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转化

生物转化


4.酚酸类与肠道菌群生物转化
植物中大部分酚酸以结合其他化合物的形分解或代谢后才 能发挥作用。酚酸能在胃和肠中吸收,酯化酸则由结 肠微生物区系进行代谢Ⅲ。 1.绿原酸和咖啡酸 2.阿魏酸 3.芪类和木脂素
三、展望
肠道菌群的平衡状况与宿主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旦肠道内 有害菌成有优势菌后就会导致肝脏和肾脏功能的紊乱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多种疾病,宿主的生理病理药物食物应激以及细菌代谢产物等都会影响 着肠内菌群的稳定。 肠内菌微生物种类繁多含酶丰富对中药成分的转化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同时许多中药对肠道菌群的平衡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利用肠道菌群转化中药有效成分,通过肠道菌群的生物学效能完成人工 化学手段很难完成甚至不能完成的物质转化,是现代生物技术与中药研 究的有机结合,为中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为中药现代化扩展了 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左风,严梅桢,周钟鸣.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代谢作用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 志,2002,27(8):568-569 [2]钟大放.药物代谢与药物动力学基础研究展望[J].辽宁药物与临床,2000,3(4) :145. [3]赵玲,李英伦,王讯中.中草药与肠道微生态系的相互影响[J].兽药与饲料添加 剂,2003,23(8):24-26 [4]刘明杰,林琳,王钊.肠道茵群对天然药物代谢的研究进展[J].中药现代应用药学杂 志,2001,18(4):257-259 [5] 严梅桢.人肠道菌对柴胡皂甙的代谢[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l,23(3):156 [6] 王明雷,周秋丽,王本祥.氧化苦参碱肠内菌代谢及吸收入血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国 中药杂志,2001,26(4):56-58 [7] 王瑶,季宇彬,陈明苍.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 2012,9(2):12-14 [8] 陈新梅.大鼠肠道酶和菌群对人参皂苷Rg,的代谢转化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 杂志,2011,17(11):210—214 [9] 王毅,刘铁汉,王巍.肠道菌群对人参皂苷Rg,的代谢转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 中药杂志,2001,26(3):188一190
肠道菌群生物转化成中药的研究进展
姓名:陈珺 学号:15107100002030
目录
01 肠道菌群与生物转化概述
02 肠道菌群与中药生物转化的研究进展
03 展望
一、肠道菌群与生物转化概述
人体的肠道是一个通过食
物与外部环境频繁接触的 器官,自口腔至直肠都有 大量的微生物存在。肠道 菌群利用肠道中的物质维 持自身平衡,另一方面为 寄主清除部分有害的代谢 残留物,代谢产物的纤维 素和氨基酸为寄主所用。
3.生物碱与肠道菌群生物转化
生物碱是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 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是中药 重要成分之一。某些生物碱如麻黄碱、 苦参碱等有一定程度的亲水性,也可溶 于亲脂性有机溶剂。 这些生物碱的结构特点往往分子较小, 或具有醚键、配位键等,在肠道菌群的 作用下易发生水解和脱水,符合药物代 谢的一般规律。生物碱成分多为肝脏代 谢研究,但亦有学者深入研究发现肠道 菌群对某些生物碱有一定的代谢转化作 用。
二、肠道菌群生物转化中药成分的研究进展
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学的理论及方法开始引入到中药
学的研究领域中,人们不但认识到了肠道微生物对口服中药 药理作用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中药也有着维持肠道因菌群 平衡的作用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二者即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
肠内菌微生物的中药成分生物转化法是利用肠内菌微生物中特 定的酶将中药成分进行生物转化,属单酶或多酶的高密度转化。 利用肠内菌可进行多种生物转化反应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尤其 是立体选择性,可进行一般化学方法难以实现的反应,








[10] 翁骏,吕秋军.肠内菌群对积雪草苷的代谢转化研究[J].中草药,2006,37(7): 1008-1011 [11] Bae EA,Han MJ,Kim EJ.Transformation of ginseng saponins to ginsenoside Rh2 by acids and human intestinal bacteria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ir transformants[J].Arch Pharm Res 2004,27(1):6l-67 [12] YANG Xiuwei,HAO Meirong,Hattori Masao. Metabolite analys is forchemical const itu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M].Beijing:Chinese Medicinal and Phar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2003:144-151 [13] ]Sghir A,Gramet G,Suau A,et a1.Quantification of bacterial groupswithin human fecal floraby oligonucleotide probe hybridization[J].Appl Env Mic,2000, 66:2263-2266 [14] ] Li L,Jiang H,Wu H,et a1.Stimuhaneous determination ofluteolin and apigenin in dog plasma by RP—HPt.C [J].J Pharm Biomed Anal,2005,37(3):615620 [15] ]D reessenM,Eysson H,L嘲li J.The metabo lism of 8CIIIIO-sides Aand Bby the intestinalm icroflo m:in Vitro and in vivostudies Oil the rat and the inoldfle[J].J Pharm Pharm acolt1981,33(10):679 [16] 于荣敏.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与生物转化.中草药2006;37:1281-1289 [17] 粱新丽,祝婧云,廖正根,等.肠道菌群法研究延胡索、白芷配伍对延胡索乙素代谢 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4):92 [18] 韩国柱.药物在肠道的代谢及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药学通报,1985,20(5):294
1.苷类中药与肠道菌群生物转化 2.黄酮类与肠道菌群生物转化
3.生物碱与肠道菌群生物转化
4.酚酸类与肠道菌群生物转化
1.苷类中药与肠道菌群生物转化
皂苷类成分主要有抗肿瘤、降血糖、保肝、 抗病毒、抗炎抗过敏等药理作用,人参皂 苷类,在肝脏内基本不代谢,主要在肠道 中。大多数中药是通过口服在消化道吸收 发挥局部或全身作用,因此脂溶性扩散是 药物在消化道内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 苷由特异肠道菌群分泌的酶水解为苷元后 脱去糖基,极性减小,脂溶性增加。使苷 元在人体内吸收快于苷的吸收,苷元能迅 速经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较快达到所 需血药浓度,发挥其药效作用,如我国糖 尿病患者调查发现,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 紊乱,肠道内互生性类型细菌显著减少。

2.黄酮类与肠道菌群生物转化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 以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一 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大部分黄 酮类化合物经口服后,在胃肠道 内就发生吸收和代谢,所以大多 数经生物转化后的代谢产物也能 很好的发挥药效作用。酮苷类成 分普遍含葡萄糖苷键,对含苷键 的药物进行水解是肠道菌群代谢 的一大特征。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 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 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临床 上以腹泻为最明显症状,一些为 肠道菌群中潜在致病菌,抑制双 歧杆菌等厌氧菌正常繁殖和生理 作用引起的内源性感染。
肠道菌群与中药生物转化之间的关系

肠道菌群对中药有效成分的代谢 方式主要是以水解和还原为主。 目前研究发现多种中药有效成分 经肠道菌群代谢后发生转化,产 生出具有较强药理活性的代谢产 物,尤其是具有水溶性糖部分的 葡萄糖苷成分,其中皂苷类成分 在肠道内难以被吸收利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