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研究
发表时间:2014-07-23T15:06:46.60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5月总第152期供稿作者:李琼芳
[导读]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官方语言在我国广泛普及,如何培提高学生英语翻译水平是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李琼芳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554300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作为国际官方语言在我国广泛普及,如何培提高学生英语翻译水平是高职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本文首先分析影响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的因素,然后谈谈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最后探究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职非英语专业翻译能力
随着国际交流趋势的加强,英语在我国与世界接轨中的桥梁作用越发明显,精通英语翻译的综合性人才逐渐成为我国发展所需,使得非英语专业人士也开始认识到英语翻译能力的社会效益。
对于高职而言,如果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只重视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忽视提高自身英语水平,则无法满足社会职业的需求,很容易影响其在职场上的机会,阻碍个人职业的升迁与发展,从而陷入到“怀才不遇”的境遇中。
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技术的同时,主动学习与训练英语翻译能力,增加就业的砝码,在社会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一、影响高职非英语专业翻译能力的因素
其一,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是英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干扰因素,无论是语音、语法,还是翻译、写作,都必须思考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比如,学生在翻译“在未来的一百年里”这句话时,会译成“in the future hundred yeas”。
这种翻译方法明显不正确,中国式英语的味道较浓,应该翻译成“in the next hundred yeas”或者是“over the next hundred years”。
其二,目标语干扰。
比如,“请吃饭”翻译成“ask out to dinner”才是正确、地道的表达,但大部分学生会翻译成“ask for dinner”。
其三,认知因素。
由于汉语的学习在时态上的区别不明显,这使得学生在翻译带有时代的汉语时较吃力,比如将“过去并非那么美妙”译成“the past is not that wonderful”,这里应该把“is”换成“was”,突出这句话中“过去”这一概念。
二、高职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现状
1.语言基本差、学习兴趣不高。
在众多高等院校中,高职院校倾向于技能学习,因而高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较弱,特别是在英语方面,高职学生具有基础差、兴趣低、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的特点。
由于翻译是建立在听、说、读等基础上的综合性技能,因而受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兴趣不高所影响,其翻译学习显得比较吃力,翻译水平难以形成突破。
在翻译过程中,有的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辨析文中词汇与句法结构,无法对原文的含义彻底理解,因而最终在把握英语习语、俚语等方面犯难。
2.忽视对文化背景的学习。
翻译作为一项综合性的语言技巧,并不仅仅是语言机械的转换活动,更是两种文化的交融,涉及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学艺术、文化传统、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等等。
但是在实际的翻译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做足功课,忽视对文化背景的学习,狭窄的知识面让学生陷入翻译困境中,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面前束手无策,甚至闹出了大笑话。
比如对于“The memory of Sedan remains stationary dark shadow on the French consciousness”这句话,如果逐字翻译成“色单的记忆永远留在法国人心中”总觉得很别扭,没有抓住句子的灵魂,也无法看懂句子表达的内涵。
其中的“Sedan”并不是拼音“色单”,而是法国的“色当战役”,因而翻译成“色当之耻, 记忆犹新, 它是一块永不消散的阴影, 笼罩在法兰西人的心头”更能准确凸显句子中的内涵。
3.误解翻译能力,欠缺翻译技巧。
大部分人都误认为良好的语言基础、足够的词汇以及熟悉语法就可以看懂英语文章,也能够把英语翻译工作做好。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是对翻译能力的一种片面理解。
翻译作为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方法与规律,其中词汇、语法都只是基础性的知识,要做好翻译这门技术活,还必须考虑到一些超语言的因素。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由于欠缺翻译技巧,在所谓“直译法”的引导下翻译出逻辑混乱、晦涩难懂的语句。
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和训练,高职学生在英汉互译中不会有意识地使用翻译技巧,比如增词、减词、转换词性、拆分、重复等。
三、树立翻译技能意识,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能力翻译作为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是外语综合能力的组成部分。
但这种能力无法在短期内形成,需要有计划、有意识地融入日常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兴趣激励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形成。
翻译能力中最重要的是翻译技能意识,其形成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认知阶段;二是转换阶段;三是巧熟阶段。
高职英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培养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技能。
第一,更新认识,形成正确的英语翻译观。
高职英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翻译功能对非外语专业学生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价值,让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之后受益, 同时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发展出力。
第二,制定与高职学生相配套的英语翻译教学大纲, 并以之指导翻译教学实践。
对于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的开设,应该结合专业性质的不同来合理设置、安排翻译课程的内容, 同时以不同的学科及社会需求为切入点进行科学设计。
第三,教师讲授翻译基本技巧时,应立足于学生的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通过整体的语篇分析来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
同时在翻译中重视文化因素及上下文语境,结合语篇内、外的因素进行合理分析,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