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作文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1)【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议论文专题训练:论点(1)主要内容: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议论文的论点要有针对性,力求新颖论点表述的文字必须是简明的拟好论点式的标题,最好有点文学色彩论点要深刻论点提出的方式如何做到开门见山提论点给材料作文如何提炼论点议论文是分析事理,阐明作者观点、主张的文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议论文的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议论文的论据是作者阐述或论证论点的根据。
要让别人赞同自己的论点,作者就得拿事实和道理作为根据来证明它的正确性。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本周我们先来谈谈论点。
一.议论文的论点必须是正确、鲜明的。
什么是论点呢?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确立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前提。
议论文的论点必须做到正确、鲜明。
正确,是指观点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情理,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表明己见,进而干预生活,是议论文写作的目的所在。
要让自己的观点立起来,首先观点必须正确。
作者所持的见解应该符合人类进步发展的大趋势,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不能绝对、片面。
如《想和做》一文的论点,既不夸大“想”的作用,也不贬低“做”的重要,正确反映了想、做两者间的客观规律,让人觉得很在理。
鲜明,就是要明确地表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对某件事情、某种现象发表议论,必须态度明朗,观点明确,不能含含糊糊,模棱两可。
写议论文就是为了树立自己的观点,那么,作者的观点就必须鲜明: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一定要明朗。
亦此亦彼、含含糊糊,就不能达到写作的目的。
此外初学写作的同学,还要注意论点的集中。
一篇文章论透一个观点已属不易,贪多求大,东拉西扯,结果必然淹没了中心,搞得读者不知所云。
“鲜明”与“正确”,是对初学写议论文者的基本要求。
如果再要求高一点,论点还应当有新意,有深意,有现实意义。
所谓新意,是说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总是重复别人的观点;所谓深意,就是不能只抓表面现象、就事论事,而要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谓现实意义,就是议论要有针对性,要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作文的论点,完全错误、荒谬的情况很少,但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见解片面或绝对的情况比较多。
如有的同学在谈人生时,认为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成才,没有想到环境只是外在条件,能不能成才最关键的是人的主观努力。
论点不符合客观实际,当然无法立足。
二、议论文的论点要有针对性,力求新颖。
议论文是我们参与生活的一种方式,所以论点还应有较强的针对性。
在一篇题为《我也说说考试》的文章中,有这样两段:在社会舆论声讨应试教育的一派热潮中,我们紧张的期末复习考试阶段又来到了。
这几天,同学们几乎是见面就互相诉苦、痛骂考试,学习完全是在一种不想干、又不得不干的被动情绪下进行的,班里气氛很不对头。
其实,考试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件挺好的事情。
考试是给人以压力,可有点压力不是好事吗?我们本来懒得学习,经考试一压,都乖乖地学去了。
数年后看看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东西,说不定还会感激考试呢!我爸说,“文革”时就是因为没有考试,许多真正优秀的学子不能上大学深造呢。
……这篇作文的论点针对性就很强。
在一片哗然的否定声中,发出一种“别样”的声音,启发大家换个角度思考,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吗?论点在正确的前提下,还应努力求新。
观点再好,说来说去,尽人皆知,再说还有什么意义?这里我们所说的“新”,可以有两层含义:一层是人类意义上的,即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
另一层是自己生活圈子意义上的,大家尚未意识到,有人首先提出来,这观点也应当说是有新意的,《我也说说考试》就可以说是在这种意义上的“新”。
我们在学写议论文的时候,篇篇出新是很难做到的,但是生活中,“新意”又是议论文写作的价值所在,我们应该把这条标准记在心里,在今后的写作中努力追求。
三、论点表述的文字必须是简明的。
论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社会现象作出的判断。
这一思维的形态,用文字来表达,就必定是一个判断句。
而且常常是陈述性判断语句,直接表明作者主张什么,反对什么。
例如,看到同学们课间开玩笑,玩笑开到对骂,吵架,甚至动手动脚打了起来。
对于这种生活现象,作者就提出了论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开玩笑要有度。
”这个论点,就是通过判断句的形式提出来的。
作为论点的判断句,应该简短明白,高度概括。
例如有位同学在《谈勤俭节约》中提出论点的时候,写了这么一段话:“在战争的年代,条件艰苦,需要勤俭节约;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情况起了变化,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改善,我们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呢?同样需要勤俭节约。
”这个论点,写得比较罗嗦,如果改为“新时期也要勤俭节约”,就显得简明了。
四、拟好论点式的标题,最好有点文学色彩。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递显要信息的重要部分。
由于它位居文章结构之首,所以文章题目的优劣也会直接影响阅卷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议论文拟题的基本要求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醒目、舒畅。
