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曹操《短歌行(其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作家生平和作品背景
1、感受、品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作家生平和作品背景、诗歌内涵、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诗歌内涵、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赏析式教学为前提,具体运用导问法、比较法、点拨法、PPT(多媒体课件)等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课
(一)把握诗歌情感主线
酒是一个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酒在中国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人与酒有着不解之缘,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酒有关的诗文名句。
一壶浊酒喜相逢_——酒是喜
红酥手,黄藤酒——陆游与妻子被母亲分开,他无奈,愤恨
浊酒一杯家万里——思乡
举杯浇愁愁更愁——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了作者此时心情的孤单。
琵琶美酒夜光杯——表达的是边关将士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豪迈。
二、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沛国谯郡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少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年二十举孝廉,因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
有《曹操集》。
三、写作背景
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
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四、诗歌赏析
曹操领兵南征北战,渴望统一天下。
然而,人生苦短,人才难求。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表达了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抒发渴
望招纳贤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它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从整首诗看,基调是昂扬的。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如何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为了实现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的失败.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易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
但这不是无所作为者、不思进取的消极之“叹”,而是一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目的的英雄之叹。
这是进取中的忧叹,是追求中的苦闷,是积极的。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以上诗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用意何在?
运用了比兴手法。
“青青子衿”二句引自《郑风•子衿》成句而不露痕迹。
原句后面还有“纵我不在,子宁不来?”本意是传达女子对情人爱怨和期盼的情怀。
作者暗用这两句诗意,比喻热烈期待所求贤才的到来。
“呦呦鹿鸣”四句引自《小雅鹿鸣》本意是写宴会上主人殷勤待客的盛况。
在此表示对贤才的竭诚欢迎。
3、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八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作用?
运用了比兴手法。
这是对前文“求贤而愁”、“待贤以礼”主旋律的重复与变
奏,贤才多了仍在为贤才发愁,希望更多的贤才到来。
天上的明月运行不会停止,同样我的求贤情思也不会断绝。
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前四句描绘了贤才们的哪种心态?
表达了不知该作哪种选择,徘徊犹豫的心态。
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
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抉择,希望他们能依附于自己。
后四句用了什么典故?表明作者对此持哪种态度?
运用了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
周公在吃饭时,曾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惟恐接待贤士迟缓而失去人才。
表明作者也要像周公一样殷勤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心悦诚服地归顺。
五、研读探究
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纭,他曾讨董卓,为汉锄奸;他曾挟天子以令诸侯,叱咤风云;他曾广聚贤才,横槊赋诗。
他是奸是忠,是善是恶,你是如何看待历史人物曹操的?
思考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