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4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14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与巴洛克建筑
2、特征处理
③教堂建筑 a.广场(Piazza) 西方认为广场是城市客厅,成就很高。 A)类型多样:如集合广场、纪念性广场、 装饰性广场、交通性广场等 形式多样:如长方形、梯形、圆或椭圆 形、不规则形、复合形等。 B)早期做法:空间较为封闭,建筑布置自 由,主题偏于一角。 后期做法:规划严瑾,以券廊围合空间 开敞(用券廊广场空间主题位于中央)
e.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人文学者,文艺复兴时期大师, Perspective 透视画法的开创者,建筑大师) 5、建筑理论 ①文艺复兴建筑重要特点与成就之一——出现许多杰出的建 筑师和建筑理论著作。出下了许多人文学者、多才多艺之人。 ②建筑理论研究的内容 a.探究如何创造完美和谐的质量和美的衡量标准:强调人体 美,柱式构图,用数量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美的比例和协调关 系,美学标准,自身独立完整的和谐静态美受到推崇。 b.古典柱式的研究、整理和确定 A)代表建筑师与建筑理论书籍 阿尔伯蒂《论建筑》; 帕拉第奥《建筑四书》 维尼奥拉《建筑五柱式》 其它有达芬奇(机械工程师、画家、解剖学家(解剖十几具 尸体之人)、雕塑家非常神奇之人,用左手从左到右书写、 反写(镜中可以看出是正字),非常怪之人;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伯鲁乃列斯基等。 总体理解:才华横溢+多才多艺=文艺复兴之人
二、建筑
二、建筑 1、巴洛克教堂 ①注重正立面处理:波动、装饰、体积感的处理等 ②空间充满动态效果 ③室内强烈装饰色彩,光线等运用创造神秘而又富丽的效果 ④代表作:罗马圣卡罗教堂 建筑师 波罗米尼(在精神错乱状态下,设计出断山花、藻井、蜡做模 型——流动感。) 2、法国古典主义宫殿和府邸 ①基本格局:三合院为基础,中部为气派豪华的社交大厅(沙龙),以大楼为视觉主体。 ②与几何规则式花园结合 ③内部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常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点 三、建筑形式 1、群体布局 ①广场 a.巴洛克广场 :开敞、通透、富于动态,同时亦很有秩序、中心感强烈。 椭圆:既有中心,又有动态方向 代表作:罗马波波罗广场(放射形大道、透视感强、中心感强)和圣彼德教堂广场 (设 计师:伯尼尼);凡尔赛宫、俄罗斯的圣彼得堡均为放射形
第十四讲 巴洛克与法国古典主义
第十四讲 巴洛克与法国古典主义 (Barque & Frech Classicism Architecture 17thc – 18thc.A.D)
一、概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概述 1、定义: 巴洛克建筑愿意为 “畸形的珍珠”,含有希奇古怪含义,它是17世纪意大利等在文艺 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艺术手法,形式上看作文艺复兴建筑的变化和支流。 意大利服装设计=阿马迪(古典)+范四哲(巴洛克) 2、特点: 大量运用自由曲线的形体,追求动态,强烈的装饰,雕刻和色彩,爱用相互穿插的曲 面和椭圆形空间,善于制造神秘而又华丽的室内气氛。 教堂和广场是此类风格的典型代表。 第一座巴洛克建筑:罗马耶苏会教堂。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绝对君权国家大型建筑中竭力推崇的有组织、有秩序的 古典风格。 法国绝对君权制度的象征——罗浮宫 特点:建筑造型庄严华丽、规模巨大,手法上强调轴线对称,主从关系,突出中心和 几何形体,古典柱式运用更加普遍和规范化,内部空间和装饰上有强烈的巴洛克风格。 宫殿纪念性广场、园林是代表。
五、建筑实例
1、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Dome of S.Meria 1420——1434 总高=116m 跨度=42m) 建筑师:伯鲁乃列斯基(Filippo Brupelleschi 报春 花,文艺复兴的开端) 2、坦比埃多小教堂(Tempiette 1505——1510) 建筑师:伯拉孟特(Donate Bramante 1444—— 1514) 3、圣彼德大教堂(S.Peter 1506——1626) 建筑师: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 4、吕卡第府邸(Palazzo Ricardi 1444—— 1460 ) 原:美第奇家族——出现过很多皇后,提供皇后 5、圆厅别墅(Rotunda 1552 ) 建筑师:帕拉第奥(Andrea Pallaeio 1508——
