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解析精选课件PPT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解析精选课件PPT


• 此碑写于公元632年,当年欧阳询已是76 岁高龄,笔力依然强健,毫无老态。方 锐挺直的笔画,“若武库之矛戟”。字 形瘦削,结体紧结,仿佛“孤峰崛起”, 有耸拔的气势。这样的态势,唐朝书家 有“劲险”之评,宋朝米芾称为“险 绝”,清朝梁巘说他敢用“险笔”。总 之,人们爱用“险”来形容欧字的特点。
2021/3/2
19
欧 阳 询 梦 奠 帖
2021/3/2
20
梦奠帖
• 这件行书墨迹,据说原是欧阳询所写 《史事帖》中的一幅。欧阳询精通史学, 好写史事,一纸记一事,集为一卷。后 来裁割分离,每纸成为单独的一帖,以 起首的几字命名。现在传世的《史事帖》 墨迹有《梦奠》、《张翰》、《卜商》, 据专家考鉴,《梦奠》是原迹,后两种 是双钩廓填本。
2021/3/2
15
书学
• 唐朝的官学在“国学”中增设“书学” 一科,置书学博士教习书法,学生“三 十人”,“日纸一幅”。又以“身、言、 书、判”诠选官吏,其中“书”指书法, “楷法遒美”方可中程。唐朝名家的楷 书成就非常高,和魏晋“钟王”的楷书 一样,成为历代书家学习楷法的范本。
2021/3/2
2021/3/2
12
第二节 唐朝楷书
2021/3/2
13
初唐四家
• 唐朝擅长楷法的书家,不胜枚举。著名 者,历来有“初唐四家”之说,或云 “欧、虞、褚、薛”,或称“欧、虞、 褚、陆”。盛唐书家徐浩曾说及初唐书 家传古法者为三人:“虞得其筋,褚得 其肉,欧得其骨”(《论书》)。按艺 术成就论,奠定唐朝书法局面的杰出人 物实为欧、虞、褚三家。
第五讲 隋唐五代时期书法
•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公元
589年,隋朝挥师南下灭亡陈朝,统合南
北,结束了长达三百余年的分裂局面。
这时,南方的著名文士纷纷迁徙京师长
安,魏晋新书风的中心遂由江南的建康
北移到长安,南朝书法成为全国的主流
书风。从此以后,主流书风再无“南北”
之分,只有书家的“南人”、“北人”
之分。
2021/3/2
1
第一节 隋朝书法
• 隋炀帝好书画,南巡扬州,犹携带书画 从行;为了聚藏前代古代书画,修筑了 妙楷台和宝迹台,分别庋藏法书、名画。 初唐著名书家欧阳询、虞世南以及唐高 祖的书艺,都奠定于隋朝。初唐书法实 是延续隋朝的书风。
2021/3/2
2
智永与《真草千字文》
• 智永是王羲之的七世孙。王氏世代奉天师道, 而他出家皈依佛门。智永的名声很大,世间有 关他的种种传说和佳话,不关佛事而在书法。 据说,智永“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所退笔头 置之于大竹簏,簏受一石余,而五簏皆满。凡 三十年,于阁上临得《真草千字文》好者八百 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今有存者,犹直钱数 万。(何延之《兰亭记》)”智永是王羲之的 后裔,又写得一笔漂亮的王字,当时求书者盈 门。故有“铁门限”(以铁皮包裹门槛)的传 说。
• 智永“师远祖逸少,历记专精,摄齐升 堂,真、草唯命”,“微尚有道(张芝) 之风,半得右军(王羲之)之肉。兼能 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 熟过于羊、薄。智永章草、草书入妙, 隶入能”
2021/3/2
6
2021/3/2
龙 藏 寺 碑
