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_电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电功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功率学生活动设计问题或任务引领1.情境创设,问题提出2.活动安排,布置任务1.学习方式2.矫正方式3.展示内容的预设德育渗透一、认识电功率1、问题引领:不同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情况是否相同,说出你所知道的。

出示:电饭煲、电灯、教室内的空调。

它们谁消耗电能多?让他们比一比。

同位交流回答空调、电水壶耗电多暂时矫正为消耗电能多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质疑他人观点2、演示:使用计量插座分别测量电灯和电饭煲消耗的电能问题引领:你有什么发现?你是怎样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尝试描述)同位交流回答电水壶耗电多,矫正:对电水壶断电,灯泡继续工作的方式,引发认知冲突,得出应为消耗电能快。

相同时间比消耗电能多少感受技术进步对实验过程的优化改进勇于质疑、善于质疑3、整合:如果时间不相同该如何比较?板书灯泡和电饭煲工作时间、消耗电能数据,该如何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类比之前学习的速度、机械功率,尝试建立电功率概念。

总结得出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比值定义法是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强调:正是因为电饭煲电功率大,所以消耗电能快。

观察,交流,回答消耗的电能与时间之比通过类比,认识比值定义法在物理概念建立过程中的作用。

4、梳理形成学习提纲问题引领:类比之前学习的电学物理量,你还想知道哪些内容?矫正:为了纪念瓦特对物理学的贡献,用瓦特作为电功率的国际单位。

说明1W=1J/s灯泡功率200W的含义:每秒消耗的电能是200J. 预设:定义、符号、单位、公式、测量、影响因素……功率的单位可能写成J/s5、深化概念(1)出示用电器铭牌:电功率是用电器的重要性能指标,标注在用电器的铭牌或者说明书上,不同的用电器,电功率一般不相同。

演算、展示两种计算方法、交流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科学规律的严谨规范(2)例题1:计算电饭煲的电功率(将定义电功率时的数据矫正为计算电功率的过程)例题2:1kW的电烙铁正常工作1h,消耗多少电能?(kW·h的由来)同时使用国际单位或者常用单位,不能混用二、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电压的关系1、演示:200W灯泡单独发光,再将灯泡与热得快(电阻)串联,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想研究什么问题?有什么猜想?灯泡变暗,说明电功率变小问题预设:电功率跟电压、电流的关系养成根据已有经验、知识和客观事实对问题进行有依据的猜想的习惯。

2、引领:确定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通过观察______比较电功率大小?①电流相同时,探究电功率跟电压的关系②电压相同时,探究电功率跟电流的关系小组内自主先设计实验,画出电路图---开始实验出示展示时要求:(1)明确研究问题(2)你的做法(2)观察到的现象或得到的数据(4)得到的结论学生回答、展示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具体如何控制变量?观察灯泡亮度学生小组实验、展示、矫正体会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养成全面敏锐的观察习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求实精神3、整合:可以发现:用电器两端电压越大、通过用电器的电流越大,电功率越大。

根据进一步的实验,可得:电功率等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

写出公式及各物理量的单位P=UI 同位交流回答4、练习巩固例题3:标有”220V 110W”的灯泡,在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是多少?假如你是电路工程师,某工厂厂房里需要并联100只“220V 110W”的灯泡,则①干路中的电流是多大?②若电能表的参数为“5(40)A”,从电路安全的角度提出你的建议。

演算、展示、交流矫正书写不规范之处减少用电器的个数、功率(减少总功率)或者在其它元件允许的条件下更换电能表具有安全用电意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引领:通过上一题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分享给大家。

在生活中注意不能同时把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接在同一插座上。

(安全用电)交流、讨论总功率过大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有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形成合作完善自我的品质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三、课堂小结知识层面收获,建构知识结构科学素养层面,实现再创学习同位交流回答四、拓展介绍灯的发展史,认识通过科技进步使用电器功率减小来节约能源。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节约电能呢?W=P↓t↓随手断电,减少用电器的工作时间。

感受科技进步形成节约能源可持续发展意识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五、实践作业1.调查家庭中各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及工作情况,从节能的角度给出一些使用建议,制作成手抄报展示汇报。

