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处理工程初步设计
1.总说明
1.1工程概况及基本特征
1) 简要说明工程概况及其基本特征, 工程建设背景中含社会政治、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2) 工程位置简介中含地形、河流湖泊、水库、气象、水文、工程地质等自然条件。
3) 业主介绍, 含组织机构、业绩、资金、管理、人材、设备等技术实力、建设及运营经验的简介。
4) 建设内容及规模、服务范围与使用年限; 项目所在地垃圾清运现状、处理现状及近期或远期规划概况。
5) 项目的定性设计, 含全厂设计使用寿命、防洪、防风、防火、防震等的定性设计。
1.2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结合项目特点, 阐明设计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3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
( 1) 与项目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 2) 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选址报告等, 包括批准机关、文号、日期等;
( 3) 工程测量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初勘报告;
( 4) 采用或参考的设计标准及规范;
( 5) 其它有关文件、会议纪要等; 项目业主提供的其它与工程相关、并经设计单位确认的资料。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简要汇总说明初步设计得出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包括: 工程( 分期) 建设规模, 占地面积, 绿化面积、道路面积,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焚烧炉处理能力、发电装机容量, 使用年限, 劳动定员, 单位能耗物耗指标、工程投资、
财务指标等;
2.处理厂工艺总体设计
2.1垃圾产生量及理化特性分析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规定的工程服务范围与期限, 调查说明垃圾现状产量、成份及理化特性, 并对服务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作出合理预测, 计算确定其设计点低位热值。
2.2工程规模及厂址选择
根据服务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 确定工程规模及其分期建设规模; 论证确定垃圾焚烧生产线配置数量, 进一步论证确定经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的机炉配置方案。
场址选择需说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对场址的原则性要求;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场址的要求; 综合分析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道路交通, 占地面积, 水源、电力供应情况, 卫生防护距离与城镇布局关系、污水排放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说明拟建场址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 以及需采取的针对性技术方案等内容。
2.3垃圾的接收、贮存与输送
根据垃圾接收量及生产线布置状况:
1) 合理确定并说明进厂垃圾检视设施、计量设施布置、数量及技术规格、参数。
2) 进厂垃圾卸料门的数量、技术规格、参数。
3) 垃圾贮坑的容量、垃圾贮坑构造应具有的防渗、防撞、防腐措施。
防垃圾臭气外泄的负压状态的保持措施。
4) 垃圾贮坑设置的渗沥液收集设施。
5) 根据垃圾的混合、倒堆、给料的时间分配, 合理确定并说明垃圾起重抓斗的布置、数量及技术规格、参数, 重点描述抓斗防碰撞、及称量等功能。
2.4垃圾处理工艺系统
1) 描述垃圾焚烧处理工艺系统。
2) 根据服务年限内垃圾产生量、垃圾成份及其理化特性的变化趋势, 确定配置的每台垃圾焚烧炉处理能力、焚烧炉炉型、技术规格及参数。
3) 垃圾进料斗、给料溜槽的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 说明在溜槽内垃圾检测装置的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防火、防堵塞、防搭桥的措施。
4) 垃圾推料器的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
5) 垃圾焚烧炉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 垃圾焚烧工况图, 同时说明料层调节装置的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
6) 焚烧炉调节控制油系统的工艺流程, 主要设备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7) 燃烧空气系统构成及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8) 辅助燃烧系统及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9) 残渣排出装置的数量、结构形式、主要技术规格参数。
10) 炉灰排出装置的数量、结构形式、主要技术规格参数。
2.5余热回收系统、
1) 余热锅炉自然循环的汽水流程、锅炉结构形式、技术规格及参数, 配套的辅助设备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2) 除氧给水系统、疏放水系统、加药、安全放排汽等系统的配置方式及主要设备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3) 锅炉给水须明确执行的给水标准, 采用的除盐水系统的工艺流程, 系统处理能力、配置方式; 主要设备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4) 主蒸汽管道系统配置方式及阀门、管道的数量、规格、材质; 主给水管道系统配置方式及阀门、管道的数量、规格、材质。
2.6烟气处理系统
1) 烟气处理系统的净化方式、工艺流程及主体设备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2) 烟气净化执行的标准, 净化前后烟气中的烟尘、二噁英、氮氧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等有害物的参数。
3) 烟气引风机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烟气管道规格、材质;
4) 烟囱的结构形式及技术参数。
5) 烟气在线监测系统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6) 烟气处理系统辅助设施( 含辅料的贮存、供应设备、管道、阀门等) 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2.7灰、渣处理系统
1) 炉渣处理系统的流程及配置, 主要设备的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2) 炉渣处理系统辅助设施( 含贮渣、渣水处理等) 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3) 飞灰处理系统的流程及参数; 主要设备的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4) 飞灰处理系统辅助设施( 含贮灰、防尘等)
5) 飞灰固化设施的工艺流程, 固化方式, 主要设备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2.8汽轮发电机组
1) 汽轮发电机组的工艺流程、汽轮发电机组的主体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2) 随机配套的高压加热器、低压加热器、除氧器、油冷却器、空气冷却器、油泵等辅助设备的数量、技术规格及参数。
3) 主蒸汽管道系统配置方式及管道规格、材质;
4) 凝结水管道系统配置方式; 疏放水等系统的配置方式及主要技术参数。
5)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流程、设备配置方式及主要技术参数。
2.6设备布置及主要设备性能参数
1) 垃圾生产线配置的主辅设备的布置方式。
2) 汽( 气) 、水、油管道的敷设方式。
3) 吊装、操作、维护设施的布置。
4) 垃圾焚烧处理线焚烧炉、余热锅炉、汽轮发电机组、烟气净化装置的性能参数
3.厂内配套工程
3.1总图运输
1) 说明垃圾焚烧发电厂位置与服务区域的关系、交通流量与垃圾运量的关系, 并论证。
2) 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中心的总平面布置中功能分区、竖向设计、消防
设计、安全疏散、绿化设计等;
3) 场内综合管网设计、给排水及雨水排除措施;
4) 场内道路或桥梁的设计标准、路面结构、起始位置等;
5) 飞灰固化块及炉渣堆放场的设计( 若有炉渣综合利用措施, 则仅需说明配置的炉渣运输设施及去向)
6) 总图技术经济指标表中应包括含厂区占地面积、建构筑物占地面积、道桥占地面积, 绿化面积, 土石方挖方量、填方量、容积率、绿化率等指标。
3.2电力系统
1) 说明电力系统的接入方案, 方案中应包括: 供电电源应由地区电力系统供给, 须明确供电负荷级别、供电方式及电源点。
上网方式, 并网线路电压等级, 发电机电压母线宜采用单母线或单母线分段方式。
2) 发电机、励磁系统选型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4) 高压配电装置、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过电压保护和接地保护的设计原则、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5) 二次接线、电能计量装置、调度及系统通信方式、防雷的设计原则、主要设备技术规格及参数。
6) 说明电力设备的布置方案。
3.3电气与通讯
1) 厂用电供配电范围、电源及电压等级、系统计算负荷( 应列出各设备负荷计算表, 表中应明确功率因数、补偿设备数量、方式与结果) ; 合理确定厂用变压器的技术规格及参数, 说明进出线方式, 安装位置及方式, 明确系统运行方式。
2) 电气传动应说明主辅设备配套电机的传动方式。
电气自动控制须说明控制模式, 控制系统的构成, 信号采集、处理、传输方式; 说明系统数据通讯方式, 明确设备操作方式。
3) 厂区室外内电缆敷设。
说明电气照明的工作照明、事故照明电源、电压及配置方案。
明确电气防雷接地措施及装置, 防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