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载机培训讲义
装载机结构原理
一、概述
1、装载机的用途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矿山、
建筑、水电、港口等工程的土方施工机械,它主 要用来铲、装、卸、运散装物料,也可对岩石、 硬土进行轻度铲掘作业,短距离转运工作。
14:34 / 2
更换不同的工作装置,还可以用来推土、起重、 装卸其它物料和货物。
14:34 / 3
A、无齿型铲斗
B、有齿铲斗 C、无齿轻型材
料铲斗 D、任意型铲斗
14:34 / 33
14:34 / 5
2)履带式装载机
❖接地比压小,通过性好、重 心低、稳定性好、附着性能 好、牵引力大、比切入力大; 速度低、机动灵活性差、制 造成本高、行走时易损路面、 转移场地需拖运。用在工程 量大,作业点集中,路面条 件差的场合。
14:34 / 6
2、按装载方式分
3)后卸式 ❖前端装料,后端卸料,作业效率高;作 业安全性差,应用不广;
装载机的多功 能
二、装载机的分类
1、按行走装置分:轮胎式、履带式两种。
1)轮胎式装载机 ❖又分为整体式车架装载机与铰接式车架装载机。 ❖前者车架为整体式的,转向方式有后轮转向、全轮转向、 前轮转向及差速转向。仅小型全液压驱动和大型电动装载 机采用。 ❖后者质量轻、速度快、机动灵活、效率高、不易 损坏路面,但接地比压大、通过性差、稳定性差、 对场地和物料块度有一定要求。应用范围广泛。转 弯半径小、纵向稳定性好,生产率高。 ❖ 铰接式装载机特别适于井下物料装卸运输作业。
“V”型作业法:自卸车与工作面成60度角,装载机装满铲 斗后,在倒车驶离工作面的过程中掉头60度使装载机垂直 于自卸车,然后驶向自卸车卸料。卸料后装载机驶离自卸 车,并掉头驶向料堆,进行下一个作业循环。
“L”型作业法:自卸车垂直于工作面,装载机铲装物料后 后退并调转90度,然后驶向自卸车卸料,空载装载机后退, 并调整90度,然后直线驶向料堆,进行下一个作业循环。
“T”型作业法:该作业法便于运输车辆顺序就位装料驶走。
14:34 / 32
作业
1)履带式行走装置与轮胎式行走装置比较有何优缺点?
2)轮式装载机Z型反转六连杆机构性能有哪些特点?
3)有的轮式装载机设计采用了 机构,利用超越离合器 等结构来解决柴油机熄火后转向、托启动以及排气制动 等问题。
4)铲装密度较大的石块等物料一般选用( )。
14:34 / 22
14:34 / 23
14:34 / 24
❖履带式装载机工作装置多采用正转八连杆或正转六连杆 转斗机构。正转六连杆机构形成两个正转四连杆机构。该 机构的转斗油缸通常布置在动臂后下方并铰接在机架上, 铲斗物料撒漏时不易损伤油缸。因工作装置的重心靠近装 载机,故有利于提高铲斗的装载量。
14:34 / 21
反转六连杆机构性能特点
3)通过Z型反转杆机构铰点的优化设计,可实现装载机在 动臂升举和运载过程中,铲斗保持接近平移运动,物料不 易撒落,提高装载机装卸的作业质量。同时也可实现在任 意高度位置上卸载,并使卸载角大于45°以保证卸净。
4)Z型反转连杆易于实现铲斗自动放平,可以提高装载机 铲装和平地作业效率。
14:34 / 25
连杆机构性能特点 六杆机构结构简单,但连杆传动比小些,在大型装载机
上要保证连杆传动效率,将使连杆机构尺寸很大;八杆 机构结构较复杂,但连杆传动比较大,较适合大中型装 载机。
正转装载机构在工作时杆件运动干涉少,动臂可做成 直线型,加工简单;反转装载机构,为了避免运动中杆 件的干涉,动臂常做成“Z”形,并且,只能采用一个转 斗油缸布置在框架中间。
14:34 / 12
四、装载机的基本构造
(一)轮式装载机组成
❖主要由动力装置、车架、行走装置、传动系统、转向系 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和工作装置等组。
