析数据为基础,根据对环境质量分析的应用要求,对各项监测数据,进行灵活的统计汇总;结合工作流的管理思想对全站办公业务流程以及配套资源进行管理;最终采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一套统一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监测业务数据从宏观到微观的规范管理。

系统中模块的数据基于统一的数据库,各模块数据可以互通、共享。

3.2 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环境监测业务管理系统需要对环境监测业务实现信息化,涵盖整个业务流程,需要按照各个监测项目定制采样单、分析表单、监测报告、检测标准等,实现各类监测任务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对于排口多、监测项目多、标准多的复杂任务能自动化管理。

3.2.1 监测业务流程监测业务以检测样品为主体驱动, 以检测报告为核心产品, 在此过程中以ISO17025规范实现质量保证。

3.2.1.1 污染源监测业务流程污染源监测工作按照性质不同分为监督监测、委托监测、验收监测和其它监测。

监督监测主要对水、气、声污染源进行监测。

委托监测包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现场监测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监测、环境背景调查监测、仲裁监测。

验收监测是指“三同时”和限期治理项目的竣工验收监测。

其它监测主要是接收上级管理部门安排的临时监测任务。

委托监测分类:废水、废气、噪声(振动)等;验收监测项目来源于新建项目、旧项目扩建、旧项目改建,在验收监测开始前需要经过立项、相关部门审批、环保局环评、环保局审批开建、项目开建、项目建设完成、试生产,验收监测一般在该期限内完成)。

之后客户可以拿着环保局的环评文件和试生产函,去监测站登记申请验收监测,监测内容为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限期治理项目;其它监测项目来源于局系统及上级主管部门的临时任务。

监测内容包括废水、废气、噪声(振动)等。

3.2.1.2 环境质量监测业务流程例行监测:工作计划提醒功能,要能统计采样完成情况,要能实现从检验科的分析数据自动生成例行监测成果表。

委托监测:要能对项目流程进行管理,如项目名称、任务下达时间、项目价格(可调的价格打折系数)、项目负责人、项目监测开始时间、项目监测完成时间、项目报告完成时间、项目完成情况。

专项监测:接收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临时监测任务,任务单形成,能自动生成报表。

3.2.1.3业务流程划分3.2.1.3.1委托监测登记委托监测主要是登记并处理的监测需求,可以是一般的委托请求,也可以是相关科室的委托,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委托监测登记的主要目的是记录委托监测的一般信息,如监测单位、监测项目等等。

其主要功能如下:对申请委托监测的单位进行登记,保存相关信息针对已经登记需要监测的,启动相关的监测业务。

对委托监测信息进行查询。

3.2.1.3.2 监测计划制定环境监测站接受上级下达的例行检测任务,这种类型的监测往往在一年之初就定好了监测的计划,包括监测点以及监测频率。

在制定监测计划时,系统可以提供自动监测计划的模版。

制定好的监测计划可以通过系统自动发送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工作任务会出现在相关人员的工作台面。

同时系统也可以制定临时的监测计划,以满足突发事故的监测需求。

3.2.1.3.3 现场采样采样登记是对采样登记表的信息进行常规的报验登记、包括计划样品登记、非计划样品登记,如委托、抽检、复检、比对和客户抱怨等样品登记,并支持批次样品的登记。

登记的内容包括采样地点、时间、采样口、采样方法、方法依据、水样的颜色、气味、样品保存方法、样品份数、采样的物理环境特征等信息。

采样信息如实反应了现场采样的情况。

管理人员通过系统进行采样任务的分派,采样人员登录系统后,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台面上看到相关的采样任务。

通过样品采集信息登记,采样人员可以将采集的样品信息录入到系统中,为后续的样品接收、管理、分派提供信息基础。

3.2.1.3.4 样品接收样品接收功能提供相应的人员或者部门样品登记确认工作,当样品从实验室外部获取时,样品接收显得更为重要。

样品进入实验室之后,样品的保存和流转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系统对样品的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包括样品的相关信息(从系统中自动获取)、入库时间、存放位置、领取时间、领取人、样品有效时间、样品到期提醒、过期样品的处理、保管人、备注等信息。

通过样品跟踪是指对所有监测完成或者正在监测的样品信息进行跟踪管理,如当前样品的监测状态、监测结果、是否合格等信息,都能通过样品跟踪获取到相关的信息;可以对所有样品以及监测结果信息进行查询统计。

系统能够按照样品的保存期限自动报警,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样品的到期情况,对于即将到期的样品发出警报。

当检测报告发布一段时间无投诉时,系统自动搜索相关的的样品,题是工作人员按照合同方式处理样品。

3.2.1.3.5 样品分发通过本系统业务科室根据样品的分析项目将样品发送到各个科室,需要记录和管理的信息包括分配人、分配时间、样品分配的数量、样品分析号、进度要求等。

