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心力衰竭教案
三、放射性核素检查 心血池显影可判断心室腔大小,并以收缩末期和舒张
末期的心室影像的差别计算EF值。
‹# ›
实验室检查
四、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可以求得两个数据: (一)最大耗氧量(VO2max) 心功能正常时,此值应>20,轻-中
度心功能受损时为16~20,中至重度损害时为10~15,极重 损害时则<10。 (二)无氧阈值 此值愈低说明心功能愈差,心功能正常时此值 >14ml/(min·kg)。 五、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目前多采用漂浮导管在床边进行
• 以美国为例,50~60岁成年人中心衰发生率为1%;而 80岁以上发生率为10%。
‹# ›
临床表现
一、左心衰竭 以肺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 (一)症状 1.呼吸困难 程度不同可表现为:
劳力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急性肺水 肿 2.咳嗽、咳痰、咯血 3.乏力、疲倦、头昏 4.少尿及肾功能损害症状
• 治疗目的: • 缓解症状 • 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 防止心肌损害进一步加重 • 降低死亡率。
‹# ›
(一)病因治疗
1.基本病因的治疗 高血压 药物控制 冠心病 药物、介入及手术治疗改善心肌缺血 慢性心瓣膜病、先天畸形 换瓣手术以及纠治手术 少数病因未明的疾病如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办法不多。
‹# ›
临床表现
二、右心衰竭 以体静脉淤血的表现为主。 (一)症状 1.消化道症状 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2.劳力性呼吸困难 继发于左心衰的或单纯右心衰均可
出现。
‹# ›
(二)体征 1.水肿 首先出现于身体最低垂的部位,常为对称性可压陷性。 2.颈静脉充盈、怒张,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3.肝肿大
‹# ›
临床表现
三、全心衰竭 右心衰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
当右心衰出现之后,右心排血量减少, 因此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反 而有所减轻。
‹# ›
实验室检查
一、X线检查 1.心影大小及外形 2.肺淤血的程度 直接反映心功能状 态。急性肺泡性肺水肿时肺门呈蝴蝶状, 肺野可见大片融合的阴影。
‹# ›
病理生理
二、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 重要的有: 心钠素(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factor,ANF) 、血
管加压素(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 、缓激肽(bradykinin) 三、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机制 主动舒张功能障碍 心室肌的顺应性减退及充盈障碍‹# › Nhomakorabea‹# ›
基本病因
I. II. III. IV. V. VI. VII.
原发性心肌损害 缺血性心肌损害 如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心肌炎和心肌病 如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 如糖尿病心肌病 心脏负荷过重 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 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等 容量负荷(前负荷)过重 见于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先天性心脏病。
• 肝硬化腹水伴下肢浮肿 应与慢性右心衰鉴别,除基础心脏病体征有助 于鉴别外,非心源性肝硬化不会出现颈静脉怒张等上腔静脉回流受阻的 体征。
‹# ›
治疗原则和目的
• 治疗原则:不能仅限于缓解症状,必须从长计议,采取综合治疗 措施,包括病因治疗,调节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减少其负面效 应如拮抗神经体液因子的过分激活等。
‹# ›
鉴别诊断
• 支气管哮喘 左心衰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应与支气管 哮喘相鉴别。前者多见于老年人有高血压或慢性心瓣膜病史,后者多见 于青少年有过敏史 。
• 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腔静脉回流受阻同样可以引起肝大、下肢浮 肿等表现,应根据病史、心脏及周围血管体征进行鉴别,超声心动图可 得以确诊。
心力衰竭 (heart failure)
• 定义: 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 •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
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 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 很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心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于 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 环淤血。称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 ›
诱因
• 感染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 • 心律失常 如心房颤动 • 血容量增加 • 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 • 治疗不当 如不恰当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 原有心脏病变加重
‹# ›
病理生理
一、代偿机制 Frank-Starling机制 即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多 心肌肥厚 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
‹# ›
实验室检查
二、超声心动图 1.提供各心腔大小、心瓣膜结构及功能情况。 2.估计心脏功能
收缩功能:计算射血分数(EF值) ,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 加5% 。
舒张功能:超声多普勒是临床上最实用的判断舒张功能的方法, 可以测量E峰和A峰的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
‹# ›
实验室检查
心力衰竭的类型
四、心肌损害和心室重构 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左心衰临床上较为常见, 以肺循环淤血为特征。右心衰竭以体循环淤血为主 要表现。 急性和慢性心衰 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收缩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下 降并有淤血的表现即为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上常
‹# ›
心功能的分级
目前通用的是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 分级方案,根据患者 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四级:
I 级 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 Ⅱ级 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
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 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 Ⅳ级 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 ›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
• 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 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
‹# ›
诊断
应综合病因、病史、症状、体征及客观检查判断是否心衰。 首先应有明确的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 心衰的症状是诊断心衰的重要依据。 疲乏、无力等由于心排血量减少的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价值不大。 左心衰竭的肺淤血引起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右心衰竭的体循环淤
血引起的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是诊断心衰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