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工作先进个人事迹
篇一:大爱无痕-----捐资助学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大爱无痕
——记辰溪县优秀民营企业家、助学楷模余庆长
大爱无痕,它爱得慷慨无私,爱得挚诚纯真,爱得荡气回
肠,爱得洒脱从容。
这大爱,不用矫饰,无需做作;润物无声,来去无痕。
——是为题记
他,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事业有成,是改革开放后先富起
来的典型代表,可是他致富不忘助学,情系家乡教育,为改善家乡教育慷慨解裹。
他,年逾七旬,本该安享晚年,然而每当得知有学生因家
贫而失学,他便如鲠在喉,坐立不安,面对贫困学子总是情难自禁,倾力相助。
他,三十年如一日资助贫困学生,坚持不懈,矢志不渝。
三十年来,他资助贫困学生50余人,累计捐资近60万元。
三十年以来,在各种灾害捐献钱款、捐赠物品活动中,他总是积极响应,带头捐献。
他就是辰溪县优秀民营企业家,捐资助学的优秀楷模——
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正中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庆长。
余庆长出生于1940年10月,中专文化,中共党员,辰溪
县石马湾乡桐玉里村人。
自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他紧跟形势,发展经济,创建石马湾乡基建队,出任队长。
由于讲
诚信、讲质量,因而誉满辰溪,成为著名的建筑工程专业户。
尔后他又创建了“辰溪县金属制品厂”、“辰溪县磷肥厂”,三十年来一直在致富路上奔波。
二十一世纪初,余庆长又创建了“湖南省怀化市辰溪正中化工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长。
近年,他又修建了“正中华园”和“湘西宾馆”,二十六层高楼直接云天。
余庆长紧紧抓住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成为了时代的弄潮儿,成为了辰溪县著名的民营企业家,但他致富不忘助学,心牵家乡教育发展,情系贫困学生。
“捐资助学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愿意做,更乐意做”
八十年代初,余庆长带领家乡子弟走出石马湾,创建了建
筑队,经过一番拼搏,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然而规模还不算大。
余庆长家乡桐玉里村小学是一所规模较大的片完小,学生
人数较多。
然而在八十年代初,该校校舍已经破烂不堪,门窗残缺,桌椅不齐,已成危房。
余庆长每次回家,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虽然当时建筑队急需资金,扩充规模,提升竞争力,但他仍毅然决定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一部分来帮助家乡学校改善办学环境。
他说,“建筑队上规模耽误一年没什么,可是孩子们耽误了一年可能就会影响他们一辈子,我就停上规模也要把学校办好”。
话语质朴无华却掷地有声。
从1981年到1983年,他共捐资近6万元,在当地政府协助下,新修了桐玉里小学校
舍,还修了一栋幼儿园。
修葺一新的桐玉里小学在当时是县内环境最好的小学之一,学校教室宽敞明亮,校园绿树成荫,当地群众夸赞余庆长“发财不忘家乡,修学校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余庆长对此总是轻描淡写:“钱财乃身外之物,我不做守财奴,有钱还要有德,捐资助学是很有意义的,我愿意做,更乐意做。
”
九十年代年代初,苏木溪瑶族乡学校校门前有一段近200
米的路一直破烂不堪,师生上学、放学出入极为不便,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腿泥更是家常便饭,该校领导也多次向当地政府建议修好这条便民路,但苦于财力窘状,当地政府一直拿不出资金来维修。
余庆长得知情况后,立即驱车,亲赴实地查验,了解了实情后,余庆长二话不说,当即表态,愿出资维修这条路。
在余庆长的大力援助下,不出半个月,这条方便瑶乡师生出入的“希望路”竣工,余庆长在这条路上捐献资金近4万元。
事情过去了十多年,可瑶乡人谈起余庆长,总是竖起大姆指,直夸他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
对教育的爱,余庆长爱得慷慨无私,不矫饰,不做作,他
就是这样的人。
“小恩小惠不要铭记在心,助学不图回报,是我的一贯态度”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很容易,可坚持三十年如一日地资助贫
