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文言文训练

六年级文言文训练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1江者,其 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 功2契(q i )3其舟,曰:“是4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 者5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 6乎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蛇添足楚有祠(c 1)者 二赐其舍人2卮(zh i ) 3酒。

舍人相谓 4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请 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 一人蛇先成,引5酒且6饮之,乃左手持卮, 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 “蛇固 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 .亡7其酒。

1祠者:祠者:主持祭祀的人 相谓:互相商量,共同议论。

1 •字义解释: 2 舍人:旧时王公贵族家中的门客。

3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45弓1:拿起。

6且:准备。

7亡:失掉,指未喝上。

成()之(2 •句子翻译: )固( ) 终(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3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1。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I e i ) 2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3。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1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和树茎 2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3笑:耻笑1 •字义解释: 释()冀( )以( )治( )2 •句子翻译:兔不可得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执竿入城3 •寓意文言文训练(1)3契--用刀刻。

4这里5契者:刻的记号6惑:迷惑,糊涂1 •字义解释:其()自( )止() 2 •句子翻译:之()1涉--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

2 遽--立刻,匆忙。

①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1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2。

俄4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5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5依而截之。

1初:开始时2 计无所出:计,计谋,策略。

指想不出办法 3 俄:不久4但:只5 遂:于是1•字义解释:执()之()至()截()2•句子翻译: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3•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鹬蚌相争赵且1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方出曝2,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3其喙4。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5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6。

渔者得而并禽7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8大众,臣恐9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1将要2 曝:晒3 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4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5即:就,那就。

6 舍:放弃。

7禽:同“擒”,捕捉,抓住。

8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9恐:担心1•字义解释:伐()过()并()愿()2•句子翻译: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渔者得而并禽之。

4 •寓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言文训练(2)1迂公修屋有迂氏①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③。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释】:①迂氏:姓迂的人。

这是作者虚构的人物。

迂,迂腐。

②适:嫁。

③雨兆:下雨的征兆。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妻子东藏西匿( ) ②妻且号.且诟(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旦日,延人治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迂公家为什么会“屋漏如注”(用原文回答)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笑话讽刺了什么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所提囊。

取视之,数十金也。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 “求尔金耶”为指其处。

其人喜,②【注释】:①以:因为。

②铤:同“锭”,用以货币流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遗所提囊( ) ②公迎谓曰(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其人喜”的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华具有_____________ 和的品质。

3、鲁人徙越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披发。

以予之所长,游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注释】:①屦:麻鞋。

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

③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而欲徙于越( ) ②游与不用之国(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游与不用之国”,“不用”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岳正大胆岳正,字季方,为翰林修撰。

英庙甚重之,尝曰:“好个岳正,只是大胆。

“好个岳正,只是大胆。

从今以后,再敢不敢!”公性不能容人,或谓公曰:“顺撑来可容,使纵横来,安容得邪”(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后谪戍召还()②自题其像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或谓公曰:“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使纵横来”中的“纵横”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岳正是个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谪戍召还,自题其像曰: “不闻宰相腹中撑舟乎”曰:文言文训练(3)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 自信也。

”1解释粗体字(1)先自度其足( ) (2)吾忘持度( ) (3)宁信度( ) 2、翻译下列句子。

(1)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 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 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只允许回答三个)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 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 何不试之以足()4、 《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 “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 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 哉 1、 解释粗体词的含义。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欲之南海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_________ ④子何 恃而往 ____________ 2、 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2分)3、作者分别举“贫者” “富者”的例子,采用的是一种 ____________ 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 人之为学,关键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 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 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1)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2坐:因为。

1 •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

(1)仕于南方 仕: (2 ) 席上食菱 食: (3)欲以去热也 以: )欲以去热也 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四、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 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②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③饯行于郊衢.()④声振林木,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五、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