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龄考研励志故事大龄考研励志故事:大龄女青年三战纪实11年毕业于一所普通二本院校,跟很多出名的“考研基地校”差不多层次,起码我记得当时学校对考研是大力支持的。
寝室六人只有一人决心考研,那个人不是我。
我是在报名日期最后截止时间31日当天突发奇想报的名,抱着看看卷子的心态,居然豪情万丈报了34所自主划线之一,打着准备考试的旗号搬到学校外面住了一个月,跟一群卿卿我我的校园情侣一起感受了下大学外宿的别样风味。
客观来说,这次考试基本裸考,政治买了本红宝书花了两天时间过了一遍在书上划线做记号,专业课没看参考书因为根本不知道参考书目是什么,把大学里的专业课本四本书翻了一本半,英语靠着勉强过了四级三次考六级没过的底子就雄赳赳气昂昂地考试了。
考试期间均提前交卷坐公交跑回校食堂吃午饭。
正如之后室友们评价:“要是你都考上了明年我们集体去报考!”这是一次完全没付出努力的考试,也是一次完全没报任何希望的考试。
分数出来N久之后某日翻出准考证查分,居然过了国家B区线!!!当然奇迹没有发生,总分过线,单科不够,不过专业一、二分别是120、130分,之后有同学说这学校专业分数给得很水,不过34所再水还是有限度的吧。
此次瞎猫撞到死耗子奠定了我今后盲目自信的基础。
打过酱油后我便投入了找工作的洪流中,四次考试三次入围,为了清闲,特意选了非重点学校的教师行当,打算过过悠闲的小日子。
从此我的噩梦开始了。
人说教师职位是最适合考公务员、考研之类的,因为上班时间固定,有寒暑假,晚自习什么的。
我只能说我非常幸运,除了寒假其余一样没有,被分到了一个工作任务异常繁重的办公室担任文员及文秘工作,一手包办办公室所有文字材料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日常事务。
在这样的环境中,无数次地想过辞职重找工作,却因为所谓的稳定编制一忍再忍,没有别的办法。
如果说第一次考研只是为了试水,那第二次就是为了救命!何况文凭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凭借,考上之后对自己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不得不开始了自己的二战】单蠢的我傻乎乎地直接跟领导说了打算(因为考研对教师行当算比较正常的进修学习,一般学校都是很支持的),领导当然满口答应,让我去找校领导签字。
于是乎,所有的领导都知道了我要考研的事情,故意也好无心也罢,我的工作量有增无减,而且还时不时因与己无关的错误被劈头盖脸地臭骂,开玩笑说自己处境非旧社会的童养媳不能与之比拟。
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中,我继续盲目地报了全国排名前五的一所著名高校,当然我还没有蠢到狂妄的地步,选了一个可以降低不少分数的定向计划(第一年时几乎身边所有可以报这个计划的同学都报了,结果他们基本都上了,只有我及另两个一心想着出去闯荡见世面的同学毅然而然不屑于此,所以我们统统落得个一战再战的结果。
因此二战时我毫不犹豫的报了这个计划,但是我不知道的是由于报考人数年年增多,此计划竞争已非常激烈,部分名校复试线远超国家线还未必有进入复试的机会),当时之所大着胆子报这么好的学校主要由于大学论文指导教师曾就读于该校,心想着以国家线的分数进复试应该没问题,到时再请老师讲讲注意事项和重点,或许是有机会的。
从来没有一天假,连正常的双休都不能保证,领导哄着说现在多做点到时临考给你放点假,我从未奢望,但也没想到会是加班加到了临考,甚至连考试当天都有事(一般考研日期都是双休日),领导皇恩浩荡给批了当天的假,我就在这种环境下参加了二战。
心心念念盼着分数出来的一刻,抖着手输入号码看着分数,当时情绪就崩溃了,幸好房间里只有自己一个人,没人看到我歇斯底里的样子,那时真心恨不得拿刀把手剁了,想着剁下去就不用在这个办公室干了。
我该庆幸残存的一点理智让我没有变成残疾还可以在这里打字。
分数过了国家线一点,但是报的学校是自划线超过国家线40分。
二战败北,而且是惨败。
好不容易工作满了一年,家里找到校长提出转岗的申请,因为之前参加招聘考试入职时报考职位就是教师岗位,校长打着哈哈说再看一年,明年九月再想办法。