具体而言,可鲜明,可形象,可简洁,可别致,可整齐,不一而足。
总之,以能激发阅卷者阅读兴趣或使之有耳目一新之感为最佳。
议论文的题目要求符合文体特征,要求鲜明,使人见其题而知其旨。
观点鲜明的文章最受阅卷者的欢迎,因为它具有清澈感和透明感,能够传达出文章内容之大概,便于阅卷者准确而快速地把握整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如《诚信不可抛》、《科技与人文齐飞》、《移植的记忆,创新的杀手》、《坚强——我不朽的信念》《灵魂在高处》《因细腻而伟大》《信念是生命的脊梁》等文题,均是鲜明、夺人眼目的好题目。
在鲜明的基础上追求形象、生动和富有个性,则是议论文拟题的更高要求。
这类文题能抓住阅卷者的视线,使之观其题便欲睹其文,效果奇佳。
如文章中心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拟题为《学会在别人的唾沫中游泳》,别致中显出几分幽默,令人产生一睹为快之感。
例文:向人生的高空飞翔有一块石头在深山里寂寞地躺了很久,它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能够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
当它把自己的理想告诉同伴时,立刻招来同伴们的嘲笑:“瞧瞧,什么叫心比天高,这就是啊!”“真是异想天开!”……这块石头不去理会同伴们的闲言碎语,仍然怀抱理想等待时机。
有一天一个叫庄子的人路过这里,它知道这个人有非凡的智慧,就把自己的理想对庄子说了,庄子说:“我可以帮你实现理想,但你必须先长成一座大山,这可是要吃不少苦的。
”石头说:“我不怕吃苦。
”于是石头拼命地吸取天地灵气、自然精华,承接雨露惠泽,拼命生长,不知经过了多少年,受了多少风雨的洗礼,它终于长成了一座大山。
于是,庄子招来大鹏以翅膀击山,一时间天摇地动,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后,山炸开了,无数石头飞向天空,在飞的一刹那,石头会心地笑了,它终于体会到飞翔的快乐。
但是不久它就从空中摔下来,仍变成当初的模样,落在原来的地方。
庄子问它:“你后悔吗?”“不,我不后悔,我长成过一座山,而且我飞翔过!”石头说。
其实人的一生就像石头一样,最初的开始和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但同生为石,有的石头胸怀飞翔的梦,同生为人,有人却有凌云之志。
为什么我们不能像那块石头一样拥有飞翔之志?一个人的目标定得高,他就必须付出更多的辛劳和汗水,即使经过全力打拼不能实现目标,至少也比目标定得低的人走得远、实现得多。
林肯总结自己一生的经历得出这样的结论:自然界里的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
我们的先辈在经历或目睹了太多的翱翔或匍匐之后,意味深长地告诉我们这样的人生哲理!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
志存高远吧!壮志凌云吧!让我们拥有一个值得一生为之拼搏的高远志向吧!不在蓬蒿间低低飞舞,敢上青天的鲲鹏比翼,摈弃燕雀屋檐下的廉价欢悦,勇敢地飞上高空接受风雨雷电的洗礼。
为理想拼搏,向人生的高空展翅飞翔。
(《做人与处世》王新文)五、论点要深刻在议论文写作中,文章论点既要正确、鲜明,又要深刻。
所谓深刻,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能从社会生活和材料中发现人所未见或不曾注意到的东西,而不是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说一些空泛的不痛不痒的话。
要使论点深刻,就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工夫:1.境界要高。
就是说,我们在确立论点的时候要力求立意高远。
比如:见到《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这个题目,有人立论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镇上,所以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论点就显得俗而浅;有人则立论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对于在战火中受苦受难的非洲人民,应该给予同情、帮助和支援”,论点就显得深刻。
2.口子要小。
作文如作战,不能战线过长,全面出击,而要集中兵力,从“点”上突破。
口子小,目标准,浓墨重彩,走笔成文,就可避免面面俱到、泛泛而谈之弊病,收到以小见大、立意深刻之效果。
比如:文学巨匠茅盾在生命弥留之际正式向党中央提出请求,希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有个同学写纪念文章时,就抓住这一侧面,展开透彻的议论。
他把茅盾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党中央的信看做他一生创作的继续,十分精当地把它称做“最后的‘作品’”,深情地赞扬了茅盾执着地追求真理的高洁志向。
由于口子小,议得透,见解就颇为深刻。
3.开掘要深。
孟子有言:“譬如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隔行不隔理,作文也须深加开掘,方可确立深刻的论点。
比如:读了达·芬奇画蛋的故事,许多人在提出“要苦练基本功”的论点之后往往也就止步不前了。
而作家秦牧则不同,他的《画蛋·练功》一文,在阐述了打好基础、苦练基本功的基础上,又进而提出了“画蛋、练功这样的事情,应该包含在艺术工作者整整一生中”的中心论点。
由于他没有浅尝辄止,而是在深入开掘上狠下工夫,所以他所提出的论点也就更显得格外深刻了。
4.角度要新。
独辟蹊径,慧眼独具,从人们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的论点,往往不仅是新颖的,也是深刻的。
比如:有个同学以《墙》为题写议论文,就没有走将墙作为封闭的象征的套路,而是从一个常人所不易想到的全新角度,提出了这样的论点:一切有形的墙都应保护,一切无形的墙都该推倒。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墙,高墙、矮墙、山墙、院墙,还有北国的大围墙——万里长城,这些墙都应保护。
但是,横在某些人心中的无形的墙,就该推倒。
”这样的立论,是何等新鲜,又是何等深刻!六、论点提出的方式:论点提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的通过解释题目来揭示论点。
有位同学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这样揭示论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范仲淹的名言。
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我们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吃苦在别人前头,享乐在别人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