14:34 / 13
装载机传动系统
❖
三合一机构 (1)托启动 (2)熄火转向 (3)排气制动(托运时)
14:34 / 15
(二)轮式装载机结构特点
正转六杆机构在动臂提升过程中,铲斗收斗角(后倾角) 变化很大,易洒料,而反转六杆机构和正转八杆机构铲 斗后倾角随动臂升降变化较小,工作时不易洒料。
14:34 / 26
(四)铲斗 铲斗斗体常用低碳、耐磨、高强度钢板焊接而成,切削
刃采用耐磨的中锰合金钢材料,侧切削刃和加强角板都用高 强度耐磨材料制成。
14:34 / 19
(三)装载机的转斗机构
14:34 / 20
Z型反转六连杆机构性能特点
1)装载机铲掘转斗时,转斗油缸大腔进油,掘起力大,其 掘起力将随斗齿(或铲斗刀刃)离开地面向上转动而逐渐增 大,有利于提高装载机的铲掘能力。
2)当动臂升举至卸料高度时,转斗油缸小腔开始进油为动 力,铲斗向前翻转卸料,因铲斗转动角速度较小,由Z型 杆机构的运动特性保证了铲斗卸料角速度可得到有效控制, 故铲斗卸载惯性小,减轻了机构的卸载冲击。
14:34 / 29
六、装载机的工作过程
铲装、转运、卸料和返回四个过程构成一个工作 循环
14:34 / 30
作业方式
装载机与自卸车配合进行 作业时,常见 的作业方式有
以下4种
直线型作业
V型作业
L型作业
T型作业
14:34 / 31
“I”型作业法:装载机装满铲斗后直线后退一段距离,在装 载机后退并把铲斗举升到卸载高度的过程中,自卸车后退 到与装载机相垂直的位置,铲斗卸载后,自卸车前进一段 距离,装载机前进驶向料堆铲装物料,进行下一个作业循 环,直到自卸车装满为止。作业效率低,只有在场地较窄 时采用。
❖大多数轮胎式装载机附有液力变矩器、动力换档的 液力机械传动型式; ❖采用液压操纵、铰接式车架转向; ❖采用全桥驱动、宽基低压轮胎行驶; ❖工作装置多采用反转连杆机构。
14:34 / 16
五、装载机的工作装置
(一)轮式装载机工作装置 1、组成
14:34 / 17
14:34 / 18
(二)履带式装载机工作装置
(1)大型化和小型化 (2)新结构、新技术的采用 (3)向机、电、液一体化,电子化方向发展 (4)轮胎化 (5)多功能化
14:34 / 10
发展概况
上世纪20年代问世 40年代开始出现全轮驱动的装载机 60年代中开始出现铰接式转向装载机 80年代,装载机进入了机电液一体化 新世纪:智能化
4)侧卸式 ❖前端装料,侧面卸料,适用于地下或场 地狭窄的作业场地。
14:34 / 7
3、按转向方式分:有整体式、铰接式
铰 接 转 向
滑
全
移
轮
转
向
转
向
14:34 / 8
4、按铲斗的额定载重量分: 小型<0.5t; 中型0.6—2t; 大型4.1—10t; 特大型>l0t。
14:34 / 9
三、发展方向
14:34 / 27
1、铲斗的机构形式
14:34 / 28
2、铲斗切削刃的形状
注:齿形的选择应考虑插入阻力、耐磨性和易于更换等因素。齿形分尖 齿和钝齿,轮胎式装载机多采用尖形齿,履带式装载机多采用钝齿形; 斗齿的数目视斗宽而定,一般平齿距在150—300mm比较合适。斗齿 结构分整体式和分体式,中小型装载机多采用整体式;大型装载机由于 作业条件恶劣,斗齿磨损严重,常用分体式。分体式斗齿分为基本齿和 齿尖两部分,磨损后只需更换齿尖。
14:34 / 11
发展概况
美国克拉克公司生产的675型,功率达1000kW。 美国卡特匹勒公司开发了斗容量为17.5-30.4m3的大
型装载机。 日本东洋运搬株式会社生产的“310”型小型轮胎式装载
机(1975年),斗容量仅为0.1m3,功率约为l0kW。 我国从60年代初 第一台。 ZLl00型(斗容量5.4m3), 临沂工程机械厂开发的ZL72B型(斗容量6.1m3)。 国内厂家:柳工,厦工,龙工,成工,常工五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