听着这个消息不爱示弱的我当着父母眼泪就下来了,止不住地流。
我几乎想认命了,不考了,等着机会转岗吧,或者找关系调别的单位,毕竟调工作比找工作还是容易许多。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别人口中得知上级主管部门曾打算借调我,作为一个参加工作仅仅一年的新人,这个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而且是在我没有走任何关系做任何公关的情况下。
领导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一个到办公室仅仅两天,屁股都没坐热的关系户送去了!占了本来属于我的机会,让我什么都不知道地继续做牛做马为奴为婢!我真的怒了!这次我绝不忍受!我不歧视也没资格歧视那些有关系的人,如同社会已经认同的关系也是一种资源,但是我没有关系不代表我就低人一等,不代表就该被人踩在脚下永世不得翻身!我坚定了三战的信心,不得不战,为了一点希望,哪怕只有一点点。
但是这次我又犯了一个错误,还是在名校里选了一所排名前十的,而且报考专业非常牛逼的学校(主要原因是因为这所学校参考书目比较少,但是也是在名校里而言,后面我发现很多普通211学校参考书目也不多)。
这次我的心态好了很多,报考时也是什么人都没说,不过现场确认时被人认出来跟领导打了小报告,领导问我时我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句:“嗯,再试试。
”一个字都没多说,毕竟不比考公务员,考研她根本挑不出错,不算不安心本职工作。
这次或许他们也觉得我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做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放松了对我的警惕,当然加班还是免不了的。
12年10月除了国家规定的国庆八天放了六天假,之后的所有周末全班被占用(中途轮休了两天),12月时更是连续四周周末加班,有两次是连续周一到周五我中午都是在办公室过的。
但是这一次我调整了心态,自我安慰尽力就好,实在不行等着校长说的转岗或者满了两年基层工作经验辞职重考公务员。
考试时的心态还是很放松的。
老爸特意在考试那两天过来给我做了两天饭,看着我每门课都提前交卷回来吃饭时很无语(天太冷,穿了两双袜子都冷,所以我把会做的都做完就交了,没必要在那里捱冷咬笔杆),但是我只是在战略上藐视它而已,在日常生活中我还是很重视的。
很惭愧地说我每天工作之余安排的复习时间只有两小时左右,没有像我妈要求的那样下班就把所有时间放在复习上,最好是不吃不喝地复习,我做不到。
我毕竟是个人,还得活着,要是按照这路子就算我坚持下来第二天的高强度工作也是绝对扛不住的。
要知道我的工作内容可不止脑力,还有纯体力的。
考完后我跟自己说没指望能上,只要能进复试,办公室就得想办法重新安排人,我就可以顺利转岗,只要达到这个目的我就满足了。
考试结果出来后分数过了国家线不少,跟学院老师联系,今年竞争特别激烈,只招了四个人,复试线跟统招线几乎没有区别,只略微低了一点。
至此,一志愿的希望已然破灭。
大龄考研励志故事:大龄考研女笔试成绩414分36岁的侯海荣女士今年参加了研究生考试,笔试成绩总分414分,前几天还参加了吉林大学文学院的研究生面试,成绩也相当不错。
在一些人看来,侯女士考研究生岁数大了些,可侯女士说,她从小就酷爱文学,几年前她接受成人教育的时候,就决定以后一定要考研究生。
现在,侯女士的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可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她希望能凭自己的专长,获得一份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生活。
[坎坷求学路]高中毕业后回家放羊昨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春市前进大街附近侯女士租住的房子。
