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彗星的天文科普知识

关于彗星的天文科普知识

关于彗星的天文科普知识
【彗星是人类的福星还是灾星】
彗星被我们的祖先视为灾难的先兆,这可能出于一种对不能解释
的天象有所畏惧的心理。

在今天人们试图用科学来解释它对人类以至
生命毕竟意味着什么的时候,依旧有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

彗星到底
是灾星还是福星?请听听科学家们的说法吧。

一种学说认为,彗星确实是生命的克星。

首先彗星有可能携带着
一些病毒,这些病毒假如传播到地球上,有可能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
瘟疫。

另一种设想认为彗星雨同期性地洒落和撞击地球,是导致地球
上大量生物的灭绝的重要原因。

持这一观点的科学家说,地球在6722
万年以前遭到过一次毁灭性的打击,大量的生命灭绝了,其中包括恐龙。

造成这种灾难的罪魁祸首就是彗星,而使彗星撞击地球的动力正
是来源于地球的母亲———太阳。

太阳在银河系运转时并不是单纯地
水平运动,而是时起时伏的,当太阳穿过彗星云的密集区时,彗星在
太阳引力作用下飞向太阳,在此过程中有可能“误伤”了地球。

持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的人认为,彗星是生命种子的传播者,
因而是生命的福星。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科学家霍依尔,他认为,彗星含有产生和维持生命必需的各种元素,并且彗核产生的放射
性能量为生命建造了一个温室,生命在这样的适宜环境中逐步发展起
来了。

所以彗星成了一个义务在宇宙中播撒生命种子的志愿者。

这一说法也有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即在彗星内部的“温室”中除了很小的放射性能量外,没有光,也再没有其他能源,这似乎是
无法产生生命的。

不过,这一说法毕竟是引人思索的。

关于彗星与生命之间的关系
到底如何,这还是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彗星核是由什么构成的】
彗星拖着漂亮的尾巴划过天空,在各种天体中算是潇洒一族了。

它是由呈云雾状光辉的彗发、固体部分的彗核和长长的彗尾构成的一
个庞然大物。

说它大,是因为它的彗发部分可达一百多万公里,而彗
尾竟长达几亿公里!与它们相比,彗核就似乎不值一提了,因为它太
小了,地球上的人们用的望远镜也看不到它。

但你可不要小瞧它,因
为它才是彗星中的“老大”,起着决定一切的作用。

彗发和彗尾都是
由彗核挥发出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

那么彗核是由什么构成的呢?解
决了这个问题才谈得上对彗星有了真正的了解。

哈雷彗星是一个比较守时的客人,它的如期到来给地球上好奇的
天文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好机会,来通过实际观测得到关于彗核的真实
资料。

人们终于知道,哈雷彗星的彗核状似马铃薯,长轴12公里、短
轴3公里,因表面覆盖一层薄的砾石物质和黑色尘埃而显得有些粗糙。

和月亮一样,上边有突起的山脊,低洼的谷地,还有一些环形山。


有一些区域向外喷流着大量气体和尘埃。

它大体上是由大小不等的冰
块堆积而成的,外层是难熔的蜂窝状碳质层,里面是含有硅酸盐碳氢
化合物的水冰包层,最里面则是易挥发的水冰块了。

它的质量约为24411544吨,56是冰,其余为141/123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
氢化合物。

由此看来,哈雷彗星的彗核像一个易挥发的脏雪球。

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对其它彗星的彗核的研究证明它们也是一样的脏雪球。

【彗星是什么样的天体】
彗星是一种形态变化非常奇特的天体。

当它在晴朗的夜空中出现
的时候,头部尖尖,拖着一条像扫帚形状的又长又亮的“尾巴”。

“彗”字的中文含意就是扫帚的意思,因此,我国民间又称它为“扫
帚星”。

目前,已发觉的彗星总数约为1455颗。

有人估计在整个太阳
系中大约有1555亿颗彗星。

彗星轨道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大多数彗星不停地环绕太阳沿着很
扁长的椭圆轨道运行,这种彗星叫“周期彗星”,它们按照一定的周
期绕太阳运行。

