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
年月日
第六章服装立体造型的艺术手法
随着现代服饰的发展及社会生活的不断演变,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服饰要求已发生了深刻地变化,追求美、表现美、拥有美、享受美成为当今时尚。
就现代服装而言,一方面对面料的开发与再造,另一方面还需通过多种立体造型手法的不断创新与应用,使现代服饰与艺术展示产生更丰富、更绚丽的视觉效果,并能得到美的升华和艺术享受。
第一节褶饰立体造型法
褶饰是利用面料本身的特性,经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加工,使面料产生各种形式和效果
的褶纹,以此增添服装的生动感、韵律感和美感。
褶纹的形成是受外力作用的结果,由于面料的受力方向、位置、大小等因素的不同,产生了多种状态的褶纹,我们按其表现特征划分为叠褶、垂坠褶、波浪褶、活褶、抽褶、堆褶等形式。
一、叠褶
(一)叠褶及特征
以点或线为单位起褶,是面料集聚收缩所形成丰富、舒展、连
续不断的纹理状态。
叠褶往往体现服装设计“线” 的效果,适用于
服装主要部位的装饰。
(二)基本褶纹制作方法
1.左手捏住布料的顶角A 点,右手取任意长度B 点。
2.以A 点为圆心,AB 长为半径,折出1/4 圆的褶纹(也
可在布边的中部任意选取A 点,则折出相当半个圆的褶纹。
褶量比
取端点褶量多一倍)。
3.调整好褶纹的分量与方向。
4.将做好的叠褶放于模型的肩到肋部。
5.肩部后垂的布料做叠褶,用针或绳固定。
肩前部垂下的布料同样做出叠褶,固定。
6.将两个叠褶固定于肩上,调整出优雅的褶纹,注意强调与保留。
(三)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二、垂坠褶
(一)垂坠褶及特征
在两个单位之间起褶(或两点之间、或两线之间、或一点一线之间),形成疏密变化的曲线(或曲面)褶纹,具有自然垂落、柔和流畅、优雅华丽的纹理状态。
适用于胸、背、腰、腿、袖山等部位的设计与装饰,是服装与展示设计中应用最多的褶纹之一。
二)基本褶纹制作方法(具体演示)
三)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三、波浪褶
(一)波浪褶及特征点、线均可作为起褶单位,另一边缘呈波浪起伏、轻盈奔放、自由流动的纹理状态。
波浪褶主要利用面料斜纱的特点及内外圈边长差数,外圈长出的布量形成波浪式褶纹,其褶纹随着内外圈边长差数的大小而变化,差数越大,褶纹越多,反之亦然。
适用于各部位的饰边及圆形裙使用。
(二)基本褶纹制作方法
1.取一块布料,从任一边缘向中心或任意位置挖空一内圈,内圈
的形状可以是圆形、部分圆形、不规则圆形,还可以是螺旋形曲线。
布料的外圈可以是圆形、方形、多边形及不规则的几何图形。
其内圈
边长一般与相接合部位的长度相等,但有时为了强化褶纹也可长于相
结合部位的长度。
外圈的边长远大于内圈的边长,内外圈之间是波浪
褶的宽度,其大小、宽窄、形状可自行设计。
2.将褶纹展开并与部位组装,由于受重力与内外弧线长度差的影
响,自然成现波浪形褶纹。
3.波纹的大小、疏密可以调整。
一般外圈形成波峰处,可以略提对应
该处内圈的边缘部分。
(三)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四、抽褶
(一)抽褶及特征
线、面均可作为起褶单位,通过对布料的反复(无规律地)折
叠、收紧,呈现出收缩效果的褶纹。
它有别于用针拱缝后再抽紧缝线
形成的褶纹,这种褶纹具有较强的浮雕效果,生动活泼,丰富多变,
适用于主要部位的强调和展示设计。
(二)基本褶纹制作方法(操作演示)。
(三)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五、堆褶
(一)堆褶及特征
在面单位内起褶,把布料从多个不同方向进行堆积与挤压,呈现
出疏密、明暗、起伏、生动的纹理状态,具有较强的立体造型效果。
适用于各部位的强调和夸张。
(二)基本褶纹制作方法(操作演示)。
三)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第二节缝饰立体造型法
、缝饰及特征
缝饰是以布料本身为主体,在其反面(个别也在布料的正面,但区别于绣饰)选用某种图案,通过手工(或机器)缩缝,形成各种凹凸起伏、柔软细腻、生动活泼的褶皱效果。
