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PPT课件4 人教课标版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PPT课件4 人教课标版


课时43 │ 考点整合
课时43 │ 考点整合
课时43 │ 考点整合
课时43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课时43 │ 要点探究
课时43 │ 要点探究
课时43 │ 要点探究
课时43 │ 要点探究
课时43 │ 要点探究
联系
①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统一于依法治国之中 , 无论是党的领导活动还是行政机关的活动,都必须 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
第十四单元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
目录
课时42 政党的特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 位的确立 课时43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课时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时4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 单元提升总结
第十四单元 我国的政党和政 党制度第十四单元 │ 考考向考点考向课时
课 时 42
②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依法 执政的本质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 上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而依法行政是对人民 负责的具体体现
③依法执政是依法行政的政治保证,依法行政是 依法执政的具体体现
课时43 │ 要点探究
课时43 │ 要点探究
课时43 │ 要点探究
行为主体
与主体相关的知识
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3 │ 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课时43 加强党的领导, 改善党的领导
课时43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课时42 │ 考点整合
课时42 │ 考点整合
课时42 │ 考点整合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课时42 │ 要点探究
第十四单元 │ 复习策略
2.近几年来,本单元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复习时, 不仅要对课本知识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理解,而 且还要注意联系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分析。在解答选择 题时,一方面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找到突破口;另一方面, 还要运用排除法———排谬、排异、排重, 这样才能紧扣 题目选出正确的答案。
第十四单元 │ 使用建议
2.引导学生对本资料中出现的知识间的联系作适当扩 展,并能结合典型例题进行分析,特别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的 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内容能结合课本知识进行解读。
课时42 │ 政党的特征和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 确立
课时42 政党的特征和中国共 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课时42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考向 从这几年高考的命题方式来看,这部分既有大量的选择题, 也有大量的非选择题。一般在党的理论有重大突破、党有比较 重大的活动或者是具有特定意义的年份时,非选择题出现的概 率比较大,甚至是单独作为大题出现。一般出现非选择题时, 对选择题的考查相对就会减少。通常情况下,非选择题中对政 党知识的考查多以两种方式出现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高考趋向】 根据近年来高考的命题规律和当前的社会 热点、焦点,2011年的命题重点如下: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200 9年10月召开,其中的最新精神需要特别关注;要注意党 的建设 2.党在应对金融危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应发挥什 么作用 3. 我们党在制定和实施政策上更加关注民生,注重维 护社会公平,切实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上学、就业、看 病等问题
考点
1.政党的特征 2.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课 时 1.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 43 2.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课时
考点
课 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44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课 时 1.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
45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十四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1.本单元中,中国共产党的性质、领导地位、执政 方式及党的建设是高频考点,基本上都是以时事背景为依 托,以党的重要决议为精神考查,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要求 较高。另外,我国的政党制度也有所涉及,多以选择题形 式出 现。因此复习时首先落实考点的内容,其次多关注一 下党、政协在国家生活中的大事情,并注意知识的内在联 系,如人大与政协、人大与党、国务院与党、党与人民之 间的关系等等。
第十四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本单元与时政热点联系较密切, 因此建议将本资料 与课本知识结合,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明确中国共 产党执政的历史,特别是探索执政规律的历史,理解加强党 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初 步明晰其具体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党的认识和了解,自觉 拥护党的领导。掌握关于政党制度的基础知识,正确理解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优 越性,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我国政党制度的意识。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1)以经济或社会领域的社会热点问题或重大成就为背景, 结合经济、哲学或其他政治知识(主要是国家的有关知识)进 行考查;(2)对于党的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多从哲学和政党 知识角度分别进行考查,如果是经济领域的理论突破也会结合 经济常识。在实行综合考试的地区,选择题中也有这种趋向。 在选择题中,题目的背景材料多选用党的领导人的重要讲话、 党的会议决议或者是党的某项活动(多是体现当年党的工作重 点的活动)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向
【考向储备】通过对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的分析可以 看出, 本课中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党的领导方式,党的建设,人 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有时也会涉及政 党的性质和政党制度。其中比较稳定的考点是党的性质、地位、 作用以及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
第十四单元 │ 考点考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