困学生,恐怕没有几个人。
余庆长做到了,从正值壮年到古稀之年,他矢志不渝,坚持不懈。
三十年里,余庆长资助的贫困学生遍布辰溪城乡,有的已学有所成,工作在大江南北和海外大学;有的正在大学苦修学业;有的还正在高
中、初中就读,成绩优异。
三十年来,余庆长共资助贫困学生50余人,累计捐资近60万元。
瑶乡子弟米君,成绩优异却家境贫寒。
上海复旦大学的一纸录取通知让他的家人既喜又忧,喜的是农家子弟终于跳出龙门,忧的是高额的学费从何筹集。
余庆长得知情况后,立即登门送上了他对米君的第一笔捐资,此后便接连不断,一直援助他研究生毕业。
现如今,米君已学有所成,客居新加坡,任新加坡大学客座教授。
罗子山瑶族乡的石小红攻读北京邮电大学,后塘瑶族乡的舒梅考入湘潭大学都离不开余庆长的无私援助。
考入南京大学的田健和考入北京理工大学的张玉蓉等都在余庆长的慷慨捐助下已成为优秀的人才,时代的佼佼者。
辰溪煤矿子弟禹娟,龙泉岩乡的谢叶、谢青姐妹,桥头乡的李奎都在余老的帮助之下,顺利地完成了学业,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
这样的名单还很长很长……
爱有多远,梦想就能行多远。
在余老的无私援助下,他们纷纷学有所成,学有所长,走向社会,做出成绩,取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
此时,他们都没有忘记曾经无私援助过他们的好人——余庆长。
这些贫困家庭走出来的佼佼者永远铭记着余老的教诲:“认真做事,好好做人”。
散布天南地北,甚至海外的
学子常远道而来,看望这位慈祥、善良的老人。
平常,他们也打电话、写信给余老,言语间总充满着感恩之情。
客居新加坡的米君在电话中
提出要寄款10万,帮助余庆长再创伟业。
可余庆长在电话中说,“小恩小惠就不要铭记在心,助学不图回报,是我的一贯态度,助学图回报,不是我的为人”。
这样的电话,余庆长不知接了多少个;这样的婉言谢绝,余庆长也不知说了多少回。
对贫困学生的爱,余庆长爱得挚诚纯真,永远不图回报,他就是这样的人。
“帮助贫困学生,我就要做到生命不息,助学不止”
“人生难得古来稀”。
余庆长今年已经72岁了,与他同时代的人早已安享晚年、乐享天伦了。
可他却淡而不闲
,忙而得乐。
他的事业仍在继续,他的捐资助学行为仍在继续,热情不减。
最近几年捐助的一部分学生,现在还在读初中、高中和大学。
他开玩笑说:“等到这几个学生大学毕业,恐怕我早已作古了”。
不过他表示不管怎样,捐资助学这个事情一定要做下去,决不会断。
三十年里,余庆长不仅在物资上给予贫困学生以帮助,同时还在生活中关心、关注、关爱他们。
凡是他资助的学生,他都要登门家访,了解情况;寒暑假里,他又请学生们到他家中作客,尽显关爱之情。
在平常的交谈中,余老总是对他们晓之
篇二:勤工助学个人优秀事迹
勤工助学优秀个人突出事迹介绍
勤工助学,是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勤工助学是学校学
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勤工助学,是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
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我的岗位在实验中心。
在勤工助学期间,我一直担任着实验室助理的职务,在实验室为徐建军老师分担了许多任务。
不管是打扫卫生,收拾东西,还是整理签到本,帮老师上报工时,这些都成为我工作的重要经历,我也为我增加了生活的乐趣和工作经历。
在大二之初,我还并不熟悉实验室的一切,只是认识部分学长在实验室埋头苦干,看他们认真奋斗的身影觉得非常羡慕。
来到实验室之后,我的工作从最初的整理芯片开始。
开始的时候并不认识芯片的型号,是问了几个学姐我才顺利完成了任务。
后来,收拾东西,整理名单,打扫卫生,对实验室越来越熟悉,我的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在勤工助学期间,我都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更不无故缺岗,诚恳待人,以心服众,让我的微笑给大家带来轻松愉悦欢快的心情。
我热爱勤工助学这份工作,它不仅仅给予我生活上的补助,更是让我从内心底里欢喜得感受到到自强后的愉悦。
还有就是它一方面
让我体会到劳动的辛苦与艰难,也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
能减少父母的负担,就算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也能给父母少许欣慰,自己也不再那么愧疚;还有一方面它让我认知道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我一定要虚心学习,认真求取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