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中考历史考点大汇总

2019中考历史考点大汇总

2019中考历史考点大汇总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年~1848年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

广大工人为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提高政治地位积极进行斗争。

政治纲领:《人民宪章》中心内容: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有明确的目的。

结果:失败(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历史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实践经验。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产生条件:①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②马克思、恩格斯结合工人运动实践,不断总结经验;③汲取前人的精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1848年)(第一部较为完整而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伟大著作)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获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

②影响: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资产阶级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人民;2.建立: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3.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战士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

4.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美国南北战争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原因:美国南北双方在原料、市场、劳动力以及西部新增加的土地上实行什么制度几方面各自的不同需求,根本区别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所造成的,南北双方矛盾的焦点是劳动力问题,即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奴隶制的存在,经济上阻碍美国经济的发展,政治上成为导致美国分裂的潜在因素。

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不可调和。

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

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

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美国第十六任总统。

“裂开的房子”指——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矛盾激化,美国面临分裂。

“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美国并存的两种经济形式:半奴隶: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主经济;半自由: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林肯的主张:维护美国统一,逐步废除奴隶制,希望和平解决。

最终解决方式:武力。

二、北方的胜利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转折: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元旦起,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并允许奴隶作为自由人参加北方军队),之前还颁布了《宅地法》,战争出现重大转折;④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

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1865),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三、战争初期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①南方对战争已准备很久;②南方有强大的后盾——英国支持;③南方将领具有较强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作战经验;军队在装备上和组织上都比较好。

四、北方能够最终获胜的原因①北方实力雄厚,在经济方面、军队人数方面、军事力量方面、交通运输方面占优势;②美国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和《宅地法》。

文件颁布的意义:林肯政府既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土地的要求,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又解放了所有叛乱州的奴隶成为自由人,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这样广大的工人、农民和黑人都积极参加战争,使战局得以扭转。

五、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启示:1.有奋斗才会有成功;2.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所有种族制度都是不公正的,制度要符合国情不断创新;3.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4.国家统一,民族和谐,促进国家发展富强。

美国南北战争给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启发:①制定法律,坚决反对“台独”,依法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②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最大的努力和平统一;③针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上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华势力,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维护国家统一。

为什么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内战导火线?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这就意味着美国在政策的制定上,林肯必将行使总统的权力,反对奴隶制的扩张,南方奴隶主把奴隶制扩展到西部的希望化为泡影。

他们决定作最后的挣扎,发动叛乱,脱离联邦。

因此,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为内战导火线。

1861年南方11个州建立南方同盟,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关于美国南北战争与美国独立战争异同点的比较。

①从起因上看:北美独立战争是由于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北美经济的发展与英国宗主国的殖民压迫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而南北战争是因为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不同的经济形式之间的矛盾引起的。

②从性质上看,都带有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但独立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南北战争则带有内战的性质。

③从阶段特征看,独立战争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而南北战争则处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处在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确立其统治的时期。

④从影响看,都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前者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枷锁,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后者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为什么称林肯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如何评价林肯?林肯在内战最危急的关头,顺应了广大人民的要求,以革命的方式摧毁了奴隶制,解决了人民对土地的要求,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而林肯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评价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领导了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为废除奴隶制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来看,林肯政府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障碍,为美国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

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又一位著名的总统。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一方面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初步发展,但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非常落后;另一方面农奴制的严重阻碍还表现在农奴没有自由,使资本主义工业缺乏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还有沉重的封建剥削下,农奴无力购买工业品,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

)直接原因:残酷的封建剥削激起广大农奴的反抗,农奴暴动频繁,沙皇统治面临危机。

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巩固贵族统治。

﹡前提:不损害地主的利益。

过程: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废除奴隶制的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内容: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解放”农奴;收取份地赎金)(维护地主阶级利益)意义: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二、日本明治维新(此时中国正在进行洋务运动,与此性质相同的还有中国的戊戌变法)背景:①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天皇大权旁落,幕府将军掌握实权;②1853年西方势力入侵,激化了国内矛盾;③一部分中下级武士开始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主张以武力推翻幕府的统治,并取得成功。

根本原因:封建幕府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倒幕运动(时间:1868年)主力军:中下级武士。

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发展资本主义,摆脱民族危机。

成功原因: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较大实权;倒幕派掌握政权后,全面有效的改革。

列强忙于镇压亚洲其他国家革命,无暇干预。

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启示:改革社会中某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只有以奋进的精神实施改革开放,吸取先进文化、科技,才能使一个民族实现自强。

改革是推动国家繁荣、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吐故纳新,才能充满活力。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有何异同?相同点:性质:都是自上而下的统治者的改革。

方式: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作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性质局限性:改革不彻底,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结果: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不同点:(1)背景不同:俄国改革前面临着严重的农奴制危机,没有民族危机;日本则不仅有国内危机,而且面临着外国侵略的民族危机。

(2)前提不同:日本在改革前,武装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的封建统治,为维新改革扫清了障碍;俄国在改革前没有发生内战。

(3)内容不同:俄国改革以废除农奴制为主;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以学习西方为主。

试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从国际环境上看:列强对日本的侵略尚不深入,而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从改革阻力上看:日本阻碍改革的幕府统治在改革前已经被推翻,而中国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力量强大;从领导力量上看:日本倒幕实力派领袖进入政治核心,握有实权,而中国的光绪帝没有实权;从群众基础上看:日本重视利用群众力量,社会基础好,而中国的维新派没有发动群众力量,社会基础弱。

政治是要靠军事来支持的,明治天皇靠人民从幕府手中夺回了军权,所以维新胜利了;而光绪不发动群众,手上又没实权,所以维新失败了。

日本因为善于学习而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这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①坚持改革开放,广泛吸收世界先进文明成果。

②积极引进科学技术,大胆创新。

③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等等。

从日本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提示:努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改革开放,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平发展,反对战争。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4)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