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绪论、新陈代谢:生物体是在不断地更新自我,破1这是坏和清除已经衰老的结构,重建新的结构。
是生物体不断地一切生物体存在的最基本特征,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中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
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终结。
、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2 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在受刺激时具有产生动作、3、电位的能力或特性。
、稳态是一种复杂的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4一方面是代谢过程使这种相对恒持的动态平衡:定遭到破坏,另一方面是通过调节使平衡恢复。
、自身调节是指当体内外环境变化时,器官、5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组织、应性反应。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6 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缺一不可的部分组成。
7、所谓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的应答性反应。
条件反是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形成,射:人或高等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个体所处的生是一活条件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是后天获得的,种高级神经活动。
、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固定的反射,是一8(头种较低级的活动,如声音所引起的朝向反射朝向声源方向)。
、体液调节主要是通过人体内分泌细胞分泌的9经这些激素分泌入血液后,各种激素来完成的。
主要调节人体的新陈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重要基本功能。
大多数激素通常是通过血液运输到距离较远的部位而起作用,故称为体液调节。
某些组织细胞所除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外,10、可以在局部组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或代谢产物,这也织液内扩散,改变附近的组织细胞的活动。
可以看作是一种体液调节,称为局部体液调节。
、在人体整体内进行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时,11,在功能活动发生往往被调节的器官(效应器)这一变化的信息又可以通过回路反映到改变时,形成一种调节回调节系统,改变其调节的强度,路。
人们常常用反馈(Feedback)一词表示这种调节方式。
.若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增强反射中枢对效应器、12 的影响即称为正反馈。
若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弱控制装置对受控量、13的影响称为负反馈。
实现、神经调节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调节机制,14 这一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大多数内分泌腺是直接或间接接15、在人体内,体液调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
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于反射弧传出节成了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体液调道路的一个延伸部分,可称为神经——节。
控制装置仅根据干扰信息发出控制信号的方16、式称为前馈。
如赛前状态。
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17 学。
当环境发18、生物体生活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组织或机体内部的新陈代谢及生变化时,细胞、这种改变称为外部的表现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反应。
凡能引起、19阈刺激刺激有强弱或大小的差别,刺激强度成为(最小)某种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弱阈刺激。
.第一篇肌肉的兴奋与收缩第二章骨骼肌纤维类型与运动、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1、阈强度:通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何强度2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刺激—时间变化率下,强度,称为阈强度。
、阈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这个临界强度的刺3 激称为阈刺激。
以刺激强度变化为纵坐标强度—时间曲线:、将引起组织兴奋所需刺激的作用时间为横坐标,描绘在直角坐要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相互关系,标系中,可得出一条曲线,称为强度—时间曲线、基强度:刺激的强度低于某一强度时,无论5这个最低的刺激的作用时间怎延引起组织兴奋,或者最基本的长,都不能样阈强度称为基强度。
倍的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6、时值:是指以2引起组织兴奋所需要的最短作用时间。
无论使用任何种性质的刺激,“全或无”现象:7、它们在同一细胞所引起的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并在刺激动作电位的波形何变化过程是一样的,动作电强度超过阈值时,即使刺激强度再增加,位幅度不变,这种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8.位。
、神经肌肉接头:是指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9 相接近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装置。
用粗丝和细丝之间的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10、认为肌肉收缩时相对运动解释肌肉收缩的学说。
虽然外观上可以看到整个肌肉或肌纤维的缩短,但在肌细胞内并无肌丝或它们所含的分子结构而只是在每个肌小节内发生了细的缩短或卷曲,肌丝向粗肌丝之间的滑行。
是指整块肌肉或单个肌纤维接受一11单收缩:、及一次次短促的刺激后,先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机械性收缩。
是指每次刺激是时间间隔短于单12强直收缩:、收缩所持续的时间,肌肉是收缩将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
呼吸第三章、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1这种机体与环境环境中摄取氧并排出二氧化碳。
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
2、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
