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项目通用监理方案设计

软件项目通用监理方案设计

信息系统软件项目监理方案根据信息系统软件项目的生命周期,我们对于软件项目的监理从以下七个阶段进行监理,这七个阶段包括:需求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测试阶段、验收阶段、用户培训阶段、试运行阶段。

对于每个阶段我们从质量、进度、成本、合同、信息、组织协调等不同角度进行监理。

在每个阶段都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流程。

监理方对项目进行了各个阶段的监理分析,具体分析如下:1.1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的监理1.1.1需求分析阶段监理工作本阶段主要是由承建单位根据项目合同的要求,通过采用访谈、调查、演示等手段与建设单位进行沟通,了解系统建设的整体要求,包括软件的功能、性能、接口、数据、环境需求,安全要求以及约束条件等,从而对所要开发的系统建立一个可供依据的基线。

本阶段承建单位应提交需求分析报告和原型系统。

监理单位在本阶段的工作,按照容可以分为:●控制:包括对需求分析阶段的各种文档的保管监督,对需求分析报告、原型演示系统的确认等;●沟通:在当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由于知识背景不同而在访谈过程中沟通不顺畅的时候,监理单位应利用自身优势使得双方顺利理解对方。

●编制《项目监理规划》和需求阶段监理方案或监理细则。

1.1.2需求分析阶段质量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需求分析前的准备工作●需求分析过程规性●需求分析方法●需求报告规性,参照:《软件需求说明书》(GB856T——88)。

2.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需求报告容●完整性:是否涵盖了建设单位的全部需求,是否包含了开发软件系统所有必要的信息;●正确性和无二义性。

●可行性:检查需求在法律法规、技术、业务、现有资源环境、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可行性。

●需求对于业务的必要性。

●划分优先级:基本功能和增强功能或首先满足部分使用对象的需求等策略。

●可验证性:需求描述是否可以作为验证需否达到要求的依据和标准。

●可跟踪性:软件需求对系统需求的可追踪性。

3.审核承建单位在需求分析过程中对需求的管理措施●需求变更控制措施●需求版本控制措施●需现跟踪1.1.3需求分析阶段进度控制1.审核《需求分析进度计划》●与开发计划的一致性●认同性●落实措施2.随时跟踪检查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偏建议,并发出《监理整改通知单》1.1.4需求分析阶段成本控制1. 估算实现成本,明确系统完成围。

2. 核实本阶段工程量和工作量,并签认。

1.1.5需求分析阶段合同管理1.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工期、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

2.合同的变更管理。

3.工程款支付管理。

4.工程停、复工管理。

5.工程延期管理。

1.1.6需求分析阶段信息管理1.确定本阶段信息管理的对象●建设单位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会议记录●需求报告●系统原型●监理记录2. 定义信息管理过程3. 信息管理方法●管理工具●文档库结构1.1.7需求分析阶段组织协调●监理例会制度●监理工作报告●协助承建单位进行项目需求阶段的评审确认1.1.8需求分析阶段监理工作流程1.1.8.1需求评审流程1.1.8.2进度控制流程1.2项目设计阶段的监理1.2.1系统设计阶段监理工作系统设计阶段对承建单位通常包括: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设计评审。

概要设计,又称概念设计或总体设计,即将软件需求转化为数据结构和软件的系统结构的过程,一般包括数据设计和系统结构设计。

其中数据设计侧重于数据结构的定义,系统结构设计定义软件系统各主要成份之间的关系。

在承建单位进行概要设计的过程中,监理单位需要从设计规、系统结构、系统可靠性、设计文档等几方面进行监督和控制。

详细设计的直接目标是定义模块的实现结构和方法,并编写详细设计说明书,监理单位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进度上进行控制,主要手段是定期与承建单位沟通,检查文档。

设计评审就是依据用户需求的要求,审核系统设计与需求的一致性、设计的合理性、技术可行性,以保证系统结构的正确性。

设计评审通常采用同行评审的方法进行。

监理单位在设计评审时主要对参与评审人员的资格、评审要素的全面性、文档的完整性进行监督和检查。

1.2.2设计阶段质量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系统设计规a)系统设计报告格式要求⏹设计目标⏹需求分析⏹总体结构⏹模块定义与划分⏹接口设计⏹数据库设计⏹安全保障设计⏹出错处理机制⏹实现技术⏹开发平台⏹系统集成测试方案⏹系统安全测试方案⏹编程规参照:概要设计说明书(GB8567——88)b)数据库设计规c)详细设计报告格式要求参照:详细设计说明书(GB8567——88)2.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系统设计文档容●设计目标满足性系统设计目标应包括:功能目标、性能目标、安全性目标、可靠性目标、灵活性目标、开放性目标。