2.设计测量电功率的方法课下完成与他人分享交流,完善自身的品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电功率》学情分析学生刚刚学习过《电功》的知识,已经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理解电流做功的实质,熟练掌握了控制变量的实验探究方法。

学生知道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情况不同,如空调“耗电”,但是不能准确描述。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学生在平时购买和使用白炽灯的机会已经很少了,根据这一情况,我借助数字电能表(计量插座),直观形象的显示出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情况的差异,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教学情境中。

学生在前面已经经历了速度、功率等概念的建立过程,由此在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时候就比较得心应手。

《电功率》教学效果分析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按照于文江老师的再创学习理论和操作方法进行: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质疑批判(大三环),学生先来-交流讨论-矫正(小三步),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活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在电功率概念建立的过程中,我借助数字电能表(计量插座),直观形象的显示出电灯泡与电饭煲两种用电器消耗电能情况的差异,学生按照预设提出了电饭煲耗电多的观点,这为后面耗电快观点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效果良好。

学生在前面已经经历了速度、功率等概念的建立过程,由此在比较消耗电能快慢的时候就比较得心应手,顺利的建构了电功率的概念。

这既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又突出了电功率的意义,也突出了电功率和电功的区别。

在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时,我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作出有依据的猜想,接着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设计方案完成探究,注重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通过课堂表现来看,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在落实物理学科德育目标过程中,注重好奇心与探究欲、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等方面德育任务的落实,整节课通过最后畅谈收获和拓展内容上来看,学生在这些方面也有了一定发展。

《电功率》教材分析“电功率”是教科版9年级第6章第2节的内容,电功率是电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联系着电压、电流和电阻,又和电功、电热、能量有关系.尤其对用电器而言,电功率是反映其工作能力和单位时间内耗电多少的一项重要指标,是电器元件的重要参数,是衡量一个电器工作状态的重要数据,是电学计算的深化和重点,有一定的难度,但电功率的概念是在功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易于理解。

关于本节的教学内容,我通过实验,以电灯和电饭煲两种不同的电器消耗电能快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从“做功多少”到“做功快慢”,帮助学生实现认识上的“飞跃”;从“机械功率”到“电功率”,帮助学生实现知识间的“迁移”。

由此帮助学生理解电功率的意义,并建立电功率概念。

通过演示灯泡与电热器串联,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自然而然的引出电功率与电压电流关系的探究。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这也正和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的建构主义的核心理念相契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深刻理解电功率是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

会用电功率的公式P=W/t=UI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和方法:观察体验电能表示数变化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电压、电流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使学生懂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STS教育。

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电功率概念的建立《电功率》评测练习1、下列关于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多少的物理量B.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C.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的电能一定多D.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工作时所用的时间一定少2、电流通过电风扇的电动机10min,消耗电能60000J,它的电功率多大?3、一只小灯泡的电阻为12Ω,接到6V的电源两端,通过的电流是多少?消耗的电功率是多少?作业:1、调查家庭中各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及工作情况,从节能的角度给出一些使用建议,制作成手抄报展示汇报。

2、设计测量电功率的方法《电功率》教后反思电功率是电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下,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而是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表征的过程。

本次课利用学生的原有的电功、电能知识,通过数字电能表测量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情境再现,在学生充分感受到“消耗电能的快慢”不能描述为“消耗电能的多少”时,产生了建构新的物理概念——电功率的认知需要。

在他们获得足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电功率”。

通过出示家用电器铭牌,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物理概念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学习能力。

在探究电功率与电流、电压关系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探究欲。

通过有关社会实践活动,拓展了灯泡的发展史,渗透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有利于形成节约用电的意识和习惯。

然而,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本节课我的遗憾是:引导还不太到位,学生展示还不够充分。

课无止境,课无完美。

只有我们不断去学习,不断去改进,我们的课才会更精彩。

《电功率》课标分析《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要求物理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的《课标》中,"电功率"出现在"能量"主题中。

《课标》对"电功率"的具体要求是:"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率。

举例为调查常见用电器的铭牌,比较它们的电功率。

"为此我设计了一个从生活中家用电器消耗电能情况比较谈起,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使学生有充分的感官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意识,由错误认知为出发点,通过不断发现、自我矫正,类比迁移功率的概念,逐渐建立电功率的概念,进而深刻体会电功率的物理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