7
《龙藏寺碑》
• 古人论列隋朝碑刻楷书,都以《龙藏寺
碑》为冠冕。北宋的金石家称它“字画
2021/3/2
21
欧行的特点
• 欧阳询写行书,起笔多着力顿按,笔画 多方锐,转折处多用折法,呈方峭的圭 角;形体修长,比楷书还要欹侧紧结。 他的行书笔法与结构特点与楷书十分接 近,可以说是他楷书的快写体,笔势连 贯起来,变化要丰富一些。
2021/3/2
22
虞世南
• 虞世南(558年 — 638年)出身名门望族, 早年过继叔父虞寄,故字伯施。越州余 姚(今浙江余姚)人。早年拜南朝大学 者顾野王为师,精通经史文词。隋朝时 为秘书郎,管理图书经籍,编撰《北堂 书钞》一部。入唐后为李世民的幕僚, 是秦王府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太 宗即位后任秘书监,地位在欧阳询之上。
2021/3/2
3
《真草千字文》
2021/3/2
4

《千字文》
• 《千字文》是一本蒙学字书,梁武帝时 期编纂。据说,梁武帝令殷铁石从内府 收藏的王羲之书迹中集出上千个字,然 后指示韵部,让文士周兴嗣按韵编成文 章,故《千字文》卷首写有“周兴嗣次 韵”。
2021/3/2
5
张怀瓘《书断·中》“智永”条
2021/3/2
14
颜筋柳骨
• 欧、虞分峙于前,欧书方严峻整而多显铭石书 的遗法,虞书妍妙优雅则更具江左风流。他们 是人在唐朝而艺仍陈隋,好象是前朝书风在新 朝的代言人,虽然算不上唐风的代表,却是隋 唐书法承前启后的人物。褚遂良是在唐朝成长 起来的书家,他的书法最初游移欧、虞二家, 而后归宗王羲之,豪劲清润,卓然自立,并且 对唐朝楷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晚唐楷书 名家,以颜真卿和柳公权为代表,世有“颜筋 柳骨”之称。
16
欧阳询读碑
• 一天,欧阳询在路途中看见西晋索靖所 书石碑,勒马观之,良久乃去。才行数 步,想到索靖的字实在好,难得一见, 又返回来继续看。先是站着看,疲倦了, 便在碑前铺一毯坐观,晚上露宿碑旁。 看了三天才离去。
2021/3/2
17
《 九 成 宫 醴 泉 铭 》
2021/3/2
18
《九成宫醴泉铭》
• 这是隋朝统一全国之后的楷书作品,书刻俱佳。 笔画峻劲,撇笔、捺笔开张,竖笔挺拔;体态 欹侧,字形或横方或纵长;妍态中蕴涵古意, 可谓“娟娟静好”之作。清朝末年以来,习楷 者常以此志为楷范。
2021/3/2
10
2021/3/2
苏 慈 墓 志
11
苏慈墓志
• 此志书刻于公元603年,1888年才在陕西蒲城 重见天日。方峻的笔画形态和严谨的结字手法, 简直与欧阳询的楷书如出一辙。所以《苏慈墓 志》一出土就颇负“盛名”,康有为告诉我们, 当时“翰林之写白摺者,举子之写大卷者,人 购一本,期月而纸贵洛阳”。究其原因,盖此 志楷书类似大名鼎鼎的欧字,而且端整妍美, 笔画完好,“较屡翻之欧碑易学”,“足为干 禄之资”(《广艺舟双楫·取隋第十一》)。
遒劲,有欧、虞之体”(欧阳修《集古
录跋尾》)。明朝人甚至说《龙藏寺碑》
是欧阳询、虞世南楷书的“发源”(赵
崡《石墨镌华》)。康有为继承了这个
论点,认为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陆
柬之等唐朝书家传承了《龙藏寺》的遗
法。
2021/3/2
8
2021/3/2
董 美 人 墓 志
9
董美人墓志
• 此志写于公元597年,清朝嘉道年间在当年隋 朝京畿地区的陕西西安出土。志石后流至上海, 毁于咸丰三年的小刀会起义期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