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一、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呵护世界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进一座花坛时,有一个小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叔叔,你不要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你不要惊吓了它。
”在我看来,这个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的世界。
在我们面对着自己时时接触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人以关爱?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________斥责、________怒容、一句搪塞,或是一时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常在心里怀着一股怒气和怨恨,如果任凭这些情绪流泻感染,就会使眼前的世界变得灰暗,没什么美好可言。
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所以这个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一幅温馨的画面:有个常怀关爱之心的绅士走进一家花店,要求把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
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
”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
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在接触那些容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的,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1)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一声一气一脸一片________斥责 ________怒容(2)从文中找出恰当词语填空。
例:(呵护)世界 ________世界 ________世界(3)此文告诉人们________的道理,并说明了理由________。
①世界是美好的,有很多荚的景致;②我们承受着压力;③有人觉得眼前的世界是灰暗的;④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⑤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列举的两件事。
【答案】(1)一声;一脸(2)关爱;善待(3)要小心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①④⑤(4)花坛前小女孩让“我”不要走过去,怕惊吓了蝴蝶。
一位绅士请求把橱窗的花取出一部分,怕因拥挤压坏了花儿。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及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在于平时学生多读。
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如:一声斥责、一脸怒容。
(2)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关爱世界、善待世界。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课文内容,继而理解课文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短文列举的两件事:花坛前小女孩让“我”不要走过去,怕惊吓了蝴蝶。
一位绅士请求把橱窗的花取出一部分,怕因拥挤压坏了花儿。
【点评】(1)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
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27 冷风暖香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
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
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
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
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炭火正红,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
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
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
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
便牵着手跑开。
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
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陡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
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
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
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
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
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她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地摊儿修鞋,腿脚有残疾,都挺不容易的。
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
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
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
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
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
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
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涟漪.()露.出()2.文章标题“冷风暖香”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③自然段作者描写了烤地瓜女人的同行们,有什么作用?4.请你品读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
(1)“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塞在她们手上。
”句中加点字“塞”能不能换成“放”?为什么?(2)“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微笑着点点头”“眼睛亮亮的”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的理解。
5.文章第⑦自然段作者写道:“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佯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
1.yī lù2.寒风中的地瓜香味艰苦环境下女人坚强、善良、乐观的精神3.与烤地瓜女人形成对比,突出烤地瓜女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4.(1)不能。
“塞”是硬性塞给的意思,运用动作描写,一方面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另一方面暗示了两个小女孩的推辞,为后文写小孩不是女人的孩子埋下伏笔。
(2)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她笑对生活的阳光心态。
“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表现出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使我深深地感动和倍感温暖。
5.赞同。
理由: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她能坚强、乐观面对;②尽管自己也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她天性善良,同情弱小,富有爱心;③与女儿互相关爱,有温暖的亲情抚慰。
(说出两条理由即可)3.老妪yù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
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
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
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lái)。
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
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
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
时时抬头,目光睃(suō)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
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
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
但是咱们不要了。
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
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
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⑭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⑮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行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
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
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
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⑯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
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1.文章第②段交代了怎样的现实?这么写有什么作用?2.阅读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回答下列问题。
(1)“我”“不平”的原因是(2)“我”产生“体恤”和“怜悯”的原因是3.第⑨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人物描写中的______描写。
这样描写老妪的作用是。
4.“我”故意多给老妪两毛钱,出于什么目的?后来“我”为什么自责“猥琐”?5.揣摩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6.用“”画出与老叟“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绝无半点乞意”相呼应的句子,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请结合文章分析“我”最可贵的地方在哪里。
8.你是如何理解同情心与尊重的?1.现实:商业味浓,人情味淡(答出“人情淡薄”等大意即可)。
作用:衬托了老妪诚实善良的尊贵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