侯女士的床头除了一些文学书籍外,还有她今年研究生考试的成绩单。
侯女士的笔试成绩为414分,排在了吉林大学文学院几名可以参加面试的同学的第一位。
今年36岁的侯女士说,她来自农安县巴吉垒镇,是家里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侯女士从小就酷爱文学。
她上高三那年,父亲经常腰痛,她就时常耽误一些课程。
高中毕业后,侯女士便不再念书了,回家替她父亲放羊。
“那些羊长得都是一个模样,都是白的,我也认不出来哪些羊是自己家的。
”侯女士说,父亲常骂她没用,“不是放羊的料”。
[告别一段感情]婚姻破裂女儿跟父亲生活在家放了几年羊,侯女士与同乡的一名村民结了婚,之后就有了女儿。
侯女士的丈夫在当地开了一个小诊所,侯女士在家种地,后来她开始养猪。
侯女士说,每天丈夫去诊所上班后,她就在家里看些文学著作,或者写一些文章,有时都忘记了做家务,夫妻二人因此常常吵架。
两人的矛盾逐渐加深,最后只好离婚。
侯女士说,离婚后,女儿跟她父亲生活。
[一心只想往前飞]为了考研辞工作上大学侯女士在2004年春天只身来到长春,在一家雪糕厂找到了工作,每月900元的工资足够维持生活。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当时已是33岁的她萌生了考大学继续学习的想法,她辞去了雪糕厂的工作,通过自学,参加了成人高考,并以优异的成绩在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接受成人教育。
侯女士说,她刻苦学习,就为了在毕业的时候拿到本科文凭。
因为侯女士没有经济来源,学校就给她免了一些费用。
即使这样,侯女士每天也只能吃泡面充饥,每个月只花200元钱。
侯女士前几天参加了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的面试。
老师说,侯女士的面试成绩也很不错。
侯女士告诉记者,一味地当学生她已经没有资本了,毕竟年龄大了,生活不允许。
由于没有经济来源,她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在入学前,她希望凭自己的专长,找一份工作以维持生活。
侯女士说,她可以到相关学校教文学方面的课程,如果能够被对方认可,侯女士表示自己在毕业后去那里工作都行。
大龄考研励志故事:大龄青年的非励志考研故事前几天看贾樟柯导演最近的一个演讲视频,他讲到搬回山西老家居住已有一年,之所以从北京搬回汾阳县,是因为他在西班牙旅行时看到一个装置艺术作品,这个作品大概是艺术家在一个两三百平米的空间设置了一个长廊,观众走进去后会有一种走进迷宫出不来的恐慌感,但从楼上俯看这个长廊时,就是一个很小很简单的走廊,又会觉得稀松平常,这两种视角的转换,刺激了贾樟柯导演对自己现实处境的思考,于是他离开了北京的社会关系圈,回到老家的县城,换一种视角重新去感受自己的生活。
当然,作为艺术家的贾导要表达的是他的哲学思考:身处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他想回到本原,重新去思考人要怎么活着,以及自己与自然、宇宙、社会的关系。
但不管怎样,贾导的这个演讲也刺激了我。
贾导高屋建瓴的境界我达不到,只是觉得这半年的考研历程该梳理一下。
据说初试成绩下周就要出来,不过我倒没多大感觉,可能是因为一直抱着没考过的心态过了这一个多月吧。
要问我为什么考研?其实一句话就能说明白,那就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呗!那为什么不满呢?本人已年过三十,作为大龄考研青年(比应届考生年龄平均大八岁左右,一说年龄,真想找个角落哭一会儿),工作已有六七八年,长期混迹于影视行业,纪录片拍摄居多,大大小小的片子拍了不少,国内国外的地方也跑了不少,在北京安了家,有一个“鸡”宝宝下半年就要降临,说起来都觉得好顺,都说知足常乐,道理都懂,但就是乐不起来,特别是近一两年。
还是得从来北京开始说起,因为考研的种子也是那个时候埋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