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2009年统计年报和2010年定期报表)东阳市统计局二OO九年十二月工业统计2009年年报和2010年定期报表填报说明国家统计报表制度2009年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2010年6月,2010年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2011年1月。
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报表制度继续执行,所列文号改为“国统字(2009)106号”。
由浙江省统计局增加或修订的各项报表,所列文号改为“浙统(2009)101号”。
一、指标变化情况1、规模以上成本费用调查纳入制度,将“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103表)与“成本费用调查”(B703表)整合为“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限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B103-1表)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限非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B103-2表)。
2、“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B202表),表名改为“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取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增加“存货”和“流动资产合计”。
3、“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B106表),甲栏增加“火电设备容量”、“水电设备容量”、“核电设备容量”、“风电设备容量”。
4、部分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目录》和《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库存、订货目录》。
二、报表内容和上报时间1、网上直报系统网址:http://60.191.101.205/或:东阳统计信息网(/)—网上直报2、统计范围:辖区内所有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报表内容及时间要求::报告期别表号表名统计范围报送日期及方式年报B103-1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及产销总值(限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辖区内规模以上成本费用调查工业企业2010年1月15日前网上直报并上交纸质报表各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报,节假日不顺延。
3、大中型企业全国网上直报:网址:4、报送方式:年报:填好盖章后送达统计局专业科办公室(行政中心1831室),不允许采用传真件。
定报:直接在网上报送,年末12月份报表打印盖章交统计局。
报送时间的确认:以网络上显示的时间为准。
三、主要指标解释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及产销总值(B103-1、B103-2、B202表)第一部分指标解释(一)年末资产负债部分流动资产:指企业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应收账款: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款项。
该指标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的年末数填报。
未执行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用“应收账款净额”期末数代替。
存货: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各种资产,包括原材料、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的期末数填列。
产成品:指企业报告期末已经加工生产并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可以对外销售的制成产品。
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产成品”的期末数填报。
固定资产: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合计”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合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建造、购置、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货币总额。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的期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折旧:指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
一般根据固定资产原价(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为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确定的折旧率计算。
“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的年末数填列。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净值指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资产总计: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列。
流动负债合计:指企业在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预收帐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预提费用等。
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填报。
应付账款: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的年末贷方余额填报。
长期负债合计:指企业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的“长期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填报。
负债合计: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债务,偿还形式包括货币、资产或提供劳务。
负债一般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负债合计”的期末数填列。
所有者权益合计: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企业净资产为企业全部资产与企业全部负债的差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项的期末数填列。
实收资本:指企业投资者实际投入的资本(或股本),包括货币、实物、无形资产等各种形式的投入。
实收资本按投资主体可分为国家资本、集体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商资本。
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实收资本”项的期末数填列。
国家资本:指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政府部门或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对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集体资本:指由本企业职工等自然人集体投资或各种机构对企业进行扶持形成的集体性质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法人资本:指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企业形成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个人资本:指自然人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港澳台资本:指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外商资本:指外国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金。
根据会计“实收资本”科目计算填列。
二、制造成本部分制造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消耗: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及主要原材料、燃料和动力、包装物、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备品配件)和其他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消耗价值量按不含进项税的购进价格计算。
购进价格由下列各项组成:买价;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库费等);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用(包括整理挑选中发生工、费支出和必要的损耗,并扣除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购入材料负担的税金(指进项税以外的其它应负担的税金),外汇价差和其他费用。
直接人工:指企业在生产产品过程中,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计算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其他直接费用:指企业发生的除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以外的,与生产产品有直接关系的费用。
其他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指企业发生的其它直接费用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和上交给政府管理部门的各项费用。
制造费用:指企业各生产车间(或分厂,下同)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维修费、办公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但不包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
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工资: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
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福利费:指为生产车间管理人员提取的福利费。
折旧费:指生产车间根据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和规定折旧率计提的资产折旧费。
包括生产车间的厂房、建筑物、管理用房屋和设备的折旧费。
修理费:指生产车间为修理房屋、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等资产所支付的费用。
经营租赁费:指生产车间租用办公用房、生产用房、机械设备、低值易耗品等所支付的租赁费用和土地租赁费用。
保险费:指生产车间当年支付的房屋、设备等财产的保险费。
取暖费:指生产车间当年支付的取暖费。
运输费:指生产车间在生产或销售产品过程中进行运输活动所支付的费用。
劳动保护费:指生产车间为职工配备的工作服、手套、安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用品等所发生的支出和高温、高空、有害工作津贴,洗理费等。
其中保健补贴、洗理费:指劳动保护费中所有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各种保健保贴和洗理费。
工具摊销:指生产工具摊销和车间管理用品摊销。
设计制图费:指生产车间当年支付的设计制图费。
研发、试验检验费:指生产车间当年支付的用于研发、试验检验的费用。
水电费:指生产车间支付的用于外购的水费和电费。
水电费中上交的各项税费:是指企业的水电费中包含的代政府部门征收的各种税费,具体包括水费中的污水处理费,电费中的三峡基金、农网还贷、水库移民资金等。
机物料消耗:指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机物料消耗。
差旅费:指生产车间支付的差旅费,包括市内公出的交通费和外地出差的差旅费。
办公费:指生产车间发生的各项办公经费支出。
劳务费:指生产车间给雇佣的临时生产人员的,而且没有包括在直接人工中的劳务费用,如果这部分劳务费用已经包括在直接人工中,则此项免填。
通信费(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微机联网等费用):指生产车间用于通信方面的费用,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微机联网等的费用。
外部加工费:指企业委托外单位(企业)加工支付的加工费。
社保费:指生产车间为本单位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用的总计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待)业保险、劳动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企业为个人支付的商业保险等。
其他制造费用:指企业在报告期发生的除上述制造费用以外的所有制造费用。
该指标与企业会计账目中的“其它制造费用”项的数据不同,因为它不仅包括企业会计账目中的“其它制造费用”项,还包括企业制造费用中核算了的、但本调查表中未列出的制造费用项目。
即本表的“其他制造费用”是企业会计账目中的“制造费用”扣除本表已列出的各项制造费用之后的差额。
其他制造费用中支付给个人和上交给政府部分:指其他制造费用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和上交给政府管理部门的各项费用。
三、营业费用部分营业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经营费用。
运输费:指企业在销售产品过程中进行运输活动所支付的费用。
装卸费:指企业在销售自销产品时所应负担的装卸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