凡周期短于655年的,称为短周期彗星;周期长于655年的则称为长周期彗星。

还有些彗星,在它们存有的整个时期内,只
有一次接近太阳的机会,此后便远离太阳,一去不复返了,这种彗星,称为“非周期彗星”。

长周期彗星和非周期彗星,有可能在其运行过
程中被其它大天体所吸引,改变了轨道而变为短周期彗星。

典型的彗星分为彗核、彗发和彗尾三个部分。

彗核主要由固体冰
块组成,周围云雾状的光辉就是彗发。

彗核和彗发合称为彗头,后面
长长的尾巴叫彗尾。

彗尾不是自来就有的。

在彗星距离太阳较远的时候,通过望远镜观测,彗星一般只呈现为雾状斑点。

在它沿着轨道接
近太阳的运行过程中,它的形状持续发生变化,彗发的直径越来越大,甚至超过太阳的直径。

彗发的亮度也逐渐增加。

当彗星运行到太阳附
近时,因为受到较强的太阳辐射的作用,从彗核蒸发出较多的物质。

这些被蒸发的物质被太阳的辐射压力推向背着太阳的一侧延伸出去,
便形成彗尾。

因此,彗星越接近太阳,彗尾就越长,甚至可延长几亿
公里。

当彗星远离太阳时,它的形状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近年来利
用人造卫星在大气层外观测到有些彗星的彗发外还有彗云。

彗云由氢
原子组成,直径在122万公里以上,有的可达1222万公里。

不过,彗星的形状并不都是一样的,1344年出现的歇索彗星,有六条尾巴,在空中展开44度,就像一把大扇子。

1536年我国东部地区出现的一颗彗星,尾部就像白孔雀开屏。

彗星是体积大、质量小的天体,所以它的密度特别小。

彗尾的物
质密度比在地球上所能得到的高真空密度还要小得多。

比如把彗星气
体的密度压缩到和地面大气的密度相等时,那么,7222立方公里的彗
星气体的含量,还不到1立方厘米的地面大气的含量。

彗星的质量绝
大多数集中在彗核部分,平均密度大约是每立方厘米1克。

虽然大彗
星的质量有上千亿吨,但也只相当于地球质量的百亿分之一。

正因为
彗星的密度非常小,所以被慧尾扫过的天体,一般看不出受到了什么
影响。

例如,的哈雷彗星,1512年回归时,地球曾穿过这颗彗星的尾部,可是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

这说明彗尾的大气有多么稀薄了。

宇宙空间的彗星虽然许多,但绝大多数是小彗星,大彗星仅仅少
数的几个,因此,用肉眼能看到彗星的机会很少。

彗星在宇宙空间的存有期,不像一般星体那样久远,它每接近太
阳一次,就有一次损耗,日子一长,它就分崩离析,崩裂的彗星成了
流星群和宇宙尘,散布在广漠的宇宙空间里。

例如,的比拉彗星就是
一颗分裂最显著的彗星。

它于1776年为天文爱好者比拉所发觉而得名。

比拉彗星的周期为636年。

1746年,这颗彗星突然分裂为两颗。

1737
年当地球穿越原比拉彗星的轨道时,天空突然出现了流星雨,估计流
星总数为16万颗。

这是最明显的由彗星分裂、瓦解,变为流星的例证。

因为彗星具有特别的轨道和特别的性质,研究它,不仅可以了解
彗星本身,还可以获得关于太阳系的十分宝贵的信息,因此,天文学
家非常重视对彗星的观测研究。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最完整的彗
星记录。

公元前123年,史书《春秋》里就有这样的记载:“鲁文公
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

”这是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的
记录。

2415年,我国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工作者,用新装的双筒望远镜,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接连发觉了两颗彗星,分别定名为紫金
山2和紫金山6。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连续发觉两颗彗星,引起了举世注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