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讲义第四讲一、基础部分词语(二)(一)成语1、按来源归类(1)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女娲补天夸父逐日鹏程万里开天辟地八仙过海鸡犬升天点石成金……(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坐井观天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南辕北辙班门弄斧刻舟求剑……(3)出自历史典故的成语一字千金入木三分三顾茅庐毛遂自荐四面楚歌负荆请罪图穷匕见……2、按字数归类(1)三字成语下马威破天荒忘年交恶作剧登龙门黄粱梦莫须有抱佛脚杯中物……(2)五字成语中看不中吃舍命陪君子碰一鼻子灰恶人先告状依样画葫芦物以稀为贵……(3)六字成语张家长李家短先小人后君子耳闻不如目见吹胡子瞪眼睛天机不可泄露……(4)七字成语最近皮厚腹中空同是天涯沦落人敬酒不吃吃罚酒儿行千里母担忧跳进黄河洗不清(5)八字成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日出而作,日入而息(6)九字成语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7)十字成语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8)十一字成语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9)十二字成语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10)十四字成语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来费工夫3、按结构归类(1)并列式亭台楼阁笔墨纸砚琴棋书画枪林弹雨铜墙铁壁斩草除根偷天换日众叛亲离(2)ABCA式仁者见仁精益求精微乎其微举不胜举数不胜数闻所未闻防不胜防天外有天(3)ABAC式可歌可泣快人快语诚心诚意难舍难分任劳任怨同心同德再接再厉惟妙惟肖(4)ABCB式以德报德出尔反尔以讹传讹将计就计以牙还牙人云亦云自然而然倚老卖老(5)AABC式彬彬有礼栩栩如生津津有味芸芸众生咄咄逼人格格不入绰绰有余莘莘学子(6)ABCC式文质彬彬人心惶惶众目睽睽书声琅琅信誓旦旦千里迢迢衣冠楚楚逃之夭夭(7)AABB式兢兢业业郁郁葱葱鬼鬼祟祟唯唯诺诺堂堂正正洋洋洒洒浑浑噩噩熙熙攘攘(8)ABBC式自欺欺人不了了之言人人殊(9)前后反义式生死攸关刚柔相济颠倒黑白礼尚往来上行下效朝秦暮楚博古通今眼高手低厚古薄今深入浅出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无中生有朝不保夕(10)前后近义式见多识广眼疾手快皮开肉绽长吁短叹丰衣足食丰功伟绩龙争虎斗家喻户晓4、按用法归类(1)形容时间易逝、宝贵日月如梭光阴似箭白驹过隙岁月如流稍纵即逝一刻千金时光荏苒(2)含有色彩的成语黑白分明万紫千红碧海青天绿肥红瘦炉火纯青阳春白雪青云直上(3)描写秋天的成语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秋风瑟瑟风清月明晓风残月枫叶似火秋风送爽天高云淡(4)出自《西游记》的成语火眼金睛好吃懒做必由之路一本正经抓耳挠腮倒打一耙叫苦连天神通广大(5)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三顾茅庐刮目相看舌战群儒鼎足三分七步成诗单刀赴会望梅止渴乐不思蜀锦囊妙计羽扇纶巾缓兵之计桃园三结义过五关斩六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6)出资《红楼梦》的成语沽名钓誉锱铢必较平白无故横行霸道狗仗人势贫嘴贱舌草草了事狐朋狗友5、按常见题型归类(1)写出与两字词语相对应的四字成语循环(周而复始)预言(未卜先知)坦白(不打自招)聋哑(不闻不问)园丁(移花接木)爬山(步步登高)逃荒(背井离乡)造谣(无中生有)(2)根据几个词语猜成语忘本三国演义洛阳刘禅(乐不思蜀)孙悟空太上老君炼丹踢翻(火眼金睛)(二)、俗语归类1、常见的三字俗语下台阶遮羞布爆冷门安乐窝眼中钉黄粱梦替罪羊中山狼老好人纸老虎2、常见的五字俗语一棍子打死病急乱投医不打不相识赶鸭子上架贵人多忘事二一添作五3、六字俗语百闻不如一见不分青红皂白拆东墙补西墙放长线钓大鱼风马牛不相及4、七字俗语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到黄河心不死不看僧面看佛面初生牛犊不怕虎此地无银三百两5、其他多字俗语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要倒霉喝凉水都塞牙井底的蛤蟆没见过多大天儿(三)、常见谚语(1)天气谚语日落云满山定是有雨天燕子贴地飞出门带蓑衣蚂蚁垒窝大雨成河(2)农业谚语好种出好苗好树结好桃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卖钱(3)生活谚语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四)、常用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丢了西瓜捡芝麻——因小失大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五、对联精选1、对对子清对浊廉对贪奖对罚优对劣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桃红对柳绿2、春联艳阳照大地春色满人间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朝晖3、写名人的对联(1)孔子——万世文章组,历代帝王师(2)项羽、勾践——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司马迁——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4)诸葛亮——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5)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6)杜甫——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7)文天祥——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8)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五)、课堂演练1、下面几组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妄自非薄刻舟求剑藕断丝连众口铄金B.望梅止渴爱不失手才疏意广博古通今C.抽薪止沸急中生智栩栩如生循规蹈矩D.神采唤发和颜悦色饱经风霜踌躇满志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一向是个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人。