其纹理感观精彩夺目,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其它装饰形式所无法替代的。
由于图案大小及连续性的变化,点的组合方式与缝线的手法变换,使其风格各异、韵味不同,但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
适用于服装局部与整体的点缀与装饰。
一、缝饰的种类与制作方法
(一)无规律缝饰
1.图案设计:可随机的、自由的绘制曲线,可相互交
叉、环绕、向任意方向流动。
2.制作方法:教师演示。
3.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二)有规律缝饰
1.图案设计:有规律缩缝的图案是按某种规则设计的,遵
循一定的规律,如网格纹按连续的正方形构成,卷花纹按连续
的V 字形构成。
2.制作方法:演示。
3.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三)嵌线绳缝饰
1.图案设计:多以不相交的直线或曲线为主,其距离、疏
密、角度可自定。
2.制作方法:演示。
3.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第三节编饰立体造型法
、编饰及特征
编饰法是将不同宽度的条状(带状)物通过编织或编结等手法组成不同块面,同时形成疏密、宽窄、凹凸、连续的各种变化。
编饰能够创造特殊形式质感和细节局部,是直接获得肌理对比美感的有效方式,它给人以稳定中求变化,质朴中透优雅的感觉,突出层次感、韵律感。
其材料可选用皮革、塑料、布料、绳带等。
编饰有绳编、结编、带编、流苏等形式。
二、制作方法
编饰是由经向与纬向条状物交织构成,其编结方法不尽相
同,这里仅对用面料编饰的方法加以说明。
1.裁剪与缝合:将布料裁成4cm 左右宽的布条,然后
将长边缝合。
2.充填:为了显现立体效果,可以在布条内充填海棉,
翻折后成为一条条有立体感的带子。
3.编织:将经向与纬向上下交替编织。
4.调整:编织时注意胸部与腰部的疏密关系。
三、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第四节缀饰立体造型法
一、缀饰及特征缀饰法亦称为添加法,是在现有面料的材质上,通过缝、绣、嵌、粘、热压、挂等方法,添加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如:皮毛、珠片、人造花、羽毛、雷丝、缎带、贴花、现成品等),使之呈现凸出衣料平面的特殊美感的设计效果。
缀饰法是产生美、创造美、装饰美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饰物的种类、大小、形状、质感、光感等设计元素繁多,使装饰效果多种多样。
恰如其分的点缀服装外型,能使朴实无华的实用服装提升到精彩夺目的艺术时装。
但要防止因点缀过度,而有沉重感、腻烦感和累赘感。
二、制作方法因饰物的种类繁多,制作方法不尽相同,我们仅对共性的方法作以说明。
(一)底布处理因缀饰物需有固定的主体才能稳固,底布则起支撑和固定作用的。
作为底布有两种情形,一是单独起底布作用的,这时底布选用无弹性、不易滑爽的面料。
二是既起底布作用,又是面料本身的,这时要考虑面料的薄厚与饰物的重量及色彩等应与之相协调。
(二)填充物填充物是达到服装立体造型效果而不可缺少的材料。
一般选择较轻挺、弹性好的材料比较合适。
如:蓬松棉、海绵、硬纱、衬布、塑料泡沫等。
(三)饰物的缀缝方法
三、应用范例(用多媒体放相关资料)。
第五节其它装饰立体造型法
一、镂空:在面料上将图案的局部切除,造成局部的断开、镂空、不连续性,它是破坏成品或半成品面料的表面,使其具有不完整、无规律、残破感的特征。
正是由于具有连续与不连续、局部不完整与整体完整的对比,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装饰效果。
这是现代服装重要的装饰方法之一。
二、缠绕:是依靠布料的悬垂性及人体外形的优美曲线进行造型。
将布料无规则地或随机地缠
原始的、古老手法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效结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