它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和肺换气换).换)。
、人体主要的呼吸肌为膈肌和肋间外肌。
当膈3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壁随肌收缩时腹部随之起伏,因此以膈肌运动为主的呼吸型式称腹式之起伏。
以肋间外肌运动为主的呼吸运动称胸式呼呼吸。
吸。
成人的呼吸一般都是混合式的。
、吸气肌收缩时,胸廓扩大,由于胸膜脏层与4使两层胸膜紧密粘着在一壁层间存在少量浆液,,故肺必起(且有胸膜腔负压加强了这种粘着)肺于是肺容积增大,然随着胸廓的扩大而扩大,这时外界空气经呼吸道入内压降到低于大气压,肺,这就是吸气过程。
、吸气末,胸廓不再扩张,肺内压与大气压达5到平衡,气体不再入肺。
随后吸气肌舒张,胸廓肺内压升高超过大气压,和肺回位,肺容积减少,于是气体经呼吸道出肺,这就是呼气过程。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量为61500-2000ml。
补吸气量,正常成人约为、平静呼气之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7 。
为补呼气量,正常成人约为900-1200ml8、最大呼气末,肺内所余留的气体量为余气量,。
1000-1500ml正常成人约为、肺容量是肺的基本容积中两项或两项以上的9 联合气量。
它是衡10、补吸气量与潮气量之和为深吸气量,胸廓的形态和量最大通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吸气肌的发达程度是影响深吸气量的重要因素。
尽力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为肺、最大吸气后,11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三者之活量。
它是潮气量、和。
肺内所余留的气体量为功能、12在平静呼气末,正常成人它是余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余气量,。
约为2500ml、时间肺活量的测定,即在吸气之后,尽力以13末的呼出气3s 、2、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第1的3s 2、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成人第1、%,其中以%、99时间肺活量分别为83%、96的时间肺活量意义最大。
时间肺活量既反1s 第映了肺的容量又反映了肺的通气速度。
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为最大通、14100-120L 气量。
我国成年男性最大通气量可达,有训练的运动员min,女性为min70-80L///min180L可达。
最大通气量是单位时间内肺的是检查全部通气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时的通气量,肺通气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产生和调节呼吸运动的15、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
以及血液与16、气体交换包括肺泡与血液之间,前者称为肺换组织细胞之间的交换。
和CO2 O2气,后者称组织换气。
两种换气都通过扩散)方式来实现。
(Diffusio氧通气当量是指每分通气量和每分吸氧量、17 。
比值(VE/VO2 )、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18吸性细支气管前的呼吸道内的气体是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空间称为解剖无效腔,。
70Kg 的男性其容积约为150ml、氧扩散容量是指呼吸膜两侧的氧分压差为19)时每分钟可扩散的氧量。
此值1mmHg0.13KPa(大说明肺换气效率高。
、每分肺泡通气量和肺血流量(心输出量)的20正常人安静时通气/比值,称通气/血流比值。
,此时通气量与血流)4.2(/50.84血流比值为量匹配最合适,气体交换效率最高。
、所谓分压是指混合气中各组成气体所具有的21它可用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乘以各组成气体压力。
.在混合气体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来求得。
气体22、肺换气是在肺泡和肺毛细血管间进行,,所穿过的膜称呼吸膜(肺泡-肺毛细血管膜)呼吸膜的通透性及面积都会影响气体交换效率。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是指呼吸肌本体感受23、呼吸肌同器传入冲动所引起的反射性呼吸变化。
其适宜剌本体感受器是肌梭,其它骨骼肌一样,产生和调节呼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激是牵拉。
运动的神经细胞群称为呼吸中枢。
是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24 H+ 的变化。
PCO2 它能感受血液中、PO2 、化学感受器是指接受血液和脑脊液中化学物25、质剌激的感受器,因其所在部位不同分为两类:一是外周化学感受器,是指颈动脉体和主动脉的变化;H+ PO2 体,它能感受血液中PCO2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另一是中枢化学感受器,变化H+ 和CO2 能感受位,直接与脑脊液接触,的剌激,但对低氧剌激很不敏感。
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中枢化学感受器,26变化的剌CO2 能感受H+ 和直接与脑脊液接触,激,但对低氧剌激很不敏感。
、CO2 、化学因素是指动脉血或脑脊液中的27.这些成分的变化都会剌激化学感受器,,O2 、H+从而调节呼吸运动。
第四章血液、体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称体1液,约占体重的60%、细胞内液:人体细胞内外含有大量液体,总2,其中存在于细胞内的60%称体液,约占体重的液体,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
、内环境:存在于细胞外的液体,称为细胞外3。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液,约占体重的20%它包括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环境,即内环境。
中的组织液和血液中的血浆等,分别占体重的5%。
15%和、循环血量:人体血量的大部分是在心血管中4 迅速循环流动,称为循环血量。
、贮存血量:还有一部分血液滞留在肝、肺、5血浆量流动缓慢,腹腔静脉及皮下静脉丛等处,较少,称为贮存血量,在机体运动时,被动员加入循环血量中。
、非蛋白氮:非蛋白氮是指血浆中蛋白质以外6的含氮物质,包括尿素、尿酸、肌酐、氨基酸、多肽等。
.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7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99%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正常成年称为红细胞比容。
所占的容积百分比,-3750%,女子为男子的红细胞比容为40-%。
48、血型:红细胞膜上还含有多种抗原物质。
红8 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物质的类型,称血型、白细胞分类计数:健康成人安静时,白细胞9-1范围内,其中,109 个.L总数在(4-10)×%,淋-70中性粒细胞所占百分比最多,为50%。
8-40%,单核细胞占2-巴细胞次之,占20称每一类白细胞在白细胞总数中所占的百分比,白细胞分类计数。
、渗透:如果半透膜两侧为不同浓度的溶液,10水分将从溶质少的稀溶液向溶质多的浓溶液渗入,这种现象称为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