各分析室人员接受样品,并执行分析任务。

在加入质控信息后,实验室的管理者可以通过任务分配,将分析科室、分析测试方法、分析人员、检测项目、检测仪器、检测完成时间等赋给指定的样品。

分析项目和分析人员的对应关系可以通过系统设置,从而减少管理者进行指标和人员对应的工作量。

分析人员接收到分析任务之后,可以对任务设置预警期,提醒即将到期的任务,极大方便了分析人员对分析任务的安排和管理。

3.2.1.3.6 样品分析样品分析主要针对分析人员,分析人员进到系统可以查看到自己工作范围的任务,分析人员只需要完成自己的任务,然后将分析数据提交,即可完成任务。

样品分析实现如下功能;1. 分析过程数据的录入分析人员可以将各个项目分析过程数据录入到系统中。

2. 根据配置公式自动计算系统可以通过配置公式,然后根据输入的数据实现自动计算功能,满足分析人员的计算要求,减轻分析人员的工作负担。

3. 数据验证系统应实现根据不同项目的分析结果,自动判断分析结果是否小于最低检出限,如果小于,则用ND(最低检出限)方式表示。

4. 自动加载分析参数数据实现根据不同项目,自动加载分析参数数据功能,减去分析人员每次都要选择分析参数的痛苦。

3.2.1.3.7 报告编制及审核监测任务完成后,可以输出监测报告,报告编制不仅指的是对报告内容的编辑,同时也可以进行对报告格式的编制。

报告可以输出到WORD、EXCLE、超文本的格式,也可以打印输出。

1、报告编制可以根据监测类型和目的的不同,自定义不同的监测报告的模版保存在系统中。

当输出监测报告时,选择合适的模板,系统将自动按照格式编制报告。

工作人员可以对生成的报告进行局部的修改和调整,但是不能调整数据结果,因为数据结果都是系统自动填充的。

报告编制完成后,进入报告的审核。

2、主管审核技术负责任对报告进行审核,审核时只能浏览,查看样品的明细数据,可以标注审核意见,但不能修改报告的数据。

3、技术负责人审批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对报告进行批准,批准时只能浏览,查看样品的明细数据,也可以查看审核的意见,但不能修改数据。

4、报告发出负责人对报告批准后,被批准的报告可以打印、盖章并按照规定的方式分发给企业。

5、报告的管理对报告的详细情况进行管理,包括报告的客户、编号、发放人、发放时间、取报告人、并可以关联到相关的分析数据和审核数据。

3.2.2 实验室分析分析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对系统分配好的分析项目,按照其对应的分析方法、分析仪器、最低检出限等进行样品分析。

在样品分析过程中,会涉及到分析原始记录表的填写、仪器数据导入、分析项目参数设置、分析原始记录表设置、分析方法设置等功能。

3.2.2.1 分析项目参数设置管理人员根据实验室认证相关文件,对每种业务类型的分析项目设置分析方法、分析仪器、分析数据单位、有效位数、小数位数、最低检出限、项目分析人员、数据审核人员等信息。

3.2.2.2 分析原始记录表设置基础数据设置:配置实验室所用到所有分析原始记录表;自动计算公式配置:根据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每个分析项目因分析方法、分析仪器等因素不同,所采用的分析原始记录表也会不同,具体计算公式也不同。

系统支持由管理人员自主配置计算公式的功能,使得系统方便灵活。

3.2.2.3 标准曲线的配置1. 根据分析方法所需要求配置曲线,配置的曲线可以按配置人员分别管理。

2. 支持仪器曲线图导入系统,在数据审核时可查看曲线图。

3. 支持曲线数据的打印、导出。

3.2.2.4 室内质控支持室内分析样品质控,可以创建室内平行样、空白样、加标样、标准样,实现对分析结果的自动比较核对。

3.2.2.5 分析人员调度管理分管领导对分析人员的任务统筹调度,根据分析人员的休假情况灵活安排分析人员,避免阻碍分析工作的进行。

3.2.2.6 仪器数据采集随着分析仪器的自动化越来越普及,仪器分析已经成为实验室的主要测试手段,系统提供将这些数据自动导入的功能,实现常用的仪器数据导入。

表格 2 仪器列表需要开发各种仪器导入接口。

手工录入数据:提供手工录入的方式,由检测人员将数据录入到系统中。

3.2.3 资源管理规范的管理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管理的整体水平。

资源管理主要管理系统内的静态数据,所有的公共信息都放在这个模块内管理,覆盖了实验室的所有资源。

所有的资源都是一次录入,此后可以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修改。

并且其他子系统可以调用资源管理的数据。

资源管理协助管理一切被纳入管理目标的对象。

包括人员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样品管理、试剂和标准品管理、分析方法管理、采样方法管理、监测对象管理、监测项目管理和方法标准库管理等等。

3.2.3.1 仪器管理仪器管理主要是对监测站监测所使用的仪器的管理流程。

按照按监测标准要求选择仪器,完成仪器的购买、申领、出入库的登记、检定、维修、停用、报废等过程管理,包括所有的对监测结果有影响的仪器。

3.2.3.2 试剂管理用于登记、管理监测分析需要使用试剂,同时本着降低费用,提倡节约的思路,管好用好试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与浪费,提高年度办公用品费用核算的效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