更多反映在大教堂建设中,用秩序的完美来体现神性。 ④新构图手法 A)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 Motif) 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大师创造的一种新型券柱式构图,构 图细腻,有条不紊又富于层次变化,追随者甚众。 到目前为止,真正的风格只有2个:密斯风格、帕拉第奥母 题(《建筑四书》作欧洲教材) B)大小柱子套叠 米开朗基罗创造的一种新型柱式构图,目的是具有多重尺度, 以满足不同环境的需要,巨柱式+小柱式 ,雕刻动态、体积 用于建筑构图之中。 ⑤空间透视感的处理(导向、尽端、界面连续规整) ⑥粗琢:建筑表面用粗糙、砌缝宽广的材料砌筑,常出现于 基座、下层或转角处,产生稳定坚实的效果。 五、建筑实例
二、建筑物
③古典柱式及构图的应用 ④几何化的处理 ,强化古典精神(如:圣彼德大 教堂) 2、府邸(Palazzo) ①位置重要,城市中心,反映使用者社会地位的提 高。 ②平面基本类型绕内院布置,沿街立面整齐庄严, 封闭厚实。 ③立面处理程式化,以佛罗伦萨为代表:外观分层, 基本单元进行重复与叠加,引入古典元素(柱式、 拱窗),粗琢(rustication)墙面做法。
第十三讲 文艺复兴建筑
第十三讲 文艺复兴建筑 (Renaissance Architecture . 15th C.——16 thC. A.D)
一、概述
一、概述 1、定义: 文艺复兴运动: 欧洲14th末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思想文化运 动,试图借助古典文化来反对封建文化和教会的精 神统治,并建立自己的文化。它孕育了近代西方文 化。 2、起源 发源于意大利,那里产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和资本 主义萌芽,为获得意识形态领域的支持,从历史的 文化题材中选择。 3、特点: ①“文艺复兴”一词愿意是“再生”的意思。最早 见于该时期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1511—— 1574)的著作《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用于 概括整个时期文化活动的特征。
六、本讲小结
六、本讲小结 1、文艺复兴建筑是这场思想文化运动下的产物, 体现了反封建、反神权,倡导人文主义的内涵, 在建筑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2、该阶段涌现大批大杰出的建筑师和理论著作。 为欧洲学院派风格打下基础。 3、教堂、府邸建筑呈现新的风格,总体看整齐、 条理清晰和突出水平向秩序,具有拟人的几何化 和集中性特征。穹顶为教堂构图中心。 4、城市、广场和园林艺术成就高。多经过规划, 具有严谨规划、几何性的特点。
一、概述
3、特点: ①“文艺复兴”一词愿意是“再生”的意思。最早见于 该时期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1511——1574)的 著作《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用于概括整个时期 文化活动的特征。
②文艺复兴文化是借助于古典文化外衣的新文化,是当时社会的 新政治、新经济的反映。 ③复兴的内容是恢复古典文化(形式表达),重新确定人文主义 思想(思想内涵)。 宗教神权——尖塔;人文主义——穹顶(复兴文艺)
④新构图手法
更多反映在大教堂建设中,用秩序的完美来体现神性。 ④新构图手法 A)帕拉第奥母题(Palladian Motif) 文艺复兴后期帕拉第奥大师创造的一种新型券柱式构图,构图细腻, 有条不紊又富于层次变化,追随者甚众。 到目前为止,真正的风格只有2个:密斯风格、帕拉第奥母题(《建 筑四书》作欧洲教材) B)大小柱子套叠 米开朗基罗创造的一种新型柱式构图,目的是具有多重尺度,以满足 不同环境的需要,巨柱式+小柱式 ,雕刻动态、体积用于建筑构图之 中。 ⑤空间透视感的处理(导向、尽端、界面连续规整) ⑥粗琢:建筑表面用粗糙、砌缝宽广的材料砌筑,常出现于基座、下 层或转角处,产生稳定坚实的效果。 五、建筑实例
四、建筑形式
②园林 意大利台地园在文艺复兴时期发展到高峰。 世界园林=东方(以中国为代表,其次是日 本)、西方(意大利台地园林) 西方三大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几何规 则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林 特点:布局为规则的几何型,造园手法多样, 尤擅长水景、植物配置、雕像、雕刻。 代表作:埃斯特庄园、兰特庄园 东方——自然、步移景移、曲经通幽 西方——规则、植物、动物、几何化
2、特征处理
C)代表作:佛罗伦萨育婴院广场,圣马可 广场 2、特征处理 ①拟人化:建筑复兴的显著特征,出现了 大量古典构图的新处理手法,如帕拉第奥 母题、大小柱式套叠的做法等。 ②几何化:用基本形式或形体和简单明了 的数量关系来组织空间、体量、界面。 ③集中性
④新构图手法
三、建筑技术
三、建筑技术 在总结前人和其它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的改良和发 展,并非创造性的发展。 1、梁主与拱券结构的混合应用 2、墙体砌筑工艺: 外墙用石材(或下层用石),内墙用砖料(或上 层用砖),分层处理墙面,以及粗琢做法。 3、穹顶砌筑水平高超:骨架券+双层壳子(平面 像花瓣如鲜花圣母大教堂)
四、建筑形式
四、建筑形式 1、群体布局 ①城市(中世纪无规划,文艺复兴进步,有专 人做规划) a.理想城市——追求完美的形式所具有的和谐 秩序,纯粹的几何状平面,透视感强烈的道路, 明确的城市中心(广场、教堂)等。 b.斯卡尔摩齐的帕尔马诺瓦城(Palmanove 17th):总体结构为集中向心式。 环行+放射状道路 城市中心=府邸、广场等 元素组成