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

积雨辋川庄作(教学)

怀?
用典,委婉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的淡泊情怀。 • 连用两典 ,一正用一反用,书写诗人
宁静淡泊自然的心境。
• 野老是诗人自谓:我早已去机心,绝 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 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可以免除尘世 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辛夷坞 王维
• 2.托物言志。清幽的山林,花开花落,让人 读后感受到诗人的一种气质所在,即不干世 俗的淡泊情怀。
参考答案:
1、赞同。全诗所写的内容就是围绕“寂” 字展开的。前两句写芙蓉花在寂静中开 放,鲜艳无比,以动衬静,显得山林越 发清幽。后两句写芙蓉花在寂静无人的 山涧中悄然散落,进一步道出了优美的 景色、孤独清幽的环境。
2、芙蓉花在寂静无人的山涧中自开自落, 结束自己的美丽行程,这正寄托了诗人 的寂寞之意和不干世俗的淡泊情怀。
思考:研读颈联,具体说说诗人过
着怎样的生活。它体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怀?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松树之下,静 观木槿朝开暮落,感悟生命的短暂与 无常。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修身养 性。表面上看起来是太过清幽孤寂, 实际上正是诗人厌倦尘世喧嚣,回归 自然,回归原始的真我,喜欢过着避 世的幽居生活的情怀。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你觉得那些字用的好呢?为什么?
答:静,清 “山中”已“静”,还要“习静”,静观 槿花自开自落; “松下”已“清”,还要“清斋”(吃素), 摘取带露的绿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静观木槿朝开暮落, 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可见诗人厌倦尘世喧 嚣,过着避世的幽居生活。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思考:尾联运用什么写法?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情
思考探究一: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 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李嘉祐)
从艺术上看,谁的诗句较好,好在哪里?
参考:
“漠漠”有广阔迷茫意,“阴阴”有茂盛 幽深意,“漠漠水田”“阴阴夏木”比之“水 田”和“夏木”,画面就显得开阔而深邃,一 片广漠明净的淡彩,一片葱郁深沉的浓绿,渲 染了积雨天气空蒙迷茫的色调和气氛,富有意 境。
悲命运,比喻了自己的才能被压抑埋没的处 境,寄托自己孤独、落寞的情绪。
• (2)深山无人,辛夷花自开自落。花开, 并不是为了赢得人们的赞赏;花落,昭示了一种不干世俗的淡泊情 怀。
手法
• 1.以动衬静。用“发”、“开”、“落”等 动词写花开花落,何其自然,山林之幽静气 氛就表现出来了。显得山林越发清幽 。
蘇軾謂其“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王維
他的詩句被蘇軾稱為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思考:首联写田家生活,诗人眼中的田 园生活是怎样的?请简要概述。这些诗句中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解题
积雨,指连日阴雨,点出 创作时的天气。
辋川庄,王维晚年隐居之 地,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 点明了创作的地点。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 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 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 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 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 寻访山林,怡然自得。
雖為朝廷命官,卻常 隱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 亦隱的居士生活。晚年無 心仕途,專誠奉佛,以禪 悟詩,故有“詩佛”之稱。
思考探究二:
简析此诗颔联“诗中有画”的特 点。
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差异明显;
白鹭飞翔,黄鹂啼鸣,一取其动态,一取其 声音。
在背景上,“漠漠”,写出了水田一望无际, 苍茫一片;“阴阴”,描绘夏日林木茂盛,境界 清幽。
这样,碧空中白鹭高飞,绿树与黄鹂相衬, 如一幅画展现在读者面前。此可谓“诗中有画”。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 有人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寂”字,你赞同吗? 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 本诗的主题: • (1)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