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拉兹·贝拉 影视美学课件及复习要点

巴拉兹·贝拉 影视美学课件及复习要点

数码技术,复制技术,网络传播 仿像与模拟:模糊着真与幻的界线。
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研究
电影艺术语言成熟在美国 电影与戏剧的不同 创造性的摄影机 特写 摄影方位 剪辑 摇镜头
电影艺术语言的成熟在美国
欧洲人首创了电影,但电影的新形式和新语 言则诞生在美国
欧洲太保守,将古老艺术奉为一切艺术的绝 对标准和唯一典范。
艺术家能够通过手势或表情等外形动作来朴实地表现人的心 灵。
文字文化对视觉文化的冲击:
印刷术发明,使远距离的脱离视觉的交流成为可能,人们不 用身体语言也可交流了,身体的表情功能退化,靠面部来表 情达意的方法便渐归淘汰。
雨果:印刷物不仅代行了中世纪教堂的职责,而且成为人们 思想的传达者。文字粉碎了教会的严密统治,把教堂细割成 千千万万册书籍。
巴拉兹·贝拉的电影美学思想
内容
贝拉的生平 贝拉的主要电影美
学思想和贡献
贝拉的生平
Béla Balázs 1884年8月4日生于塞格德,1949年5月17日卒于布达佩斯。 1908年毕业于布达佩斯大学。关注戏剧的影响力。 1919年匈牙利革命失败后,流亡国外25年:侨居德国和奥地
利期间开始从事电影评论工作 ;1941年侨居苏联 1945年:回国后创建电影研究所。 著作:
可以在情节和表演方等方面完全一样,但由于剪接手法 不同,结果可能塑造出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物,揭示出两 种完全不同的生活面貌。 特写:从人的眼角里慢慢流出来的一滴寂寞的眼泪。
创造性的摄影机
电影为什么是独立的艺术:
可变的距离、从整体中抽出细节、特写、可变的拍摄角度、 剪接以及运用以上技巧获得的一种新心理效果,这就是观众 与剧中人物的合一。
我们看到一片渺无边际的大沙漠,一长条孤独的蹄印在平滑的沙面上 向天边伸展,永无尽头。
蹄印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它有了“表情”:愈来愈飘忽不定的蹄印告 诉我们说,马已经从疲乏到完全失力了。
人的脚印:从Z字形的脚印进而看出他是在摇摇晃晃地走着。 来福枪,军刀……一系列的特写表现那个人怎样一件件地扔掉他的装
《死亡美学》(1906) 《舞台表演理论》(1922) 《可见的人》(1924) 《电影的精神》(1930) 《电影文化》(1945)
创作:
诗集:《明天》(象征主义诗歌) 诗剧:《木刻王子》(1917)《蓝胡子公爵的城堡》(1918)(两部
皆由巴托克作曲)
电影:《三分钱歌剧》(1931);《蓝光》(1932,与人合写,导演, 里芬斯塔尔);《在欧洲某处》(1947)
观众与剧中人“合一”
在电影院里,摄影机把观众引入了画面本身。我们仿佛站在 画面里观看一切东西,影片里的人物就像在我们周围。
我们“用罗密欧的眼睛去看朱丽叶的阳台,并用朱丽叶的眼 睛去俯视罗密欧”
电影打破欧洲美学和艺术哲学中的“小世界”原则
小世界原则:艺术品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有距离的“小世界” 电影消除了观众与艺术作品的之间的距离,带来了一种置身事中的参
格里菲斯的贡献:
完善了电影语言,尤其是特写和剪辑等。
电影与戏剧的不同
戏剧的三个基本原则:
观众可以看到演出中的整个场面,始终看到整个空间 观众总是从一个固定不变的距离去看舞台。 观众的视角是不变的。
电影完全抛弃了这三条原则:
在同一场面中,改变观众与银幕之间的距离 把完整的场景分割成几个部分,或几个“镜头” 在同一场面中改变拍摄角度、纵深和“镜头”的焦点。 蒙太奇: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镜头连接起来。“两部影片
特写往往能生动地揭示出内心的真正活动。
平静的谈话,但手在颤抖,紧张地捻着一个小玩意
导演在特写里表现出自己诗的感觉。
特写揭示事物的面貌和表情,反映了我们自己的潜在 感情
特写的例子:罗姆的《十三人》(物的特写)
一个人去求救,如何来选择:只表现蹄印
因为蹄印说明了最可怕的东西——即漫漫的长途
面部表情可以迅速地传达出内心的体验。
画面语言更具普遍性
身体语言比文字语言具有更大的相通性 无声电影不受语言隔阂的限制。
电影今天已经只说全世界人民都能了解的通用语言 电影必将大大有助于消除不同种族和民族在身体动作方面的差异,
并因而成为推动人类身中大同世界发展的最有作用的先驱者之一。
并不否认文字文化的价值
备,拿出全部的力气,咬紧牙关,不屈不挠地挣扎着前进。他本人从 未露过脸,但是他在我们想象中的画像却更加悲壮动人。我们仿佛读 到了一首漫长路程的悲剧诗,而每一个新的足迹、每一件新的东西都 是其中的一段新的诗句。
“可见的思想就这样变成了可理解的思想,视觉的文化变成 了概念的文化。”
电影:重新使人“可见”
电影重新发挥了“视觉”的作用
电影使人们可以“纯粹通过视来体验事件、性格、感情、 情绪,甚至思想。”
电影画面的直接性、丰富性
“它有时候能表达语言艺术家所难以表达的某些东西了。” “人的内心也将变成可见的了。”
电影美学思想和贡献
开创电影文化学 对电影艺术特性的研究 肯定电影技术进步 重视电影教育
开创电影文化学
古代人的视觉文化
在文字没有伴随印刷术大规模普及以前,人们的很多东西通 过视觉加以传达
“画家可以画出人的精神和思想,而无需借助于‘文言’, 因为人的精神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化为非文字不能表达的概念; 它们能够被点点滴滴地彻底体现出来。”
与感。 中国的“人入画”故事:
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风景画,他自己也循画中的小径而去 一个青年看了一幅少女嬉春图,入画娶之,第二年,画上出现了一个婴

特写
可见的生活:
一部优秀的影片可以通过特写来揭示我们生活中 最隐蔽的东西。
就像听音乐,我们不只听到了主旋律,还听到了 每个细节。
特写的抒情力量
要是没有理性和概念的文化以及随之而来来的科学发 展,社会就不会有进步,从而人类也就不会有进步。
我们根本没有理由去偏爱人类的这一种成就而否定另 一种。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大行其道的视觉文化
读图时代:
报纸杂志以及书籍的图片化及图片量增加
《老照片》
文字性阅读的相对衰落:看电视还是读书?
影视传播压倒了声音传播 新技术、新媒体带来的视觉泛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