建议满足顺序:实用性(友好性)-->可靠性(安全性)-->易管理性-->易维护性-->易扩展性-->运行效率●设计原则的遵循●设计与需求的一致性●实用性:确认该设计对于需求的解决方案是否实用●可维护性:确认该设计是否考虑了方便未来的维护●灵活性:确认该设计是否考虑了随着业务的变化和发展可以灵活地进行扩展和调整●接口:确认该软件的部接口与外部接口是否已经明确定义,模块是否满足高聚和低耦合的要求,模块作用围是否在其控制围之;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的接口定义:⏹人机交互接口⏹数据采集子系统与数据统计子系统之间的接口( GUI、数据库、用户账户管理等)⏹本系统与CA系统的接口⏹本系统与下属各机构现有业务系统的接口●质量:确认该设计是否表现出良好的质量特征●各种技术方案的选择:确认是否考虑过其它方案,比较各种选择方案的标准是什么●技术清晰度:确认该设计是否以一种易于翻译成代码的形式表达●风险:确认该设计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和预算围是否能按时实现●可追溯性:确认该设计是否覆盖了所有已确定的软件需求,软件每一成份是否可追溯到某一项需求3.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详细设计报告容●模块程序组织结构●模块部实现机制设计(程序描述、功能、输入项、输出项、算法、流程逻辑、接口、存储分配、注释设计、限制条件)●模块测试方案1.2.3设计阶段进度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进度计划》●与建设合同的一致性●认同性●落实措施2.随时跟踪检查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偏建议,并发出《监理整改通知单》1.2.4设计阶段成本控制1. 根据设计结果核算系统实现的成本,并将成本控制在用户可接受的围。

2. 核实设计阶段的工程量和工作量,并签认。

1.2.5设计阶段合同管理1.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工期、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

2.合同的变更管理。

3.工程款支付管理。

4.工程停、复工管理。

5.工程延期管理。

1.2.6设计阶段信息管理1.确定本阶段信息管理的对象●建设单位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会议记录●设计报告●监理记录2. 遵循已定义的信息管理过程收集管理有关文档1.2.7设计阶段组织协调●监理例会制度●监理工作报告●监理专题会议1.2.8设计阶段监理工作流程1.2.8.1设计阶段质量控制流程1.2.8.2设计进度控制流程1.2.8.3设计评审监理流程1.3项目实施阶段的监理1.3.1系统编码阶段监理工作编码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软件详细设计说明,对各程序模块采用某种计算机语言进行编码、调试、静态分析和单元测试的过程。

编码阶段承建单位工作的依据是用户需求、系统设计报告和详细设计报告。

监理单位应按照编码规和进度计划对编码工作过程中的进度和程序质量进行监理和控制。

1.3.2系统编码阶段质量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编程前的准备工作a)编程规b)开发平台是否统一c)分工与进度计划的落实d)源程序的管理机制2.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源程序及程序静态走查记录a)依据承建单位提交的编程规抽检源程序,以检查其规性;b)审核静态走查记录静态走查容包括:-文件名命名-变量命名与赋值方式-注释-与详细设计的一致性-功能分析-控制流分析-数据流分析-计算流分析-异常处理-表达式-编译过程3.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测试记录和测试报告单元测试容包括:-接口测试-功能逻辑测试-边界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条件测试-路径分支测试-异常处理测试-存泄漏测试1.3.3系统编码阶段进度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编程进度计划》●与建设合同的一致性●认同性●落实措施2.随时跟踪检查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偏建议,并发出《监理整改通知单》1.3.4系统编码阶段成本控制1. 核实编程阶段的工程量和工作量,并签认。

1.3.5系统编码阶段合同管理1.合同的履行管理:包括工期、质量管理和费用管理。

2.合同的变更管理。

3.工程停、复工管理。

1.3.6系统编码阶段信息管理1.确定本阶段信息管理的对象●源程序●源程序审查记录●源程序测试记录●监理记录2. 遵循已定义的信息管理过程收集管理有关文档1.3.7系统编码阶段组织协调●监理例会制度●监理工作报告●监理专题会议1.3.8系统编码阶段监理工作流程1.3.8.1编码阶段质量控制流程1.3.8.2编码进度控制流程1.4项目测试阶段的监理1.4.1系统测试阶段监理工作本处系统测试围包括系统集成测试、系统功能测试、系统性能测试、系统安全测试、恢复测试、安装测试等。

系统集成测试是指承建单位依据系统设计的要求检查系统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通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测试方法;系统功能测试是指承建单位依据功能规格检查系统实现的功能是否符合功能规格要求的测试方法;系统性能测试是指承建单位检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性能参数是否符合性能指标要求的测试;系统安全测试是指承建单位检查系统是否满足安全需求要求的测试。

本阶段监理工作重点主要包括测试前对测试规划工作的审核(如对测试计划和测试方案及测试用例的评审)、测试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测试后的评估。

1.4.2系统测试阶段质量控制1.审核承建单位系统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包括:a)编制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b)建立独立有效的模拟测试环境c)选择有效的测试工具d)制订测试过程规e)测试人员的培训等监理工程师将通过文档审核、现场考察、人员谈话等方式检查测试前的准备工作是否符合要求,以保证测试的有效性。

《测试计划》容一般包括:1)测试对象描述2)测试目标3)测试依据和标准4)测试项目5)测试过程规6)测试方法和工具选择7)测试进度计划8)测试人员要求和职责分工安排9)测试环境定义10)测试记录与测试报告格式11)测试问题解决方式(如果遇到重大错误导致测试无法进行下去,如何处理)12)缺陷等级和分类13)测试通过标准14)回归测试《测试用例》容一般包括:1)测试项目名称2)测试容描述3)测试输入数据4)预期结果5)测试步骤6)实际测试结果7)测试人员和日期2.监督承建单位测试过程中执行规的情况承建单位在测试过程中,应按照测试用例的要求进行测试,并客观地记录测试结果。

监理工程师将对测试用例和测试记录进行抽查,以保证测试的有效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