B.不管做什么事情那个,我们都要瞻前顾后,不能草率。

C.波光粼粼的水面,不时闪过道道浮光掠影,看得人眼花缭乱。

D.这部作品,对人物的刻画真是入木三分。

3、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归类。

拾金不()各()己见持之以()翩翩起()精()求精锲而不()龙()虎跃()开生面口蜜()剑隐约其()()己为人鞠()尽瘁(1)描写人的品质的:(2)形容活动的:(3)描写人语言的:(4)描写学习态度的:4、写出成语中主要的历史人物,再按要求填空。

①三顾茅庐()②才高八斗()③入木三分()④一饭千金()⑤乐不思蜀()⑥单刀赴会()⑦草船借箭()⑧望梅止渴()属于《三国演义》中的是:5、把下列句子中画线部分的内容换成一个成语。

(1)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2)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残忍地杀害了无数的人民。

()(3)20岁的肖邦日夜思恋这自己的祖国。

()(4)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

()6、下列句子画横线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兵指着宝刚说:“你不要光说他的不是,我看你的问题更严重,比起他来,你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本来要解决的问题不大,谁知他们两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怎么也谈不拢。

C.不是冤家不聚头,我和我的同桌每天都要经历几次争吵。

D.我一看这道题,顿时傻眼了。

这时,下课铃响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胡乱写了个答案,交了试卷。

7、把下面的谚语补充完整。

(1)送君千里,。

(2)在家千日易,。

(3),地利不如人和。

(4)冬天麦盖三层被,。

(5)有理走遍天下,。

(6),学海无涯苦作舟。

8、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泥菩萨过河——八仙过海——千里送鹅毛————人人喊打狗拿耗子——丁是丁,卯是卯——。

9、填人名,补全歇后语。

的居处——开门见山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使计谋——粗中有细拜唐僧——改邪归正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10、有人读完《水浒传》后,出了下面这句上联,请你结合《西游记》或《红楼梦》的内容拟一句下联。

上联:《水浒站》传梁山好汉逼上梁山下联:。

11、给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名言。

(1)看到自己的朋友虚度时光,不好好学习,你会用这样一句名言告诫他:。

(2)来到阅览室,看到同学们正在专心地读书,我不禁想起了有关读书的名言:。

(3)一家书店开张时准备在墙上贴一句名言,请你替店主人选一句:。

(4)假如你的同学或是朋友正在因为面临的挫折而苦恼,你会用这句名言佳句来劝慰他:。

12、改写下面句子中画线的部分,使它和前面的句子形成一幅对联。

原句:山间炊烟袅袅,如丝如缕;江河中的片片帆影,像一首诗,又像一幅画。

画线部分改为:。

二、阅读部分(一)怎样阅读以状物为主的文章状物,就是把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能等特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

状物的文章一般分为“状静物文”、“状动物文”、“状植物文”。

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弄清它在结构上的特点。

1、弄清描写顺序,把握整体形象。

“状物”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序。

状物文的写作顺序,或者是按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写;或者是按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写;或者是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写静物一般按形状结构、用途的顺序;写动物一般按外形、动态、习性的顺序;写植物一般按形状、颜色、滋味的顺序。

弄清了写作顺序,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抓住事物特点,理解写作目的。

状物的文章,总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述,突出物体的特点,表达思想感情,达到写作的目的。

这就是常说的托物寄情、托物寓理或托物言志。

我们阅读时,就要偷过表面现象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体味作者寓什么理,寄什么情。

3、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层次。

在文章结构方面,这类文章通常采用按实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来安排材料的方法。

这类文章还经常采用总—分、分—总、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安排内容。

阅读这类文章时,还要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体会作者借这个物体所表达的感情。

(二)阅读练习(一)白鹭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兼生硬,且不用说,即使像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suō)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常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图画。

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专为白鹭而设计的。

晴天的早晨,每每看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大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少有的一种嗜好。

人们说它是在瞭望,可它真的是在瞭望吗?黄昏的空中,偶尔可以见到白鹭在低低地飞,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